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和富士选择哪家?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8
阅读量:
11

自从三四月份沽清手上所有富士器材,入手奥之心M43系统,大概四个多月,发现自己真的不需要更大画幅的器材,甚至对我这种普通人来说,手机就足够了。不过出于虚荣心需要,还是觉得可以拿来谈谈的。

先列下富士系统的清单:

  • 机身:富士XE3,2020年二手入,大概4100元,含一个镜头;
  • 首个头:XF35F2,随上边的机身一起收来的;
  • 第二个头:唯卓仕56.4,大概1700元;
  • 第一个变焦头:XC1650,600多元入,500多元出;
  • 常用头:XF1855,好像是1800元左右入的;
  • 玄学头:XF35.4,2800元左右入的;
  • 盲目入手:XF23F2,应该是2300元入的;
  • 冲动入手:铭匠27F2.8,首发不到700元入的。

总体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1855,日常拍拍娃,还是很不错的。第二高的是XF35F2,好看,轻巧,当然持有时间长也是原因之一。35.4对焦是没有F2快,但出片也真的玄学,说不出来的玄。56.4大光圈是真够用,但多多少少能看出紫边,坦白说,对得起价格。盲目和冲动的后两个,就玩过一次,没啥可评价的。哦,铭匠27确实有点小问题:用过一次后,再换别的头,没能直接识别到。忘了咋捣鼓一下,恢复正常。

我用富士系统优点:

  • XE系列好看是真好看,或者说XT、XE、Xpro、X100系列,颜值这一块绝对是能打的。拿XE3+35F2出去玩时,被同事误认为徕卡(眼神也是服了);
  • 直出可用。嗯,我知道后期很重要,可是我一个不靠拍照赚钱、约妹的,真没心力在后期投入太大时间,顶多用iPhone相册调调高光、暗部、色温。

反向看看富士系统的缺点:

  • 原厂镜头群贵,虽然适马、腾龙都是不错的副厂,但是镜头缺失了光圈环,少了一大半装逼的乐趣。
  • XE3没机身防抖,富士不下放机身防抖,只能说是产品线策略……

另外一个事,溢价过份高,这对我来说算是优点,回头看下灭门前购入价:大概13000元。那么我出售时,XE3直接拉到3800元;XF35F2+1855+XF23F2+56.4+35.4+铭匠27,大约8500元,有抵扣带折现。镜头确实亏,但是机身涨得太离谱了!以我认知来说,机身价格曲线应该是发售后几周因为供货、物流等原因走高,然后就开始慢慢下降,然后在生命周期结束时流入二手市场,接着价格默默下行。可富士部分机型,新品和二手价格都快要倒挂了。而镜头价格保值率相对稳定,不会大跌,更不太可能暴涨。

但是,2023年以来不只是富士,很多有特色的机型,都在首发后没多久就开始涨,或者捆绑销售镜头、配件。不去探讨原因,毕竟我不是行业内人。

退富后,为啥选了奥之心哩,其实还是被颜值吸引了。春节前后被奥林巴斯EM5II种草,然后2.5K入了一个成色不错,甚至连随机身一起售卖的闪光灯都没用过,1.6K下手了14150II搭配使用。这套组合下来发现,诶,奥林巴斯可以的,虽然比XE3早两年,但出片其实能用——发发朋友圈,记录下娃。然后就开始关注M43系统:

  • 浅景深,不拍妹无所谓
  • 大景深,拍娃拍景适合
  • 暗光弱,业余选手日光居多,而且半幅弱光没比M43强多少
  • 画幅小,对我太够用了
  • 强微距,基本用不上
  • 轻便,真的省事,一个单肩包,塞个机身+14150II+DG25+9mm镜头盖,三块电池,毫无压力
  • 镜头群丰富,可玩性大增

所以,在体验过EM5II后,2800元出手(扣下了原厂闪光灯),线下店6700元入了OM5单机身。自此就开始了奥之心的生活。14150II基本就是穷人版121,短期我应该不会入121,毕竟头重脚轻不太好。DG25拿来拍娃为主,偶尔也会有点点毒味。

最后说回来,富士系统本身其实蛮好的,颜值能打直出省事,但糟糕的地方就是溢价,简直要溢出天际了。奥之心最大的风险依然是售后网点的不完善,以及来自各种讨论区的不友好。

综上:

  • 溢价的富士不值得买
  • 不在意售后,日光场景多,大可以看一眼M43系统
  • 镜头(不管哪家)看看闲鱼就好
  • 2023年的相机市场真是买到再买就能赚(OM5单机已经涨到7000元了。)

PS:拍得差,不上图丢人现眼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