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
来西安,怎么能不去西安博物院呢?
何为长安?
是盛世大唐的锦上之花、是东方文明的昭昭明月,是历史长河的巍巍山峦?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大唐,那不只是一个历史朝代,那是一种精神的向往。大唐超越了世俗的定义,永远鲜活如初,繁荣昌盛,在人们心中书写着许多不朽传奇。时至今日,长安只剩回望,大唐早已烟消,即使翻阅典籍听尽传说,都无法囊括想象中的大唐之美。这是骄傲,也是遗憾!
《长安有故里》特展设计了一个带入感十足的故事,我们在西安博物院中化身为从遥远的异域而来的蓝衫少年,通过长安城的所见所闻,结合保存千年的文物来领略那个令人震撼的长安。
那时,他还是一个蓝衣少年,从祖辈、父辈那里停的太多太多关于长安的故事。
她们说,那里诗礼昌盛,艺术璀璨,千门万户,四通八达,店肆林立、百业兴旺,胡风盛行、百戏喧腾,俯拾即是机遇。
长安梦深深植根于心底,怀抱热望,少年踏上了逐梦之旅。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
长安越来越近......
故事的序言写的非常唯美,让我想起李少红版《大明宫词》的场景,恨不得每一段都保存背诵。展览通过商与肆、茶与戏、游与猎、宅与器几大部分,展现了一个鲜活跃动的长安城。
我强烈建议大家在西安博物院找讲解,我要被他们的服务感动哭了,30分钟1组,平均每个人30元,这是我在西安花的最超出预期的支出。我在这里听到到太多美好的故事,也把在宁波时的遗憾补上了。
想要人少很难,暑假期间馆内都是给孩子搞历史的研学团,接近人挤人的感觉。小朋友也是不容易,但是藏品真的很不错,讲解很精彩,能够领略到我泱泱大国昔日的风采。跟着讲解小姐姐还能get不少避开人群的小妙招,除了负1楼蒸桑拿的感觉比较差,但是其他体验都太好了。
写着写着字数就超啦,后面会分几篇来介绍,这里的文物小故事太有分享欲了。
Tips
- 门票:提前3天官网抢,如果实在抢不到就去现场排队。我当时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刷了身份证就帮我预约上了,我简直太开心啦。
- 讲解:有3档,20、30、另一个忘了。我随机排到30的,讲解员就是馆内的工作人员,她的讲解太精彩了,而且她参与了很多文物保护修复过程,听下来特别有趣。
- 交通:5号线南稍门站F口
- 周边景点:小雁塔&安仁坊遗址展示馆,3个距离非常近
1.商与肆|有多少人,了解“东西”的由来?
有多少人了解东西这个词的由来呢,商与肆这部分讲解员介绍了唐长安城的市场管理。买卖东西的地方叫市,分东市和西市,也就是东西两字的出处。
古人喜欢住在高处,越是达官显贵在城里面就会越往高处住。整个长安城的走向是东边高于西边,所以东市主要面向达官显贵,是购买LV等奢侈品的地方;西市则是普通老百姓、胡人等普通人购买物品的地方,因此西市更加接地气,人气也更旺。
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更愿意来到西市,因为这里有胡风、胡曲、胡食、胡酒,价格也更便宜。你可能犯嘀咕,大诗人难道不算达官显贵吗,在唐长安城还真不算。就拿诗人中的高富帅“王维”来说,他在长安城做官,有好多住处不是因为有钱任性,而是因为他也买不起,所以租房住才有很多住处。
当时长安城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房子贵的吓人,买不起只好住在周边地方。。。所以更多的诗人连租都租不起,也因此他们在西安周边的县市留下很多作品。这是讲解员小姐姐告诉我的,哈哈哈,还真没想到。
在《长安有故里》展览中,你可以看到西市当时的管理结构,如此大的贸易市场,竟然被老祖宗管理的井井有条,实在是太有趣了。
2.茶与戏|唐代吃喝玩乐活动有哪些?
走到茶与戏这里,讲解员让我们看了一个LED大屏幕,循环播放着一位胡姬美女在跳胡旋舞。胡旋舞类似前几年春晚上小彩旗的旋转,但是比她更具美感。据说,当时大唐很多男人都善跳胡旋舞,比如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是胡旋舞的迷弟,跳的超棒。
唐代市场类似我们现在的商场,也需要通过搞一些活动来吸引人气,让大家在市场的停留时间变长,从而消费。杂技、魔术、胡旋舞就是这个理,所以西市当时的歌舞表演那简直是聚集了全世界的目光。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件三彩童子叠置技俑,这件宝贝去年应该是借到宁波博物院展出过,我当时还拍了照片,但是那次没有请讲解只是寥寥参观。这次讲解员生动的讲了这件文物,仔细看最上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坏事,哈哈哈,唐代人也真够拼的,这都能想出来。
这个展区主要向人们展示唐代人怎么挣钱,更多的是展示唐代人怎么玩乐、怎么享受生活。当时《大明宫词》天平摘下薛绍面具,惊为天人的同时,还感慨唐代怎么会这么热闹。原来是我想多了,唐代晚上执行宵禁,只有上元节那3天晚上的所有店铺才会开放,男男女女才可以出门上街。
总之,这是一个活色生香的长安城。
3.游与猎|自由、开放、包容的长安城
博物馆见惯了各种各样的器物,游与猎部分则生动的展示了唐代人郊游的样子。据说,每到春节、寒食、清明、上巳节时,王孙贵族和黎明百姓一样全城出动,前往郊外游玩。女性游春更是成为长安城靓丽的风景线,看到这些场景也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大唐的博大胸怀,以及古人对文化的包容是什么样。
这部分我看到了故事主线的蓝衣少年,1966年出土于西安市莲湖制药厂的一座唐墓中,马背上的湖人少年身着蓝衣,双手牢牢的控制住缰绳、头梳双鬓、腰束革带,足蹬靴子。原来唐三彩是蓝色越深越值钱,并且这一宝贝马的腾空姿态是很少见的,怪不得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个少年也太洒脱了,古代如此保守重视礼仪时,竟然可以策马驰骋在长安城,脱掉靴子看尽长安花。
除了这件,还看到很多唐人骑马的陶俑,原来古人和我们一样喜欢养宠物。有少女骑马带着最喜欢的猫,也有抬起手来就要起飞的鹰隼,甚至有豹子,可比我们现代人的宠物洋气多了。
十三件体型高大的唐代彩绘女陶俑,体态丰硕,安静恬然。透过玻璃,我最喜欢的是头梳堕马鬓,双手插胸前的那位女士,小脸红扑扑胖乎乎,身上的裙子在各大景区都能找到同款,严重怀疑是照这个原型打得板。
据说陶俑不像瓷器,它会随着时间颜色逐渐暗淡、直至无色,没开一次闪光灯都是对它最大的威胁。讲解员说这些彩色陶俑全年展出时间非常有限,基本看一眼少一眼,在这刻真希望时间凝固,把她最美的样子永久保存。
总之,这是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长安城。
4.宅与器|西安人随便一铲子就能挖到宝贝吗?
前面介绍了长安城的人怎么挣钱?怎么玩乐?怎么游猎?到了宅与器,则主要是展示了长安城的建筑分布,从地图上你就能感受到朱雀大街的雄伟壮观。这条街只有皇帝才可以走,宽度大概120多米,是根据射箭的最远射程设计的,防止皇帝被坏人暗杀。查了下现在的8车道只有30米宽,朱雀大街的宽度比32个车道还宽。
跟着长安城的布局图,你还可以看到一些唐代历史名人的住所,讲解员就和我们讲了王维的几个住处。这简直是隔空对话,你能想象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李白竟然和你在同一个地方待过,太神奇了。这里还介绍了长安城老百姓的房子,前庭后院。金背瑞兽葡萄镜相当奢华,当时在宁波博物院就一眼看到了。类似的还有好几款镜子,做工都相当精致,对比现代人的极简主义,老祖宗的眼光真是跨越千年也不过时。
我以前只认识鼎和簋,在这里看到很多青铜器。据说常见的青铜器种类有30种,可以分为烹饪食物的炊器、盛放熟食的食器、盛酒和饮酒器、行沃盥之礼的水器、奏“乐”所用的乐器、行军打仗时的兵器以及其他杂器等等,我特意找了一张图终于看明白了。
放在负一楼大厅中间的镇馆之宝,一个可以煮牛的大鼎就是馆长从废品站淘来的。据说在西周礼仪教化森严,所以考古学家通过墓室主人陪葬的鼎,就大致能判断他是什么地位和身份,因为西周只有天子才能用可以煮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的九鼎,每个级别的人用鼎的数量都有严格限制。到了春秋战国礼乐崩坏,大家都不遵守这个制度了,不管啥地位都爱用数目多的鼎。
这里的文物基本都是西安市区发掘的,作为一个西安人,外婆家建房子时就挖出一个铜镜,可惜当时不懂卖掉了,否则也是传家宝了。工作人员说,他们这好多宝贝都是从废品收购站收的,搁其他城市我绝对不信,但这可是西安!!!我上大学时大家都觉得西安人随便一铲子就能挖到宝贝,虽然宝贝也不是那么夸张,但是家家户户都有一大堆铜币倒是真的,小时候我还拿开元通宝做过鸡毛毽子。。。
时光荏苒,年少时的追梦少年已成为耄耋之年的蓝衣老人,入唐既久,习久而安,几十载的长安生活已将他浸染为新长安人。回望一生,年少时来自长安文明的吸引,促使他带者热望来到长安寻梦,并深深沉醉于此。
总之,看惯了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国之重器的宝贝,西安博物院独树一帜,吸引人的故事&日常生活的展现,真有种化身蓝衣少年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