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底层突围出来的人,共同的特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4
阅读量:
16

这个答案是我这两年观察身边人总结出来的。

我是90后里面从底层爬到中产的一个姑娘。坐标北京。在京10年,求学6年,打拼10年。期间林林总总的见过很多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接触过。当然,真正塔尖上的那批人我是没有接触过的,能力有限,能从身无分文做到今年,开了自己的公司,我已经是倾尽所能了。

人生分为几个大阶段:25岁之前求学成长期~25到50岁成人成家立业期~50以后知天命安享晚年期。

不管今天我拥有什么,或者获得了什么,我依旧认为自己每个阶段都冥冥中是做对了选择和有运气的加持。所以才在三十而立的年龄能够而立。

上立父母,善待长辈。下立晚辈,照顾晚辈,中立婚姻。婚姻平稳且夫妻相互尊重和扶持。

我也认为每个人其实在生命旅程里生活都会给予一定的机遇,每个人都有,无论你是出身华贵还是生长于底层泥潭。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路口。但是次数有限,抓住了就抓住了,不小心错过了,那就真的错过了。最大的感觉可能是在25左右一次,30岁左右一次,35岁之后应该还有一次。

但是挺多人应该是后知后觉的。所以经常有人会说:我要是当年怎样怎样,我肯定就怎样怎样了。

可是人生只有现在和未来,哪里有所谓的如果。

今天如果你都过不好,无数过今天积累,你何来突围一说。

并且躺平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躺平。无论是身为女性的自尊自立,还是身为成年人的立足生活和给家人创造更好的条件。我还是相信努力,乐观豁达,这种朴素的生存观。

古人云:五十知天命。我现在在三十而立的年龄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天命也就是说:大概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社交天花板,社会地位天花板。从而提高自己的修为,不再做无谓的挣扎,安享晚年。

但是很多后进之人是大器晚成的。所以“五十知天命”我不认为是说人不应该拼搏了,而是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能所为和能所不为。

说五十岁这个年龄的意义,在于我站在三十而立的人生阶段回望过去自己10年打拼之旅,心生感慨。所以我希望五十岁时,我回首30岁时也能有所顿悟。

那么回到正题,能从底层杀出来的人,有哪些特征。我没用突围,我用了杀出来,因为虽然我是一介女流,但是我不认为这个社会在进行资源分配的时候就因为我的性别给我什么优惠。反而我需要在现实的世界里撕下一块肉属实不容易。我给大家举一些例子。

我的一个好姐妹A,2020年欠债20余万元,曾经和我共住一个房间,为了还钱,真是有一顿没一顿,但是咬着牙,一年半内靠在公司打工和接私活,还完。并且在此之后,赶上行业政策风口,目前年收在80万左右。

我们两个人的性格特色很像。她很有规划,并且一直在不停地学习新知。在她负债压力很大的时候,她就选择不停地读书,学习。为知识付费她从来不吝啬,并且持续打磨自己。

还有一点,她从不抱怨。你几乎听不到她抱怨人生苦难之类的。当然,她欠钱是做生意欠的。她也够能屈能伸,做生意欠了立刻找工作去还钱。她不认为欠钱就一辈子摆烂才是最好的选择。

并且,信念感很强。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合租的时候,她就告诉我说:你相信我,我也相信我自己,30岁我们一定能重新翻盘。那个时候我也刚经历了一些事情,我们两个当时的确都很穷。2020年,几乎顿顿咸菜吃粥。

当然,最后我们趁着行业的风口,目前也的确是都翻盘了。每个人都过的很好。有时候聚在一起,也时常感慨以前的苦日子真是太磨练人了。

然后是我认识的一个异性朋友B。我们很多年没联系了,两个人都是从石家庄考出来的。他进了清华硕博连读,我在读北京读硕。

这个朋友很聪明,并且业务能力很强,资源整合能力很强。上学那会是没感觉什么的,大家都是穷学生。毕业后才会意识到双一流大学给人带来的眼界和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参加过很多项目,去德国留学,获得过很多奖项。后来和同窗创办新能源公司,目前在北京很强势的公司。当然,我和他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个我必须承认,一个能力上不如他,另一个文科专业必然干不过新兴能源行业。如果说我是吃点芝麻,他就是拥有了一个西瓜。我没有攀比的意思,纯纯的对于有能力的人倾佩。

当然,我这个行业身边几乎都是必须有学历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在不停的学习。这个学习不仅仅是书面的,还有求知欲很强。并且很谦虚的愿意接受他人的指导。自我管理意识很强吧。

反过来,把这些特质反过来其实大概就是一个人无法从底层突围出来的原因。

首先:对于自己的人生缺少规划,缺乏深耕一个领域的耐心和恒心。说起规划这个词,很多人不屑一顾。但是回顾我整整10年的努力过程,其实每一年我想做成什么目标都很固定。完成一个换下一个,并且完成的路程很坚定。当这些目标累计到今天时,才成为一个不可撼动的高度。(和很多厉害的人,我知道我还是很弱,我只能和自己比)当然,这个过程我是经历或很多挫折的。无论是人际交往上还是情感上,或者是工作上。自己一个人犯难躲起来哭的日子还挺多的。但是整体上是往上走的。并且这么多年,我和姐妹只在我们自己的行业深耕。所以后来积累了很多客户和口碑,这些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当这个网络编织好了,这个人就被架构起来了。

没有规划的人生就是一盘散沙。容易被人云亦云的东西困扰甚至带走。并且很多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心不定则领地不稳。只看别人人前显贵就盲从,不见人后受罪用功。

其次:没有目标所造成的琐碎。

我是个极少喜欢参与八卦的人,也不太喜欢鸡毛蒜皮关心谁家长谁家短。不过大家说我也会当解闷听一听。但是我这种处理方式给人的感觉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不关心他人一样。但是对于琐碎的小事,个人感觉可以有,但是尽量不要让这种事情占取自我成长大量的时间。并且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应该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才有时间给自己赋能。很多人喜欢八卦别人家事情的原因其实也是不专注自我成长。

你会发现越是有自己事业的人越少八卦鸡毛蒜皮,什么东家多一块钱,西家买盐没放糖等等。因为一个人内心越是专注自我和富足,那么对外界的事情就越少八卦。但是一个人越是内心空虚才会越需要用鸡毛蒜皮填满内心。

同样,经营家庭关系也是一样的。今天为谁洗碗吵架,明天为谁给家里买电费吵架的琐碎。而专注家庭前进的夫妻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些琐碎。

再次:琐碎造成的爱抱怨。

我和身边很多实现了阶层跨越的人一样相信这个世界上能量守恒定律。你身上输出的负能量越多,你吸收的负能量会更多。而负能量则是给一个人拖后腿的过程。你内心越是相信正面的东西,你所思考的越是正面。从而你的人际关系,社交关系,工作安排都会逐渐越来越走向正轨。

Ps:我个人真的对不阳光的人和事情不感冒。因为这种人真的很耗费我的电量。

抱怨的本质是将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投射在他人或者他事身上。因为这种投射是最简单的,而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才是最不容易的。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抱怨改变不了任何问题,只有改变才能缩小公平和不公平之间的差距。

再再次:固执顽抗。

你去观察,越是底层的人,对于他人的意见越是无法接受。甚至到了顽抗的地步。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为生活里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但是被认可是需要有能力或者有作为的产物。在没有能力和作为的人的世界里,顽抗成了维系自尊心唯一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底层的家庭里面,子女成人后遇到事情和有些父母做思想怎么也做不通的根本原因。其实一部分老人的固执也在这里。

因为接受了子女的思想,就代表否定了长辈自己的生存逻辑。这种颠覆对于父母薄弱的自尊心是很可怕的掠夺。

因此底层的人无法接受他人的建议,同样也是这个逻辑,接受了他人的建议就代表否定了自己的生存法则,就代表仅剩的底裤被人扒掉了。

但是聪明一点,好学一点的人会在不涉及生存底线做人底线法律的底线的前提下,把尊严成本放在最后一个位置去考虑。因为知道自己不会,所以要虚心求学,学会了有了生存技能有了资本积累,尊严自然而然就来了。

抱怨,暴力,哭穷,哭泣换不来尊重。只能换来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别人觉得你是个情绪不稳定,办事不靠谱,无法担任更大责任的人。

因为细想一下,一个人如果他的生存逻辑是正确的,那么一定会在市场经济行为中获得应有的报酬,至少能够有一些不错的收入,有稳定的生活状态。(这不是说一定有能力在一线买车买房什么的,只是说一种生活状态)。当然,更有能力一些的,在一线买车买房也是可以想的。如果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还是固执己见,这种我会敬而远之,因为这不是固执,这是蠢而不自知。

再再再次:内耗严重也会影响一个人运势。可能是被我们原来的公司磨的。被拒绝后很少会emo ,被批评了就被批评了,不影响吃喝。被冒犯了,不会弱鸡哭泣,直接回怼。等等。但是这不代表不会反思。反思和总结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长心态和技能。反思不足,做出总结,然后改变行为。三环相扣。

(没有自我反思能力的人你不要和这种人玩,他被雷劈都会怪你身上。)

但是一定不会精神内耗。生活中我大概是个没什么耐心听别人给我讲述自己情深深雨蒙蒙的血泪史的。因为很忙,也的确是忙。并且我也不会陷入到情绪里。的确会有时候有情绪波动,但是保持情绪开朗是一个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和发展的态度。

精神内耗给自己造成地影响是日渐封闭和萎靡,给别人造成的困扰是情绪索取。社交关系处理不好,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肯定是有负面影响的。

最后,就是缺乏理性意识和能力。

很多人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是情绪当先,大喜大悲大怒。或者喜怒无常。对于解决问题其实没有任何帮助。

我记得我父亲曾经问过我:好像在你的眼里什么事情都不是很大的事情。

是的,我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修炼自己的情绪。终于在31岁这个年龄做到了无悲无喜。当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机器那种。而是遇到事情我的第一思路是:这个事情我能不能解决,从哪里解决,需要准备什么。

有时候有的粉丝找我问事情,啰里八嗦一大堆,东长西短一大堆,我头就大了。因为我听不懂,我也不想听宣泄情绪类的话,很麻烦,我会直接打断问对方:你说重点,然后你真正的诉求是什么?你需要我帮你什么?

这个世界上百分之99的问题,要么用钱解决,钱解决不了的,就是用人解决。剩下的百分之一是靠权力解决,权力解决民生。这是我一个小人物接触不到的世界。

但是我能接触到的世界就是我说的上述两种方式,简单直接。

虽然我没有那么强的经济实力,但是我深谙解决问题之道。

所以慢慢的,情绪就没了。实在解决不了的我就先不解决了,因为解决不了硬解决,那是不自量力的傻子。自己解决不了的,一定有人可以解决。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和认知的事情,自己能做的是虚心求教和学习解决然后锻炼技能去解决。

至于解决问题中遇到问题后很多人喜欢跳脚,生气,发怒,觉得麻烦等等。在我眼里,都是一种恐慌的表现。是一种不知道怎么面对和不敢面对的表现。也是一种心理比较脆弱的表现。更多的是希望用情绪发泄的方式转嫁无能为力的压力。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不接受他人的怒气。一般遇到别人发怒,我会直接告诉对方:我不接受你的发怒,你先把自己情绪处理好,能好好说话了再跟我沟通。

当然,对我老公我也是这个思路。他从原本的易怒改变了很多。因为他知道他发怒一个是我不接茬,再一个是我不接受。我会直接告诉他:这叫无能狂怒,我不怕你。你不但不能使用你所谓的怒气达到你想要的目的,我还会觉得你很弱。因为你解决不了问题。

是的,职场人不相信情绪。当然,这个修炼过程已经长达很多年了,期间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但是相信我,遇到事情一个冷静理智的人的能量场能够抗衡一个易怒的人。当然,家暴者不在我这个讨论范围内。

情绪一定是为我所用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一天你看见我发怒,一定是我在刻意发怒想达到某些目的。或者谈合作遇到企图过多牟利的人我会用微微发怒的方式告诉对方我不接受不合理的让利。

一个不轻易发怒的人,一但发怒才会对一件事情起到促进作用。而一个经常易怒的人,不但对整个事情的谋篇布局无益,还会被贴上情绪不稳定的标签。这在职场中是大忌。

不过我不是百分百没情绪,也遇到过情绪失控的时候,只是相对少。至少我身边见到的都是我的笑脸多。

有人会说:你说的简单,做到哪里有那么容易。

是的,畏难心理会让我们抗拒很多事情,认为很多事情不可能。

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有的事情都是始于当下,应该终其一生的。

比如:为了克服我身上情绪化的问题,我花了5年,每天都在问自己:今天遇到事情,有没有先处理事情。刚开始,我是不行的。后来逐渐接受了这个思路,再也不会情绪化。

比如:为了管理自己大手大脚的毛病,为人生做积蓄,我几乎每一笔收入都强制储蓄。除了零花钱强制储蓄的一分不动

比如:为了克服自己自大和顽固的心态,从初中起,我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时就要生气,并且我花了十几年才克服了这种感觉。

所以,终其一生,我也领悟到了那句话:一个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很多人起不来,其实最大的阻碍不是别人,是自己的懒惰,无知,闭塞。

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

所以选择了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他人的错误

还是那句话,因为抱怨是最轻松的事情,而改变自我才是最困难的。

就比如我最近身材有点胖。减肥和抱怨这个社会的审美标准歧视胖子,一定是后者比较容易。减肥多累啊。对吧。

但是我选择了前者。目前我每天有氧一小时,撸铁一小时,每次累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骂自己:活该你自己胖,活该你管不住嘴。

终于,一段时间,我至少把后背练薄了一些。

大家都夸我又瘦了。瘦了就不会有人嘲笑我变胖了。

但是,这么累的过程我还需要坚持半年。

所以不抱怨,努力做事情,雕刻自己才是最辛苦的。

当然,这里面很多缺点我也在说我自己,在继续爬一层的路上,我也是那个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缺点的学徒。

并且个人认为其实一个人从底层往中产去爬是相对简单一些的。

普通人可以成为体制内的人,可以开个小店,可以找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掂掂脚收入过万。

这些虽然都是中产里的底层,但是至少也是普通人通过勤劳或者人脉或者求学可以完成的跃迁途径。

真正难的是从中产往金字塔爬。因为中产可能拥有一些资产,但又不是那么有,或许有时候自己都是生产资料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很多中产的生存困境吧。尤其是从底层爬上来的。

头顶可预见的是自己的综合能力天花板。想突破真的很难。

因为从商者生产资料扩大也是需要环境和政策扶持,无风不起浪。放在从商这个事情也是的,背靠大风好起势,而普通人一生都难的有这样的机遇。这种人是天选骄子。

或者从政者进入权力最为集中的高度和地方。这也是需要高人指点和提拔的。非常人所及的地方。

所以普普通通的我们可以不做大富大贵的美梦,可是努力去小康的理想还是可以去够一够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