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法考的,可以传授下经验吗?
2023年通过的2022年考生,史无前例,也祝愿后无来者。2022年4月中旬下决心参加法考,一次性过的客观题和主观题,199+129。
考过时42周岁,现在43周岁。
不利条件是教育经历中无法学背景,也从未系统从事过法律工作。
有利条件是:1、从小到大学习能力比较强,金融学本科毕业后,工作数年后考了北大全日制MBA。36岁考上人大经济学博士,40岁时,以全学院唯一如期毕业的在职攻读博士的身份毕业。高管资格认证考试,拿到了全省自有该考试后的最高分98分(满分100分)。2、工作中对于押品、保证比较熟悉,分管资产保全和法律合规工作,对于相关法律规定较为熟悉,如《破产法》中涉及的三类破产类型,全部实务经手过。3、金融学及商学背景,对于交易惯例比较熟悉。
客观题部分,全部听的网络免费课(竹马、觉晓、B站)。
主观题部分,报了胡震、方鹏(方大)、方志平(方妈)的实务私塾班(共花费2000余元,CCtalk听课)
背景交代完毕,分享一下考过的经验:
一、全力备考阶段
1、思想上,要确定自己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是“一定要”,那就要横下一条心,确定在一年之内心无旁骛来攻下法考,决不能有“既要”、“又要”、“还要”、“也要”的心态。减少精神内耗,并有意识在这一年中减少无效社交。(真正有价值的朋友都愿意等你这么一段时间)很多说法考难、多年上不了岸的,基本都是朋友圈打完卡就算努力过了,打卡式复习,都是“想要”而非“一定要”的。对于备考的我而言,过了而一问三不知的情形(这种情形我见过),完全不如尽管考试没过但基本素养尚可的情形,故一开始就确定了不但要学还要学明白的立场。
2、根据自己的背景来安排学习顺序。因为我接触法考时,正代表我行做被告,所以对程序法很感兴趣,最先学的民诉,之后民法、刑法、刑诉、理论法、行政法、商经知、三国法。和其他同学交流,有的是从实体法开始的,有的是从理论法开始的,都不影响最终的通过。
3、学习顺序:听课、看书、做题。三者不可偏废,也不存在用某一项来弥补其他项的可能。我是听完一节课,就看相应部分的书,然后在竹马或觉晓上做题。最早接触法考时用的竹马,因为是朋友推荐的。后来主要采用觉晓,因为它会根据你的学习时长、做题量和正确率推出你的客观题得分。和同期考试的同学交流,最终得分和觉晓给的预测分相差不大,如我客观题为199分,预测分是192。
4、不听课,只刷真题,有一定可能过客观题,但绝对过不了主观题。毕竟法考不考英语、不考数学,难度并不大,而且事例都是生活中会遇到的,凭着朴素的价值观也能作对一部分。但是主观题要求法言法语、逻辑框架(这也是主观题我报班的原因),基础不牢则地动山摇。所以对于某些答主说的只刷真题就行的建议,不敢苟同。老老实实把课听了,把书看了,把题做了,已经有了较大胜算。
5、听课听录播课,不要听直播课。录播课可以倍速播放,节省时间,提升效率。除了一小部分老师(如方妈)的课程因为普通话不标准且无字幕不得不1.5倍来听外,绝大部分老师我都是2倍速以上来听的,节约了大量时间。
6、打基础阶段主跟一个老师,查缺补漏阶段可以博采众长。打基础阶段,我跟的是以下老师:民法-李建伟、刑法-徐光华、民诉-戴鹏、刑诉-左宁、行政法-李佳、理论法-马峰、商经知-刘XX、三国法-陆寰。
查缺补漏阶段,每个科目我都又听过多名老师的免费课程,在此一并致谢,为免法律纠纷,老师名字用某某代替(只要你是“一定要”,凭着免费资源完全可以上岸了)
民法-方志平(方妈,答题方法一流);刑法-方鹏(主观题全程跟他,他的写作方法非常好,“奉法为尊”,以刑法和司法解释为出发点);民诉-方志平;刑诉-肖沛权(客观题磨耳朵听的就是他)、向XX(口诀多)、温XX(法条的逻辑关系讲的细)、许XX(所有考点都对应到了法条,在考试诀窍部分再介绍)、刘X(只听了很少几节课,惊鸿一瞥,但功底可见一斑);行政法-黄XX(自编案例真的是好);理论法-高XX(客观题阶段的备考材料首屈一指)、杜洪波(对于主观题写作的总体框架非常有帮助)、胡震(胡震七页纸名震江湖)、白X(在B站有考前磨耳朵的几分钟一节的小课程);商经知(无);三国法-杨帆(号称三国法女王,微信公众号有考点小视频)
7、做题时,对于同一道题错两遍乃至以上的情景,就说明该知识点自己没掌握,我的做法是把该题对应的知识点复制粘贴进该学科对应的word文档里,我最后复习时,就复习这种错了两次以上的题目对应的知识点,事半功倍。
8、积极参与模考。客观题最好每次都参加,不要在意成绩的绝对值,要在意自己在参考学员中的分位数是否前移。主观题至少参加两次,一次是客观题刚考过时,感受主观题的题量和题型(这一次不要在意得分);第二次是临考前一周,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保持感觉即可。因为模考的主观题基本都来源于真题,如果之前已经刷过几次了,得分都会很高,不具有代表性。主观题知识点记忆的重要性比刷题、参加模考更高。
二、临阵磨枪阶段
(一)客观题阶段
1、私法领域,题目有的时候很绕,如“鸟飞了到底风险归谁”,如果死抠字眼,很容易被命题人带入“指示交付”的误区,但如果回到常理中,瞬间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该题是我还未开始法考前,别人让我做真题时碰到的,也就此奠定了要参加法考的信心。)做题时,如果犹豫不决,就把自己代入双方,尤其是不利一方,是否乐意接受。
2、理论法、商经知、三国法是有名的背多分,最后一个月一定要花时间背,尤其是对于非法学教育背景的备考人。
3、要善用考场上给的草稿纸。私法领域,参与主体众多,用线条画出相关关系,能节省记忆和推理的时间。客观题下午的考试,我提前一小时完成的。
4、客观题不要修改。这是觉晓蒋四金给的建议。我在考场上实操了一下,199分。
5、做题顺序我是自后向前,把分最高、最难的任选题、多选题放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去做,单选题放到后面做。碰到不会做的立刻标识上,跳过去。最后集中处理标识后没做的题目。这样的好处是做题阶段完全没有慌张过。
(二)主观题阶段
1、我虽然对商法熟悉,但我直接选的行政法。商法虽然熟悉,但考察角度较为刁钻。行政法虽然日常工作涉及不多,但考点集中好预测。备考阶段直接放弃一门,节省大量时间。
2、行政法和刑诉一定要对法条熟悉。我将李佳的背诵版教材上的所有考点都在觉晓自带的法条系统里定位到了法条,将许XX备考材料上列示的考点和法条也全部对应着找了一遍。考场上节约了大量时间。过法考不要怕花笨功夫。
3、善于利用主观题考前等待时间。考试系统中有一个空白框是让考生测试键盘的,我在15分钟时间内把很多固定用法都敲了一遍,提前“驯服”了输入法,节约了大量时间。
客观题和主观题我都是提前完成的。客观题公法卷提前四十五分钟、私法卷提前一小时,主观题提前一小时。
客观题做题强烈推荐觉晓,虽然觉晓和竹马对于一些题目的答案不一致,但无伤大雅,其预测分对于提振考生信心、督促学习进度很有作用。
查法条的话,竹马和觉晓没太大区别,用哪个均可。
使用过的书目如下:
三、学科学习部分
(一)掌握每个部门法背后的根本逻辑
如果不掌握每个部门法背后的根本逻辑,而只是去学知识点的话,那么必然会懵逼。
比如民诉、刑诉、行政诉讼法同为程序法,但差别还是较大的,原因就在于其所在的部门法的根本逻辑不同。
民法:意思自治为王,“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禁止皆自由”,只要不违法民法典143条,合同就是有效的。在法考宇宙里,合同大概率都是有效的。
刑法: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只要没有构成刑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犯罪要件的话,即便你觉得作恶之人罪恶滔天,也只能根据已经确定了的罪名和刑期来惩罚他(她),能做的也只能是在未来的立法过程中去丰富每个罪名的内涵或设置新的罪名。
行政法:控权、保民,“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如果不把握这些部门法内部的区别,只能是越学越糊涂。
(二)自己总结口诀或构建特定情景
背别人的口诀,不如自己编口诀或构建特定情景,不但不会忘,而且更适合自己的习惯。
比如我自己编的一些口诀和或构建的特定情景:
1、针对三类行政诉诉讼必须先复议的类型:①当事人认为行政确认侵犯了其已经取得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②有关纳税数额争议的行政征收行为;③禁止经营者集中决定、对集中附加限制条件决定。
口诀:一条狂(矿)喷水(税)的龙(垄断),复议之后再诉讼。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申请行政复议,在法定复议期间内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立案。
构建特定情景:你这泼猴,咋那么心急,既然已经有人接你的单了,你就不能先等等?他要是不如意了,你再来找我,乖。
3、外国人对依照本法规定对其实施的继续盘问、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该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决定。
构建特定情景:你一XXX洋鬼子还以为现在是八国联军时代呢?给你点脸复议下就不错了,还胆敢想着诉讼。哪凉快滚哪去
4、民诉的口诀:
原告证据不充分,应当驳回或撤诉
若是自愿性不足,别想和解和撤诉
二审才提要反诉,出门右拐另起诉
等等。。。。。
四、学习法律的好处
(一)直接收益
1、经手的一笔破产项目,第一笔80%已入账,余额年底前入账,100%收回
2、当被告的几个案子全部胜诉
3、员工违规行为审理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复议笔数明显降低
(二)间接收益
1、对全面依法治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2、与公检法打交道得到更高认可
3、对于员工合法合规经营的震慑和带动力明显加强
先写这些,以后想到再补充
贴下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和公司律师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