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各个科室最容易先被人工智能冲击的是哪些个?
不请自来。
首先明确一点,目前以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来看,要对医疗行业产生所谓的“冲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更不用说题主所说的“临床科室”了。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就是人工智能最可能取代哪些医院的哪些科室?
- 影像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
这一点同 @邓铂鋆 的回答。展开说,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整合庞大的医疗云数据(包括各种正常及异常的X光片、CT、MRI等),然后通过视觉算法团队的计算,最后在读片时自动识别一些异常的图像,并提供可参考的影像诊断。就我了解的一些情况,目前有一些比较牛掰的公司可以做到精确率94%以上。基于整合了庞大的云数据系统,加上专业医疗知识的辅助,现在普遍认为这类AI系统会对影像科产生的冲击比较大,但实际上,专家还是专家,大牛们在影像领域的地位是不可能撼动的,因为AI读片的技术需要大牛们的专业医学知识作为储备。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像医师的需求量会减少。目前在做这个方向的几家公司有阿里健康、腾讯觅影、图玛深维(B轮:2亿元)、迪英加(天使轮:1500万元)、智影医疗。检验科同理。
2. 护理
我记得之前读书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内容大概是机器人照顾一个老年痴呆患者的故事。电影里的小机器人不仅可以细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叫他起床,拉他散步,帮他整理花园,还可以安抚他的内心。今天看来,AI融入医疗后,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很有可能变成现实。2018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出现的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初步做到提醒老人吃药、关门窗、关煤气等。甚至可以关联手机客户端,一旦老人出现危急情况,可以呼叫机器人,并第一时间推送求助信息到手机端。从这一方面看,康复科及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琐碎工作,在未来完全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
3. 全科 / 慢病管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全科医师的短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患者将承担自身绝大部分健康维护工作。而目前来讲,慢病管理主要还是靠患者定期去医院或者由全科医生定期随访来完成的。全球范围内很多企业也开始观察到这个趋势,开始推出一些基于电子产品的AI健康服务,例如苹果公司通过追踪穿戴设备中健康软件的数据,进行个人健康数据管理,最终对使用者提供健康建议。以色列的创业公司http://Healthy.io,他们做的是家用尿液检测产品,结合手机APP,可以帮助肾病患者在家完成尿液检测。还有SkinVsion,他们在做的是利用手机摄像头评估用户患皮肤癌的风险。当然我个人觉得这种技术得基于你的受众要手机玩的666才行。
4. 信息科(这一条是纯碎用来吐槽的)
之前只是有一点点听说过,前段时间参加生物信息产业大会的时候才了解了下这个概念。通俗来说,就是医院的电脑不够快,HIS系统使用起来太不方便,还有服务器这些都太xx了,导致医疗信息碎片化,没有办法很好的整合和节省医疗资源。有一些大佬公司就在这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比如IBM的LinuxONE 服务器。我当时也只是听了个皮毛,到底是不是很好用,还请第一个吃螃蟹的仁济大佬回答了。(其实私心希望医院信息科这帮人能早日被人工智能取代,懂我的请点赞hhh)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我,一个奋战在临床一线的菜鸡住院医师,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饭碗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当然最后我的答案肯定是,不会。至少从目前来看,AI医疗在临床上还不具有优势,毕竟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AI也不过是人脑基于大数据而创造出的“脑”。人命关天的时刻,人的本能是去相信自己的同类,而不是一个具有人脑功能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