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此如何解读?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4
阅读量:
19
这个表态非常危险,说明决策层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过去三年国内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过去三年,国内经济最根本的变化是城镇化进程的结束。但是这与疫情不存在直接联系,只是巧合。下图是每年的新增城镇人口数量:
从图上可见,自本世纪初以来,每年的新增城镇人口数量在2000万人左右,少数年份稍低,大部分年份更高。然而,自2021年开始,国内的年度新增城镇人口数开始迅速下滑,去年已经跌到了600多万。
按国际经验,城镇化进程的结束非常快。在快速城镇化的年代,城镇化率每年都能提升不少于一个百分点。然而当城镇化接近尾声时,城镇化率的年化提升往往在3-5年内剧烈减速到不到0.3个百分点,此后仅能缓慢上涨。按趋势看,今年国内的新增城镇人口将跌到零附近,这意味着城镇人口即将见顶。
在失去每年2000万的新增城镇人口后,经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注意,支出法下的GDP=资本形成+总消费+净出口,在过去,每年都有2000万人进城,为了给这部分人配套,就必须有大量的房地产和基建建设项目,这会推高资本形成项。在新增城镇人口归零后,配套的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必须停止,这意味着资本形成项必须停止增长甚至转负,从而拖累GDP增速。
今年以来的经济恢复不如预期,这是必然的事,因为新增城镇人口没有了(去年年底因为新冠造成的超额死亡又加速了这一趋势)。这一点看不少微观指标同样一目了然:因为城镇人口见顶,所以新房销售额大减;因为新房销售大减,所以地卖不出去,土地出让金大减;因为地卖不出去,所以房地产投资开发转负,为了对冲,城投公司被迫再次加码效果极差的基建项目。
新增城镇人口归零,这个问题完全无解。在未来两三年,决策层将发现,无论怎么刺激,房地产和基建大法都无法继续发挥作用,经济也将步入增速极低的新常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