为什么每到月食、超级月亮、或者月圆的时候新闻稿上的摄影作品月亮都那么大而自己拍的都很小,都是p的吗?
这是北京的中国尊。
如果你用手机拍,在视野上也就是这个效果。
用长焦拍这么个局部,按说够大了吧?
但是把月亮也一起拍进来,才这么大:
显然,月亮确实太小了。要拍出巨大的月亮,镜头焦距必须超长。
我这已经是600mm的镜头了:
再加一个2×增距镜,变成1200mm,月亮在画面里也就这么大:
但是这两张图一对比,你也知道:月亮虽然大了,但是楼也大了,而且两者距离稍微一远,就没办法同时都拍下来,楼就只能出画面了。
这样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月亮,天空也是黑咕隆咚,月亮虽说也很大了,但还没大到足够震撼,这张照片就不好看了。
这时候如果有天文望远镜,哪怕用手机也能拍到超级大的月亮,甚至可以铺满整个画面,这时候就可以凭借普通人日常观察看不到的超量月面细节让照片足够震撼了:
因为这次天气不好,天文群里好多人没拍,否则还会有那种月亮直接超出画面,只拍到月球局部的图,非常震撼。
但是,这些图还是无法与题主发的这张图媲美。
因为题主发的这张图有四个特点。
一是与地面景物的拍摄距离足够远,使得地面景物与月亮对比显得很小,突出了月亮的巨大。
二是拍摄角度精准,要提前预判月亮升起的位置正好在城堡后边。如果你没预判好,由于距离与夹角,你想机位左右横移一点,可能要跑一公里才能有点变化。
三是时间段特别好,天色还没完全黑,天空还是蓝色,地面景物也还能看清,而不是漆黑一片。
第四,空气特别干净。国内的雾霾那真是……
以上几点,说起来不难,实际操作其实非常困难。
就拿这次(2022-11-8)月全食来说,我也想拍到类似的画面,想让月亮正好出现在中国尊附近。
那么提前思考一下:要让地面建筑变小,我就只能往远处走,走远了,建筑变小了,但是月亮还是那么大,这此消彼长,再用长焦一拉,就可以拍到大月亮在小建筑上边的画面了。
但是,但是事实是,这一片的高楼大厦非常多,如果你在地面拍,很容易遮挡住中国尊,如果你上楼拍可以减少遮挡……但这些大楼哪是随便上的。
于是我和朋友开着车,下午就从CBD往西开,一路看了十几个大厦,能上去的位置都不好,位置好适合拍片的根本上不去。就算你上得去楼,也都要隔着玻璃:
后来买门票上了景山。虽然够高够远,但好的位置都被树挡住了,勉强能拍的位置,摄影大师们早已就位。
但我用手机软件看了一下,这个位置拍到的月亮与好看的建筑群也是夹角过大,并且月食最漂亮的生光时刻,月亮离地面已经很高了,要拍进去地面建筑群,就只能拍小月亮:
并且这天的雾霾实在是可怕,这就导致从很远处拍出来的CBD建筑群恐怕都是虚的,有着过于强烈的“空气感”: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找个地势低的地方,从下往上仰拍,才能让月亮和建筑物接近。于是我们又去了通惠河附近。
从庆丰公园的东门附近停好车,背着器材往西走:
一路走一路看,问题还是一样,离近了,角度不对,离远了,中国尊和月亮都被遮挡:
最后一直走出通惠河边上的庆丰公园,走到建国门桥,这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拍了几张,觉得位置还是不好,并且这地方有点危险,并且汽车一直过,地面震动太大:
又下了桥往北走,天已经完全黑了,还是一路走一路看,甚至还找了个酒店(就是在我拍私房的回答里经常出现的酒店)上去看了看最高层朝东的房间,也是不行。
最后又走回了光华路,也就是……我前一天预计的拍摄位置:
晚饭都没吃,走得肩酸腿疼,最后勉强找了个还可以的位置,至少没有各种路牌、电线杆、树木的遮挡,并且可以安稳的坐上一两个小时来拍片,离公路有距离,安全、没有震动:
虽然拍到了食甚和生光,但问题就像我前面说的:
一是距离建筑太近,导致建筑在画面里比例过大,月亮不够震撼;二是天色已晚,天空没有层次,建筑外墙黑乎乎的。
还有就是这雾霾很严重,很影响画面和曝光。
另外拍摄时发现,如果想让建筑够亮,就要曝光很长(好几秒),这样月亮过曝了不说,月亮在移动,就拍虚了:
反过来,如果想让月亮曝光正常且清晰,那建筑就黑乎乎的:
既然没办法一次拍好,那我还折腾啥,我就P图吧:
一直拍完了才吃完饭,一下午走了15600步,权当锻炼身体了,还欣赏了久违的北京CBD夜景,最重要的是,体会了做一个老法师的艰辛:
最后上几张国外大师的大作:
尤其推荐这个2013年的视频《Slacklining Across A Full Moon 扁带穿越满月》,你可以感受下超长焦下的月升有多快:
https://player.vimeo.com/video/56298775?h=156b9471c1&app_id=122963这时候才看出高档器材的优势,F5.6加上增距镜后减两档也就是F11,在这个傍晚时刻,光线昏暗,而超长焦视角下月亮移动极快,人也在动,要拍到下图的照片,快门速度不能太低,那光圈真是大半档就有大半档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