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岁「数学奇童」完成大脑影像扫描,专家评估「部分脑区发育超前」,如何从医学角度解读此事?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5
阅读量:
14

专家评估是“典型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部分脑区发育超前”,到记者脑子里过了一下,标题中就剩下“部分脑区发育超前”了。

从医学上看,记者可能有新闻伦理、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题目引用的文章称脑部检查结果是“前额叶、海马、眶额叶等脑区,灰质体积明显比普通范围更低”。这可归因于神经细胞生成量偏少、神经细胞死亡率偏高、突触形成率低或突触消失率高,符合题目引用的文章所称的“从 3 岁多开始,小正就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

题目引用的文章称“两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小正几乎秒答;三位数、四位数的乘法,他也会在 20 秒内口算给出答案”,人类历史上有更多类似案例。这可能归因于比常人精简的数学相关神经回路。

  • 学者综合征/Savant syndrome 描述在特定领域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在其他更多方面有心智障碍的现象,发生率约百万分之一,首次医学记录于 1783 年[1]
  • 学者综合征人士擅长的领域可以是音乐、绘画、计数、计算、记忆、画地图等,通常只有 1 个擅长领域。他们的智商测试结果经常低于 100,有时低于 70,但在擅长领域的表现远超常人。
  • 学者综合征常见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症候群、脑损伤人士。
  • 经颅磁刺激压制左前颞叶,可让普通人暂时表现出计数等特定领域的能力增强[2] [3]。参考 3 的作者 Allan Whitenack Snyder 认为这意味着学者综合征患者的能力来自“他们的神经系统能使用潜意识里未经过滤的信息”。

题目引用的文章称“从发育角度来讲,随着大脑的发育,神经元突触修剪,灰质体积会越来越小,灰质体积的变小,说明一个发育程度的完成”,这是试图将患者的情况描述得比较“正常”,不能解释“灰质有类似表现的大部分成年人不具有小正这样的数学计算能力”。

  • 段旭君可能认为“发育超前”在公众看来比较正面,考虑到社会对患者的可能看法,选择这样表达。她对记者强调“大脑脑区的灰质体积不是越小越好,而是应遵循一个规律”,在记者询问小正的“计算天赋”是否和此有关时回答“可能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个关联程度有好强,暂不明确”。这可能导致记者想要二次创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