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打不过外族是因为儒家思想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5
阅读量:
15
汉人被组织度下降的问题困扰了三百年。
结果就是军队过于倚重猛人能人,但这是一种危机的表现,因为打仗不是打群架,大型主力会战倚靠的是严密的组织和一大群合格的庸人,而不是一小群猛人。
汉人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缺少能够稳定提供政治可靠、业务合格干部的来源。从明中期到民国,汉人将领只能靠义子世仆来控制部队(海军也一样)。有头脑的将领会在部队中插入会道门宗教组织,在义子世仆关系外多一层师兄师弟关系(所以明清军队和民国军队里拜关公的多,也有信白莲教和各种道门的)。
这样做的后果是部队即使人数再多,其核心部队最多只有约2千人。在治安战和小规模遭遇战时影响不大,但如果遇到需要很高组织水平的主力会战时,汉人军队很容易分心思,就会出问题。(友军有难,只有具有义父子和教内关系的才会援救,否则任何冒险损失核心部队的行为都是自己犯蠢,后面跟自己人不好交代,在上层也会因失去利用价值被抛弃。)如果仔细观察从明中期到民国时期汉人军队参加的历次战役,都能发现这个特征。
这个特征甚至已经成为汉人思维中的一种底层逻辑,体现在各种文化作品中,比如«亮剑»«投名状»。
可以说如果把亮剑、投名状中的部队放到明末,给他们跟后金一样水平的武器。他们连八旗都打不过,因为八旗是个很严密的组织,能够做到每战从各旗抽丁组建临时部队执行军事任务。
至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儒家带来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