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名有州县没有道府郡?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9
阅读量:
10

道这个字作为行政区划级别的名称,大概也就带唐一朝用过,五代十国乱了几十年,到带宋就换成路了,而且还有两种用法,以最基本的军州府单元组团,划分两种不同的路,一种军用叫经略安抚使路,比如五路伐夏,就是从北到西自鄜延路往南,环庆、泾原、秦凤、熙河五路同时出兵。一种民用叫转运使路,大概可以视为后世省的雏形,什么功能都沾一点。而且老实说,从汉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央以下的一级行政区从虚到实这小两千年,这个名称字就换了四回,州——路——道——省这么一路换过来,指代范围太大没留下多少遗存是很正常的。当然,国内部分城市还是有XX道,但是那个用法跟XX路没什么区别,只是城市道路名字而已。

府这个字,其实是州这个区划的高级形态,最开始能带府字的的地名经济活跃程度比其他寻常的州高,故而官阶配置比州高。带宋也就十几个府,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商丘府,此外还有什么京兆府、江宁府、成都府之类的,可以充任上面提到的转运使路衙门所在地, 基本对应后世的部分可以充当大区域中心城市的知名省会。到带明这一条就堕落了,只要经济够好可以州“升级”成府,所以出现“苏州府”这种不是叠词的叠词。当然这不算早,带送也有过永兴军路、成都府路这种官面地名。但是意外总是有的,比如清末到解放这百多年乱局,府字还真就基本没留下什么多字地名的遗存。

至于郡,功能上最晚在带唐就被州取代了。

好了说说州县。县自带秦设郡县制一来,一直作为基层行政区划级别,2000多年没改过,解放了对这个称呼级别也没有大动的必要,所以有很多上古时期的单字县遗存,打开地图看山河四省,还是有那么些。

州最早为人熟知应该是三国,是郡的上级,相当于现在的省,甚至面积还会更大,比如横跨现在湖南湖北的荆州。到隋唐,州在功能上彻底取代郡变成若干县抱团的行政区划,一直到明清,经济好的州直接加府,不好的老实跟着省级的布政司混。北洋、民国连年战乱,北洋瞎搞直接省管县步子太大卡蛋了。等解放以后,市字作为新的行政区划级别,一定程度覆盖了县的功能,所以又有什么专区、地区充任州的功能。而原先叫了快一两千年的老州城,大部分老单字州经济条件满足用市这个字,故而直接州字后面加个市,转变十分平滑。不满足的,那还是用县吧。

以及,国内现在仍然有用州字作为正式区划级别的地方,不过前面要加民族自治四个字。这种生造州一般以省简称加方位,导致辖区内各县市其实对这种生造地名没什么认同感,毕竟以省内的尺度说XX地级市或者XX民族自治州范围太大,不如精确到县跟县级市。

单字地名在封建时代如果要进行行政区划变更,那就简单,原单字名带上州或者县就行,比如带宋熙宁五年撤郑州滑州,其原属县划归开封府,原郑州滑州州治改名郑县滑县,当然好像没几十年就又改回来了,独属于带宋的左右横跳。但是放到现在就不太行。蓟县“升”区,改名蓟州区,遵义县“升”区,托古找到唐时的播州,改名播州区。天水市秦州区这俩名更好玩,宋时有秦州天水县,现在有天水市秦州区,共轭父子了属于是,估计国内这种共轭父子的情况还不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