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香港这么麻烦?
说直白一点,就是保护香港。
因为一开始,中央是真的愿意把香港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样板。所以必须要加以保护,防止内地人蜂拥而至,影响到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改造和发展。再加上,香港才多大点地方啊?屁股大一点地盘,就堆满了650万人(1997年数据),如果不加以限制,香港绝壁要在几年之内成为中国的“孟买”。
人口密度太大,直接影响的就是房价,继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本意是想把香港打造一番,在世界上露个脸,谁会愿意到时候露的是屁股?
---2023年5月10日加更---
评论区很多年轻的朋友不了解当时的状况很正常,毕竟已经过去了二十几年;但是,如果你家里或身边有老人,尤其是很关注时事或者亲身参与过一些援港工作的老人,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
1、中央一开始的设想就是把香港打造成中国的样板城市。
这个不是我说的,也不用在那边冷嘲热讽说我以为自己是内参,请自行参阅关于邓小平同志、中英磋商香港回归等有关纪录片。这个话是邓小平同志说的。不然,为什么要把深圳确定为经济特区,而且是当时地位最重要的经济特区?
2、香港模式的失败和上海模式的崛起。
一直以来,中央对于国内城市的建设开发,都是坚定不移地在执行“先富带后富”的模式。先树立典型,然后全国学习典型。几十年了,从来没有改变过。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前提是你要先摸着石头,不然,摸条鱼或摸个王八盖子过河不成?
香港模式下的香港,大约是最早确定要打造的模板城市。这个还不是简单的路线问题,是产业结构,是发展模式等一系列的综合问题。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模式被实质上叫停了。
取而代之的,是上海模式。
这些都是有时代背景,有历史原因存在的。
3、中央对香港在政策上的倾斜,由来已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很多东西,要查,都能查得到。我只能说,当年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力度,绝对远远大于前几年我们ECFA对台湾的支持力度。
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台湾都喜欢用香港来对标自己的原因。同时,这也是部分台湾人对于我们不满的原因——自己享受到的,香港早就享受到了;自己没有享受到的,香港也早就享受到了。并且在享受了诸多优惠和支持的同时,香港还能对中央龇牙咧嘴,那么我台湾还没有回归,我台湾为什么就不能漫天要价,就不能表达不满?台湾人的逻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