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了,我们对继母还有赡养义务吗?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4
阅读量:
14

公公葬礼结束后,后婆婆悄悄把我老公叫到一旁,掏出来个东西塞到他口袋里,我老公仔细一看,连忙摆手推辞,斩钉截铁的说了一句话,让她再次泪流满面。

说起来,我公公和后婆婆都是命苦的人,一个是老婆嫌穷,婚姻失败,一个是丈夫去世,中年丧夫,缘分让他们走到一起,成为半路夫妻。

我公公是山里的老家,穷乡僻壤家境贫寒,他当兵转业回来后开始在客运队当司机,跑大客车,找了个同样穷的女人,嫁给他以后,陆续生了两个男孩。

由于没有家底,一直租房子,再加上我公公早出晚归,工作繁忙,又不是个细心的,可能对媳妇关心不够,挣钱还不多,所以我这位亲婆婆在我老公刚刚7岁,我小叔子5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提出离婚。

我老公和小叔子抱着妈妈的腿,痛哭着央求她别走,她根本就不愿意回头,说穷日子过够了。

他爸并没有阻止她妈追求幸福,只是商量着让她能带个孩子走,他负责抚养费,因为一个大老爷们要跑车忙生计,一出去就是没准多少天,带两个小孩子生活,恐怕力不从心。

可是她不同意,怕耽误她自己再婚嫁人,所以坚持把孩子都留给丈夫,而且说自己没有经济条件,不会付抚养费。

公公是个老实人,最后拗不过,放手让她走了,她很快再婚嫁在外地,并狠心断了所有联系。

没了妈妈,公公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着两个孩子,当时我老公都已经上学了,我小叔子做为老二免不了娇气一些,我公公出门挣钱的时候,就是兄弟两个相依为命,哥哥全权代替了爸爸妈妈的角色。

最难的第一年,我老公辍学在家专门照顾弟弟,劈柴打水洗衣做饭,忙得团团转,他自己还是个7岁的小孩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何况还没了妈,我老公就此迅速的成长起来,知道他爸挣钱辛苦,他自己带着弟弟生活从来不叫苦叫累。

有一次不小心被菜刀砍到手指,伤口很大,他就自己简单包扎一下,谁也没告诉,照常干活儿不说疼。等他爸回来才发现不对劲,送到医院一检查说都化脓很深了,那根手指差一点就废了。

他爸不在家的时候,小叔子晚上害怕,都是我老公哄他睡觉,他们两个蜷缩在一起,弟弟还懵懵懂懂地问:“哥哥,妈妈去了哪里?”睡着了嘴里还喊着“妈妈”,我老公就偷偷地哭。

家里没有女人操持,过日子不容易,最难的时候,小叔子拽着爸爸不让上班,说想妈妈回来作伴,父子三个曾经抱头痛哭,每当我老公想起这段往事他都会眼眶湿润。

这样磕磕绊绊的过了3年,后婆婆走进了这个残缺的家庭。她其实长得不错,皮肤很白,个子也挺高。

后婆婆当年其实不比他们过得好多少,丈夫是个外地人,婚后好几年不见怀孕,她不受婆家待见,过得憋屈,30多岁才生了个女儿,又被嫌弃说没儿子的命。虽然丈夫还不错,一家三口刚搬出去另过不久,在孩子不到1岁的时候,他在山里游野泳,不小心溺水走了。

后婆婆悲痛欲绝,最后带着女儿回到我们当地,毅然和那边一刀两断。好在她娘家条件还可以,姐妹也不少,很和睦,都帮衬着,找了份工作,孩子就一直在姐妹家轮流照顾。

2年后,她和公公经人介绍认识,第一次见面聊天,并没有什么好感,她觉得公公比她大6岁,高门大嗓,黑了吧唧,虽然老实,但肯定是个粗人,山里老家,还穷,所以心里不乐意。

但是发生了一件事迅速转变了她的看法,当时她女儿从外面跑进来,目不转睛的歪着头,看着屋里陌生的黑大汉,我公公只有两个儿子,看到漂漂亮亮的小女孩好奇的样子,心生欢喜。

他忽然福至心灵,蹲下身子就抱起来,亲热的说:“走,叔叔带你去买好吃的。”

难得的是小女孩居然没有被吓哭,乖乖让抱到院子外面玩儿,媒人就势劝她:“不看别的,就说这孩子第一面不排斥他,多好的事儿啊,绝对是个老实过日子的人,将来肯定对你们母女差不了。”

后婆婆心里一动,孩子就是她的软肋,只要对闺女好,还真的没太多的要求了。

就这样相处下来,虽然不是很满意,但看在男人确实对女儿不错,她思前想后,最终在几个月后嫁给了我公公(下文直接称她为婆婆吧)。

公公那段时间太忙,他实在带不了两个孩子,就把小叔子留在身边,求他远方的哥哥(在西北),把我老公暂时收留照管一下,宽松些的时候再去接。

虽然是亲伯伯,对侄子应该不能差,但是毕竟寄人篱下,我老公在那边各种不习惯,肯定总是想着回来找爸爸和弟弟团聚。

婆婆的媒人当时也不知道是故意还是为啥,忽略了这个大儿子,就说公公只带一个儿子,那个已经送给千里之外的亲戚家,婆婆就信以为真了,觉得一个儿子还可以接受,两个人就相处下来。

婆婆第一次带着公公回娘家吃饭,把他给惊呆了,饭桌上七个碟子八个碗,好多硬菜,丈人丈母娘,大姨子小姨子,加上担儿挑,十几个人围得满满当当,那场面,相当隆重。

她嫁过来之后,我老公听说了,非要回来,无奈伯伯给了20块钱送他上了火车,就这样婆婆忽然又多了个继子,她很惊讶,但是并没有翻脸太排斥。

她和我是这样说的:“我本来也埋怨你爸瞒着我,后来一看,都是个半大小伙子了,千里迢迢的奔回来,怪可怜的,就一起养着呗。”

我老公和小叔子过了很久没有妈妈的生活,缺吃少穿,颠沛流离,自从婆婆进门,最起码每天上学放学能吃上口热乎饭,我公公出门回来,也有人嘘寒问暖,像个家了。

由于租房子住,房间少,她自己的女儿和两个哥哥住不开,最初两年就仍然把她轮流放在几个姐妹那里抚养,她只带着两个儿子过日子。

虽然公公觉得怪对不起她,可是她说儿子大了,要在城里上学,女儿还小,放在哪里都行。总之,从继母角度看,她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她是个好强的性格,婚后没多久,客运队推出个人承包政策,每个月给单位交固定的份钱,剩下的就可以自留,但是要先交一大笔钱。

我公公没有家底,亲戚也少,没什么借钱的门道。她为了让家里过得好一点,抛头露面,跑遍了自己的娘家借钱支持公公包车。

我公公虽然没有别的大本事,但是驾驶技术好,为人踏实肯干,起早贪黑的挣辛苦钱,短短两年时间就翻了身,正好赶上婆婆单位集资建房,他们终于买上了梦寐以求的房子,虽然才90多平米,小小的三室一厅,但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交房后把女儿也接了过来,这才一家人齐齐整整的生活在一起。

二婚家庭不好相处,平时免不了磕磕绊绊,大部分都是小矛盾罢了。男主外,女主内,我公公把钱都交给了婆婆,她负责家里的花销分配,而且爸爸和哥哥对妹妹很疼爱,尤其我老公,对她这个小妹妹极好,她反过来对两个继子也不错。

我老公曾经有一次出疹子不顺利,连续发高烧,差点撅过去,她不眠不休的伺候了好几天,可以说算非常尽心了。

而最大的一次矛盾爆发时,谁也想不到她还有那么执拗的一面。起因是刚上初中的小叔子,正是淘气的年纪,暑假和几个同学约好去水库边玩儿,但他并不会游泳,和婆婆商量不下水,特别想去。

婆婆平日里对待这种小问题,几乎是百依百顺,这次一反常态,听说是去水边就急了。她原老公溺水身亡,已经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刺激太深,一直都身体不很好,病病歪歪的,常年失眠做噩梦,不吃药睡不着。

她害怕几个孩子得意忘形,万一淘气下水,后果不堪设想,她再也承担不起悲剧重演,所以斩钉截铁的表示坚决不同意。

小叔子叛逆期,见婆婆怎么都讲不通,开始倔头倔脑的口不择言,顶撞了好几句,说了些不中听的话,类似:你又不是我亲妈,凭什么管我之类的。两个人吵起来,婆婆气得声泪俱下:“小二,你要是去了,就再没我这个妈,后妈我都不要当了。”

我老公进门正好听到,又见小叔子恨恨的看着婆婆,嫌她多管闲事,气的上去给他一脚,拽着他让道歉,小叔子用力挣脱开,还是摔门走了。

心里不服气,他出门就蹬车子跑到同学家躲着去了,害得我老公满县城的找他。还好后来他同学的家长听说后,也觉得不安全,阻止了他们,小叔子才醒过味儿来:当家长的心都一样,后妈并不是故意为难他。

再加上爸爸哥哥苦口婆心的劝,他心里才想明白,别看是后妈,确实是真心实意的为他着想,怕他出事,否则,他爱咋咋地,人家何苦得罪他。

最后当着全家给婆婆道了歉,婆婆没有因为那些戳心窝子的话给他脸色看,这件事就这样轻轻揭过。

人心换人心,两好并一好,她父母亲在一年内相继因病去世时,老公和小叔子这两个继子第一时间赶回去披麻戴孝,呼喊着姥姥姥爷,嚎啕大哭,村里人都说和亲生的没什么两样,让她内心感到非常安慰。

由于小时候那几年缺乏管教,颠沛流离,还转学好几次,造成基础不好,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散漫惯了,最后我老公和弟弟谁也没考上大学,都去当了兵。

妹妹是个争气的,考上了一线城市的大学,并且留在那里成家立业。

我结婚之前,婆婆的大姐,她是个老干部,专门请我们两口子吃饭,席间潸然泪下,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婆婆一辈子不容易,早早没了丈夫,落下满身的病,总算是把3个孩子都拉扯大了,希望我们结了婚不要嫌弃她,和她生分。

婆婆也触景生情,掉了眼泪,说哪个儿媳妇也不是婆婆生的,感情都是处出来的,自己这个后婆婆也不会是坏人。

我这个人比较心粗,觉得不管是亲婆婆还是后婆婆,只要婚后不乱掺和,不在一起生活,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没有什么嫌弃之说。

婆婆做针线活儿并不太拿手,眼睛也不好,我说结婚的被褥买现成的就行了。但是她说现成的不舒服,买了好棉花和被里被面,专门把她二姐接来帮忙,一针一线做出来好几床,还贴心的做了几个小褥子。

我女儿出生的小被子,也都是这位二婆婆姨提前亲手做了5个,甚至还做了个睡袋,她还是一条腿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真的非常感动。

婚后,我平时上班在娘家吃,除了节假日过去婆婆那边团聚一下,谁也碍不着谁,没有大矛盾,没有红过脸。她其实脾气不算温柔,糖尿病和失眠折磨的她够呛,有时偶尔一星半点儿的摩擦,马勺蹭锅沿的小事,我也不计较,过年过节她的衣服我全包,她就很高兴的穿上出去找牌友们显摆。

她爱打麻将,有时打8圈回来,赢了就美滋滋的进门,说菜钱有了,输了就沉着脸看谁都不顺眼,做饭也没啥好气,就我能插科打诨的逗逗她,输了怕啥,下次能几倍赢回来。

我不太会做饭,就在旁边择菜打下手的时候给她讲讲笑话,她就哈哈乐着一边炒菜一边说:“其实啊,人们都说我现在比原来可手气壮多了,十次有八次赢,都是儿媳妇带来的福气和运气呢。”

真正在一起住过一个月,就是我坐月子期间。她失眠多梦,每晚都要靠药物助眠,但是怕我老公不会带孩子,白天还要开车,坚持要和我一间屋子照顾宝宝。

晚上帮我哄孩子,还给我沏红糖水煮鸡蛋,白天抢着洗尿布,还买了一大袋卫生巾给我用,虽然不是常见的大品牌,比较便宜,但是我也感念她有心了。

出了月子,我没有用她带孩子,请我娘家妈帮忙,她经常买东西来看望,我妈说亲婆婆也有不上心的,她算不错了。

她失眠这个毛病非常折磨人,我给她买过一些保健品也见效不大。后来,她偶然听说某村有个中医针灸治失眠效果不错,提了一句,我记在心上,专门开车拉着她去村里打听着找到,一次连针灸带配药100块。

她说不治了,我说既然来了就不要怕花钱,多少钱我出,硬督促她治了一段时间,可是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毕竟她这是多年的老毛病,求医问药多次也没什么太大起色。起因就是当年丈夫意外离世,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她心情受到重创,多思多虑,伤了根本,所以基本上离不开药物了。

她很泄气,说又让我花了钱还没多大用,真是不应该去。

我安慰她说:“想治病那不是人之常情吗,妈你别多想,以后还有好的咱们再去。”能看得出她嘴里说麻烦我,心里很欣慰。

她的糖尿病,据说是感冒引起的,不太确定,平时浑身没劲, 很早就病退了。原来是吃很多药遏制,现在已经发展到需要每天饭前在肚皮上打针胰岛素维持,看着她无可奈何的样子也是很同情。

小姑子结婚时,老俩个拿出多年积蓄20万当嫁妆,我和老公一商量,掏了个大头,张罗着和小叔子两口子又给她买了辆20来万的车,算是哥哥们的一点心意。

过了两年,小姑子生了个女儿,不巧的是,生产前她婆婆不小心摔断了腿,所以只能求助自己爸妈去给她带孩子。

大城市房价太高,一时半会买不起,租的2室房子本来就不大,又去了两个老人,显得太拥挤。而且老俩早就分房分床,我公公这打呼噜的只能住沙发,非常不方便。

可是如果婆婆自己过去带,手忙脚乱,还又累又没个说话解闷的人,所以几个月后,断奶就把孩子接回来在老家带,老两口也不用分开,两全其美。

公公性格粗疏,年轻时不太会体贴人,每天为了生计奔波也没有什么心情风花雪月,婆婆见话:“让他给捏捏肩膀捶捶背,还没两下,要不看电视要不打盹,指望不上。”

退休后两人一起买菜做饭,遛弯购物,反倒感情更加好起来。尤其外孙女儿带到家里来以后,公公看孩子,婆婆做饭,互相依靠扶持,成了他们最和谐的一段日子。

天气好的时候,公公骑着自行车带外孙女出去转转,阳台正对着小路,到了饭点儿婆婆往外一看,老远就瞅着一老一少给她微笑摆手,那个画面颇有点相濡以沫岁月静好的感觉。

可是好景不长,3年前的冬天,晚上10点来钟,公公遛弯回来,泡好脚准备睡觉,正和婆婆说说笑笑的给孩子换尿不湿,突然说脖子不舒服躺一下,走了两步,“咣当”就倒在床上昏迷不醒了。

我老公接到婆婆的电话赶过来的时候,他满嘴冒着血沫,人事不知,医护人员抢救了一番,看了看说已经没救了,没必要往医院拉。

才短短10几分钟,怎么可能就没救了呢?我老公说什么不相信,电梯小,担架放不下,他背着他爸进了电梯,送上了救护车。

可惜的是,到了医院也无力回天,CT显示是最凶险的大面积脑干出血,能抢救回来的几率几乎为零。

我们连夜紧急操办后事,婆婆的娘家人怕她承受不住噩耗,能赶来的都来陪她,她哭的差点昏倒,几乎不能起身。

到了出殡那天上午,马上要抬馆出发,两个婆婆姨左右搀扶着形容枯槁的她,走进了灵堂。

我们都大吃一惊,她本来不算瘦,甚至有些虚胖,几天时间却仿佛脱了像,走路摇摇晃晃没根似的,像这样羸弱的身体,恐怕禁不住这种痛苦难当的生离死别啊。

“劝不住哇!一定要来送最后一程。”大姨掉着眼泪摇头叹息。

众人迎上前去试图阻止她近前,可是她非常坚定的说.“都别劝我,让开吧,我要见他最后一面。”

棺材依言缓缓开启,公公安安静静的躺在里面,宛如睡熟的样子,她本来只是默默的流泪,一看到公公的遗容,突然崩溃:“继民,你怎么一句话都没留,丢下我就走了……”

大家本来就防着她瘫软,过去七手八脚就扶住了,她趴在棺材上,一只抚着丈夫的脸,一只手“咣咣”的捶着边缘,嚎啕大哭。

四周哭声一片,公公闭着双眼无声无息,安详的躺在棺材里,睡着了一样,他再也不能起身,陪老伴说说笑笑了。

婆婆强撑病体,寒冬腊月的坚持一路跟到火葬场,当时天气极冷,几乎滴水成冰,火葬场在市区最边上,呼呼的大风刮着,而且前边还有两三个人,院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家属,我们在院子外面排队,冻得直跺脚。

让她在车里坐着别下来了,她却执意不肯,半倚着灵车吹着寒风,我都怕她突然晕厥过去。

我老公和小叔子只能硬是架着她扶进车里,找两个亲戚一左一右夹住她,不再让她下去等。

快轮到公公了,她实在坐不住,跌跌撞撞的跑过来,追着赶着看了最后一眼……

我老公捧着骨灰盒出来,她又忍不住扑上去:“继明,你安心等着我来找你,咱们两个说好的,不管谁先走都不能抛下另一个。”

我本来以为公公的骨灰是要回老家入土为安,现在才知道他们老两个早商量过,先走的那个,骨灰暂存在骨灰堂,等另一个也走了,再一起运回老家安葬。

既然他们曾经聊过这些身后的事,所以儿女们都表示理解并同意,就如她所愿了,把公公的骨灰盒留在了骨灰堂里。

葬礼收拾清了的那天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了个饭,小姑子说带婆婆去她那边住一段时间,她在家里感觉很难过,也愿意出去,暂时离开这个伤心地,过年再回来。

我老公把办这场白事收的份子钱,当着大家的面按名单分开,专门把婆婆和妹妹这边的娘家人和熟人送过来的钱,约1万2现金,单独包上递给了婆婆:“妈,这是你和妹妹的,收起来吧。”

婆婆很惊讶,连连推辞:“这钱我不要,是你们哥儿俩的。”说真的,我也没想到。

老公看了看小叔子:“我还没顾上和老二商量,就这么做主了,妈,你就拿着,别说了,应该的。”

小叔子也频频点头,婆婆一下子没忍住,眼泪又哗哗的往下掉。

临走前,婆婆去卧室呆了一会儿,叫我老公也进去,两个人说了几句话,不知怎么的,越来声音越大,吓得我赶紧过去劝解。

进去一看,婆婆拿着个东西一个劲儿的往我老公口袋里塞,他就来回躲:“妈,你这是干什么呢?”

“这是你爸的工资折子,还有不到3万块钱,他没了,你们收着!”

我老公一下子就急了:“妈,你这是干嘛,就这么点养老钱你自己还不留着?我爸虽然没了,到什么时候你也是我妈。”

“我不是没有退休金,你爸的我不拿了。”她推辞着。

我看明白了,走过来把存折给她塞回去:“妈,别说了,这钱我们绝拿不起来。”她的泪水又“唰”的流下来了……

去小姑子那里呆了一段时间,过年时婆婆回来了。年夜饭我们依然是12个菜上桌,专门腾了个碗装上公公爱吃的大米饭,鸡鸭鱼肉堆的高高的,摆上筷子。

平时他们老俩个过年总要喝一杯,那年也不例外。婆婆嘴里念念叨叨的小声说了很多话,仿佛丈夫还在身边,诉说完她的思念之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后来,她又去帮小姑子带孩子,眼看着孩子大一些能上幼儿园了,本以为可以歇歇,没成想孩子入园困难,找了几个幼儿园都被退了回来。

别的小朋友虽然一时适应不了,哭泣打闹也很正常,但是小姑子家的宝宝是躲在角落大声嘶喊,还有转圈攻击人的表现,最后被确诊自闭症。

消息传来我都惊呆了,说句实在话,小时候这孩子就不爱眼神交流,根本不说话,也不是个活泼好动的性格,我曾经数次侧面提醒过婆婆和小姑子,要多和宝宝说话。

这两年因为口罩原因见面很少,每次我也观察一下,仍然是个沉默寡言的宝宝,总是自己沉浸在某个游戏中,基本不和外界交流,不折腾不闹似乎看起来比较好带。

有一次婆婆脖子上满是抓痕,一问才知道是宝宝突然发脾气抓的,我觉得不对劲,就让她和小姑子说说,平时感觉老实巴交的宝宝怎么会爆发力这么大,这不是好现象。

小姑子是高学历还在大城市,按说应该比一般人有见识,不知道是讳疾忌医还是为什么,总之到孩子上幼儿园才确认真的不太正常。

为此两口子互相埋怨,小姑子还先动了手,结果眼睛被妹夫打了个乌眼青,连夜自己跑回来了。

婆婆被吓到了,连忙给我们打电话商量,赶过去一看,唉,小姑子蓬头垢面的只会哭,吵着要离婚。

这时候闹离婚,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了,本身自闭症就更需要家人的关爱,趁孩子还小,看病要紧啊,现在闹实在有点不理智。

大家就让她考虑清楚再做决定,妹夫带着宝宝也回来道歉,她左思右想,后来就坡下驴,顺势原谅了妹夫,婆婆又和他们一家三口回去了。

今年过年,婆婆都没有回来,宝宝上了特殊学校,还要定期做康复,雇保姆条件不允许,所以小姑子根本离不开她的帮忙。为了减轻闺女的负担,不知道她还要操劳到什么时候。

写在最后:因为我胳膊受伤,所以无奈断更,但这个问答我断断续续的写了很久,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有几次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又犹豫:也许问题的提问者内心迷茫,急需有相同经历的人帮忙解惑呢,所以,我坚持写下来了。

婆婆和公公生活了20几年,和我相处了10几年,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能看出来,她不是没有小脾气,没有小私心。

但是我们从没有红过脸,我一直对她尊重有加,觉得她挺不容易,毕竟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而不是圣母,做不到只讲奉献,不讲回报。

她曾经有意无意的试探,大约是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吧,尤其还是继母,在我看来,换位思考也能理解她患得患失的心态,尽量能让则让,感觉没必要较真。可能是远香近臭,我们之间的距离保持的比较好,所以矛盾少很亲热。

而弟媳妇和她因为带孩子,一起住过几年,颇多龃龉,曾经多次吵闹,各说各的理,又似乎谁都有道理,有时候搞得公公和小叔子左右为难,我只能两头劝和,也很无奈。

那么,她虽然不是亲妈,没有血缘关系,我们就能在公公去世后对她不闻不问了吗?她是有亲闺女,那我们就可以不念她曾经的好,把养老直接甩给小姑子了事吗?

不能啊!有句话叫:生恩不如养恩大,她可以说合格称职的把两个继子养大成人,操办婚礼,伺候月子,我觉得她当的起一声“妈”。

她现在在外地,拖着病病歪歪的身体为亲闺女出钱出力,估计一时半会儿是脱不开身了,想想也真够难的。

我琢磨着,将来万一有动不了的那一天,她愿意在那边养老,守着闺女,我们可能做不到近身伺候,但是会多出钱。

如果她想回来,我们也尊重她的意见,随她心愿吧。

细想想她这一辈子,真的命太苦,于中年,老年相继失去两任丈夫,双重打击之下,外孙女又得了这么个病,可想而知她内心是如何崩溃而煎熬,继子如果再翻脸不认人,那她的心会有多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题主的继母如果曾经做的尚可,最起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即使父亲去世,相信你也不会对她弃之不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