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为什么要废掉刘荣?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1
阅读量:
10

要看景帝为什么要废刘荣,首先要看刘荣的太子地位是怎么来的。

刘荣是长子,庶出。他被封太子是在景帝四年。而景帝三年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在平定这场叛乱的斗争中,景帝的同胞兄弟梁王刘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同时也有一段时间比较危险。至于刘武的危险是周亚夫的军略还是政略姑且不说,刘武的功劳是不可抹煞的。窦太后也一直希望刘武能够承接景帝的地位。立刘荣为太子,更像是为了让刘武死心的举措,而未必是景帝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或者礼法上应该立他。景帝当时的皇后是薄皇后,是文帝太后的包办婚姻。考虑到当年景帝已经34岁,而汉朝普遍早婚,景帝与薄皇后结婚接近20年没有子女,可见这桩婚姻并不幸福。

景帝在当时来说已经不年轻了,不过他生娃一直没停。在武帝之后还有4个弟弟。

景帝在七国之乱以前曾经说过以后让梁王即位的话,被窦婴怼了。至于这话是单纯为了让老妈高兴,还是真的有这个打算,不好说。我个人倾向于他根本不这么想,很可能只是为了看看谁支持这件事然后引蛇出洞。明确太子地位,势必激化同刘武的矛盾。一来窦太后年事已高,作为刘武最大的靠山,要上位就得靠窦太后的支持。二来刘武有了明确的发力对象,如果刘武想搞点阴谋诡计,那首先是要对着太子的。

七年十月刘武入朝,受到了隆重的礼遇。然后又请求留在京师,天天和汉景帝待在一起。这算是刘武在政治生活中的巅峰,他在封地的僭越之举不但没有受到追究,反而在长安获得了更高的承认。后来李渊想封李世民去洛阳如梁孝王故事。景帝本来对栗姬不满,对刘荣谈不上多喜欢。而支持梁孝王的势力火力又是对准刘荣的,所以景帝果断抛弃刘荣,废为临江王。

景帝废刘荣的直接原因记载不清,但韩安国曾经说:临江王适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看来的确是刘荣自己的话直接导致被废。对于废太子,窦婴和周亚夫都表示了反对,数争不能得。在史记里是把废太子这件事放在大行被诛后面的,然而一个大臣进言杀了就完了,居然要牵连废掉太子,只能认为景帝是在借题发挥。

景帝废刘荣为临江王,本身就是一个很恶意的信号。因为历史上一共几任临江王,前两代是异姓王,被刘邦讨平了。后来封给了刘阏与,这是景帝的第三个儿子。17岁就死了,也没有后代。如同吕后的时候连续杀了三任赵王,想要封刘恒为赵王的时候被谢绝了。在刘阏与死了之后不久就把刘荣封过去,很难不令人联想。并且当时的临江王在今湖北一代,不是什么好地方。衡山王刘勃不肯参与七国之乱,景帝慰劳他说,南方卑下潮湿。于是把他改封到济北。这个信号当然给了刘武更大的误判空间。

至于刘荣本人,看不出来景帝对他的喜爱。但是从封地上来看,我很怀疑所谓景帝宠爱栗姬的说法。

西汉初年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大致是这样:

刘邦时期,齐、代、赵、淮阳、淮南、梁、燕。几个儿子里面最受宠的如意封在赵,而刘长是这些儿子里面最没有势力的。同时吴楚两王都是宗室,在刘邦眼里比不上儿子。

惠帝少帝封的几个儿子,最靠南的也就封到了淮阳。而且都没有就国,不然不会在平诸吕的时候被一网打尽了。

文帝的儿子们一个太子,两个梁王,一个代王。文帝需要防范的不仅有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南越,诸侯王势力也逐渐开始尾大不掉。

文帝把旧的淮南国分给了刘长的儿子们,包括淮南、衡山、庐江。当时恰好是异姓王长沙王去世无后,封给刘长的儿子,可能是刘长的母亲和赵佗有一定的关系。两人都是真定人,又都姓赵。

总体来看皇帝希望把皇子尽量封在离自己近的中原地区,既能加强自身力量,又能在出现战乱时拱卫中央。到了景帝的时候,画风突然改变:

景帝前元二年封河间王刘德(母栗姬),临江王刘阏与(母栗姬),淮阳王刘余(母程姬),汝南王刘非(母程姬),长沙王刘发(母唐姬),广川王刘彭祖(母贾夫人)。虽然长沙和临江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但这时候皇子们年龄还小,未必就国。但我确实没找到刘荣在这一年封了什么。作为长子在这年是应该要封王的,毕竟弟弟们都封了。如果刘荣封王的位置不佳,甚至直接不给封王,那么景帝从立他的时候,可能就已经想到了未来的废黜了。


按文帝后期将齐国分为多份,齐,城阳,济南,济北,胶东,胶西,甾川;将淮南国分为三,淮南,庐江,衡山。再加上高帝时已有的封国,吴、赵、楚、燕;以及此前从赵分出的常山(空缺),从齐分出的琅琊;加上亲子刘武封梁,长沙王绝嗣,合为十六国。

至景帝二年封王时,又加上了河间、临江、淮阳、广川、汝南、长沙;共二十二国。

刘荣会被封在哪里?如果封王,可选的地点不多。大概只有常山、河南、颍川三个地方可以封。

洛阳在河南,后来武帝说洛阳有武库,不能封给皇子。

颍川在整个汉朝都没有设立王国。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封到常山。甚至没有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