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长大了」的标志是什么?
1、能用下棋的心态来过活
最近临床工作繁重,遇到一些棘手的状况需要处理,面对千头万绪的任务,内心总想着赶紧把事情搞定,最好一口气儿弄完。
心态难免就浮躁起来,「怎么还没做完?」「烦死了,这拖拖拉拉的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浮躁本身倒不要紧,关键是它会影响自己做其他事情的状态,像是心里一直装着个将爆未爆的雷,让人无法专注、心神不宁。
看到一个贴切的比喻:过日子就像下棋,你走一步,生活走一步,你再走一步,生活再走一步。下棋可以有思考时间,你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走完这一步就行了,不必自己把棋局搞成下快棋。
实际体验也确实如此,当心态调整为「走一步看一步」之后,反而事情有了进展,不必再想着一口气要如何如何,而是只想这一步怎么办,然后等着对方反应就好了。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有时间去咨询别人的意见,很多在你看来困难无比的点,可能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帮你解决。
2、意识到成年人的生活没有轻松可言
一个来访者向我抱怨有无休无尽的工作等着Ta,每周要经历996的“福报”,周日也丝毫不敢怠慢,“做完了又能怎样?后面几周还有无数个任务等着自己,而且个个都有挑战,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得好”。
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回应Ta,细细想来自己最近何尝不是这样,阅读、备课、做咨询、写作,整天疲于奔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因为疫情关系,早就计划好的出行也一再延误。
刷公众号时看到李松蔚老师的问答篇,学生误认为他能轻松的理解来访者,并且很容易就能给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但在他的回应中,事实并非如此,他在推演干预措施时甚至需要反复四五次,而且每当面对来访者,他也坦诚,即使精心准备,有时也难以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效果。
我们时常难免陷入委屈——“凭什么有的人可以那么轻松,而我就得这么费力地活着”。“其实不必陷入这种自怜,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费力的,也许有,但至少我们不是。既然不是,我们就费力地、好好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