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500-600万每年的出生人口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这就不得不回顾我国发展的明线和暗线,以及未来的经济转型问题,才能更好的理解在人口结构快速畸变下可能带来的影响。
- 人口红利与世界工厂
欠发展中国家想要快速的发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效率很低的,而全球资本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仅靠自己的生产力也是效率低下的,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第一梯队掌握国际资本投资和技术壁垒,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可能靠人均收入极高的本国居民完成。第二梯队的经济体,往往具有较好的人口红利,甚至愿意付出一定的环境代价来承接中低端制造业,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至于第三梯队,连承接低端制造业的机会都没有,长期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人口不仅不是红利,反而成为负担,儿童死亡率和平均受教育水平都是非常糟糕的。
我国的高速发展时期,就是典型的第二梯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经济线中,78年开启改开,提高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地位,同时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吸引外资来国内投资办厂,从中积累资源和产业,稳步推进国内的生产力提升,也是这段时间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与经济线对应的暗线则是1962后的婴儿潮恰好变成劳动力红利,当时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不是今天,16岁已经是劳动力的,到处奔生活,这是我国的第一波劳动力红利的释放,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至今仍是低需氧的劳动者,干最累的活,那最少的保障。
第二波经济腾飞来源于真正意义的加入经济全球化,也就是加入WTO,经济打破增长瓶颈,这个瓶颈就是所有工业国都会面临的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限制,而我国产出的商品不再是只依赖于国内消费能力,而是全球,这段时间也是我国商品迅速走向全球的阶段。对应的暗线则是81~95年的婴儿潮,与62后人口红利略有不同,80后普遍接受较长期的义务教育,可以胜任中端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劳动产出效率大幅提升。
2. 人口结构畸变
根据一般的规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平均受教育水平必然带来低生育率,其中工业化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工业化会带动城镇化以及人均受教育机会的增加。也就是说,我国在过去吃人口红利的时候,就必然会要为今天的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做出规划,所谓的打好提前量。这也是一些道德底线过低的人总是认为我国人口就是多,干活的时候嫌人少,分蛋糕的时候嫌人多,没有人口红利和低需氧劳动者贡献,哪有今天的我国的全球经济地位。
工业化最厉害的点就是人口不再是核心问题,反而是红利,而是看人口结构,8个劳动者养10个人,在工业化和科技发展下,压力就要小很多,这也是世界资本往往喜欢人口结构更年轻的区域布局产业的原因,因为可以挤出足够的红利。然而当人口结构畸变,变成4个劳动者养10个人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下这四个人的压力得有多大,经济潜力就要疾速的下降,除非爆发式的科技革命。
现在我国的人口总数在工业化下根本不是大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人口结构的畸变,受供养的人太多,从发展历程来看,是经济体必要付出的钱,让这些老一辈的低需氧劳动者老有所依,然而我国的问题可能不止这些,还有著名的多轨制,受供养的群体不止是部分老人,甚至还有他们的后代,也就是阶层固化的问题,包括今天的某电力系统员工问题,只是整个经济的部分写照,都不算什么潜规则了。
所以人口结构就是房间里的大象,也是一头加速的灰犀牛,威力巨大但又无法避开,只能正视这个问题,尽量降低人口结构畸变的速度和对经济的冲击。
3. 经济发展庞氏化与人口透支
这个问题其实也说得吧比较多了,各个方向的分利过度,居民储蓄和负债挖掘力度过高,结合工业国普遍的生育率下降,我国不仅是低生育率问题,而是极低生育率且降幅完全没有减速的问题。房地产这种民生玩成重要税收工具的还真不多,结果就是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短期繁荣和其付出的代价远不成正比,人口未出生就被透支掉了。
经济发展庞氏化,一些人的负债就是另一些人财富,结合分配不均和社会保障没有个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让二元结构的下层,连基本的再生产再再生育的资源也要不断向未来借钱,这其实也和现在刺激经济的方向有关,总是寄希望于不涨工资和福利保障的情况下,让已经高杠杆的居民扩大消费,增加投资,而方式则是鼓励大家借钱,比如多胎的群体可以借更多钱来买房!
4. 工业国经济增长的限制器与服务业增长潜力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了,不能指望外循环还能带来更高的增长,尤其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所以必然要求经济内部贡献增长,而根据所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必然要求发展与制造能力相匹配的服务业,也就是消费。
而消费从哪里来?根据家庭开支的特点,最愿意花钱的就是孩子,最大的软肋也是孩子,把一个小孩从未出生养到18岁,衣食住行医教,少说也得大几十万,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收入,这将带动百万级别的收入和支出增加,以及相应的就业机会,经济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单独只看生育率的下降,而是一个家庭减少开支以后将带动成倍的经济体收入和支出的减少。
有人说低生育率未来才会显现,实则只是还没踩到他们头上而已,或者影响还比较间接罢了。婚庆、母婴、教培、儿童娱乐设施等等行业已经踩过了,之后的诸多相关产业没有一个可以幸免,即便你不在相关行业,但也会因为相关行业的收入下降,带动的消费下降而受到冲击,很少有人能够幸免,叠加老龄化,你的社保养老其实都是广义的税负,再延续此前的二元分配方式,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压力更可就更大了,千万别再拿发展的局限和必要的牺牲来做挡箭牌了,很多事本身是可以改善和避免的,只是阻力太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