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意义重大的「天佑中华」?

发布时间:
2023-08-23 12:22
阅读量:
13

1985年的一天,李讷带着自己的二婚丈夫王景清,来到秦城监狱看望自己的母亲江青。江青见到这位新女婿,露出满意的笑容。这在一向爱板着脸教训人的江青脸上,是很难见到的表情。

她对女儿李讷说:“你很厉害,你做到了。”

江青向来对唯一的女儿择婿要求非常高,王景清为什么会让江青满意呢?在李讷这位“红色公主”身上,又发生了哪些不同寻常的故事?

01大娃娃与小爸爸

1940年,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李讷在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出生。时年,毛泽东已经47岁。李讷的到来,为毛泽东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李讷的名字来自《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字给了姐姐李敏,“讷”字就留给李讷。

之所以不姓“毛”,而姓“李”,一是为了不让孩子搞特殊,二是毛主席之前用过一个名字叫“李德胜”,而母亲江青,原名“李云鹤”。

毛主席工作繁忙,常常日夜不休。工作人员担心他的身体,劝不住,这时,小李讷就被带来。李讷一来,就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出去散步。”毛主席笑着说:“我的大宝宝来了!”

李讷则用稚嫩的童音喊主席“小爸爸”。就这样,“大宝宝”牵着“小爸爸”的一个手指就出门了。因为,她的手太小,只能握住爸爸的一个手指。

在陪李讷散步玩耍的时间里,毛主席得到短暂的休息。

李讷的性格和她的名字很相符。她不多言语,沉静如水,喜欢读书。

小的时候,李讷在马背上识字读诗。直到1948年,她才在一所简易小学开始上学。建国以后,李讷在一所离家比较远的小学读书,一星期回家一次。

主席不让开车单独去送李讷,正好有许多工作人员的孩子都在那里上学,就开辆大点的车一起接送。

李讷回家吃饭都是和警卫员一起吃大食堂。即使后来困难时期,正好赶上李讷长身体,主席也不让李讷搞特殊。警卫员偷偷给李讷一包饼干,让主席发现后,愣是给收回了。

李讷学校的档案,父亲一栏填的是工作人员的名字,为的就是防止李讷被特殊对待。

有一次李讷生病,去医院急诊挂号。看到那么多人在排队,带李讷去看病的警卫员都快急哭了。但想到主席的嘱咐:不让用李讷的真名,不能搞特权,他只好排到队尾。

小时候的李讷不太理解父亲的想法,主席语重心长地说:“特权和优待是建立在牺牲群众利益的基础上,爸爸不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李讷渐渐理解主席的良苦用心。

李讷在父亲的隔壁有一间自己的小屋。里面大部分都是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只是在墙角放着一张单人床,一个书桌,两把椅子。什么衣柜、穿衣镜、沙发——统统没有。

1959年,李讷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在上北大之前,为报考什么学校,李讷和母亲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李讷喜欢历史和文学,江青更希望她学理科,学习船舶制造。

后来,江青找专家帮忙分析了一下,专家认为李讷适合学文史类。于是,李讷才如愿上了北大历史系。

大学毕业后,李讷先去参加“四清”运动。1966年11月,她来到《解放军日报》当上一名编辑。她化名“肖力”。不过,很快她的身份就被公开。因为李讷和毛主席的合影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上。

她被许多人称为“红色公主”。

1967年,李讷成为《解放军日报》的总编辑。她被席卷进“文化大革命”的漩涡,这也成为粉碎“四人帮”以后,她要交代的内容。

这期间,李讷的身体出现一些问题,她离开了政治中心。在而立之年,李讷迎来自己的爱情。

02短暂的第一次婚姻

1970年,江西井冈山成立五七干校。李讷来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土地,边劳动,边调养身体。

出发之前,毛主席叮嘱李讷从普通的劳动者中,找自己的人生伴侣。

李讷每天劳动,看书,比较安静。这时,一个阳光大男孩闯入李讷的生活。他姓徐,是招待所的服务员。小徐比李讷小几岁。他的活泼开朗,让李讷暗淡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他们一起打篮球、劳动、散步——渐渐地,他们谈起恋爱。

李讷开心地跟母亲说起小徐,并说他们准备结婚。江青得知对方是个服务员,未来的亲家是一名铁路扳道工。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的,实在不能令江青满意。

但李讷主意已定,她给毛主席写信。主席了解到小徐的情况,支持李讷的选择。并写了批示,转给江青。

江青见主席都批准了,她也无可奈何。

1971年9月底,主席派了一名警卫员带着礼物,前去参加婚礼。

主席送给女儿的新婚礼物,是39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代表了一位政治家父亲,对自己“红色公主”的殷切期望。

婚礼时,两位新人向墙上挂的毛主席像鞠躬,就算是举行过结婚仪式了。

婚后,两人一开始甜甜蜜蜜。后来,由于生活、学习背景不同,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多。李讷不善做家务,爱好读书。这和小徐对妻子的要求很不一样。李讷不能接受小徐的不求上进和大男子主义。

两人过不到一块,分开居住。后来,小徐被派到外地学习,两人的感情更加淡薄。他们准备离婚。

这时,李讷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决定独自将孩子生下来抚养。1972年,儿子徐小宁出生。李讷将其带回北京生活。

李讷被安排做北京一个县的书记。但她的身体不好,做了不久就离职。

这也使得李讷没有卷入“四人帮”的阴谋,江青将毛远新调来顶上。

主席去世后,江青入狱。李讷的生活越发艰难。孩子长身体,她每次买一毛钱的肉,少得让切肉师傅没法切。

有时,还要忍痛把藏书卖掉,贴补家用。

买来米面、白菜、煤块,她用三轮推车拉回家,再在儿子的帮助下,搬到家里。

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一直挂念着李讷。他和爱人是主席当年牵的线,李讷是夫妻两个看着长大的。当他们了解到李讷的境况,非常心疼她。想给李讷介绍个人一起过日子。

李讷说:“我有一个那样的母亲,谁会找我?”李银桥开导她:“你还是伟人的女儿。毛泽东是你的父亲,这也是事实。”

李讷眼睛一亮。是啊,有这样一位父亲,她应该自豪才是。虽然,父亲从小就教导自己要“夹着尾巴做人”。但自己不能因为母亲犯的罪过,就否定自己的人生。

她期待新的人生。那个能和她携手一生的人会是谁呢?

03遇到合适的人

李银桥想到王景清。王景清是云南怒江军分区的参谋长,离异,也希望重新找到一位人生伴侣。而且,他曾经是守护少年李讷的卫士,绝对可靠。但他比李讷大14岁,两人会成功牵手吗?

经过接触,李讷发现王景清爱做家务,会做饭。而且,他喜欢书法,爱好文史。这和李讷的爱好一致。两个人有说不完的话。王景清对李讷的儿子也非常好,总是变着花样做饭,好让孩子多吃点,补充足够的营养。

三个人在一起正是和和美美一家人。

1985年,两人结婚。他们请了李银桥夫妇等中办的七八个老人一起吃了个饭。

许多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来表示祝贺。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对李银桥说:“你们对李讷做了件好事啊!”李银桥很感动,要知道刘少奇的冤案是“四人帮”一手造成的。

王光美没有生活在仇恨里,而是大度地对李讷再婚衷心送上祝福。

杨尚昆送给李讷一床被套,几斤巧克力。他记得,小时候李讷非常喜欢吃巧克力。他还写了一张贺卡,签上全家人的名字。

趁着两周一次的探监机会,李讷把王景清带到母亲江青面前,江青和王景清聊天,得知王景清喜欢书法,还和她一样喜欢隶书,江青非常高兴。她让王景清送他一幅字。

她笑着打趣王景清:“你五十多岁,保养得很好,看不出这么大年纪。”

江青对李讷说:“你厉害,你做到了。”是啊,能让江青满意的女婿实在难找。江青还拿出钱来要给李讷置办嫁妆,被李讷婉拒了。

回想第一次婚姻,江青发了雷霆之怒,婚礼都没到场。这一次,对王景清如此喜欢,真是太令李讷意外了。

后来,王景清真的送给江青一幅自己写的隶书,江青兴致勃勃地收下。

婚后,李讷的儿子跟着王景清姓,改名“王效芝”。此名意为,效仿父亲毛润之,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王效芝成绩不算好,读了外事旅游职业学校,这是一所专门为北京高级宾馆培养服务人员的学校。

李讷对孩子的期待,就像毛主席对儿女的期待一样,不一定成名成家,只要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90年,王效芝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他参加亚运会的接待服务工作。

毕业后,王效芝成为一名服务员。后来由于表现突出,被提拔。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自学外语,并重新上大学。

他抓住机会,下海经商,成为一家汽车公司的创办者。王效芝为人低调内敛,业余时间不应酬,用来陪伴家人。

李讷在1986年获得工作机会,她被安排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这样,她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由于以前李讷的病没有及时得到救治,她的双肾萎缩,需要坐轮椅。有时间,王景清就推着李讷到处看看。路远的地方,他就骑着三轮车带李讷去。

好的婚姻,是相互成就。李讷在王景清的照顾下,心情好,病也好多了。

李讷喜欢练字。她的字,被誉为毛体最好的传承者。小的时候,李讷想练字。主席都让她找江青,说:“你妈妈比我写得好。”这时,可以看出一家人浓浓的情意。

那时的江青认真临摹毛主席的字,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现在,李讷的字也有极高的造诣。

近些年,李讷收到一些捐助。她一律退回。有的匿名捐款,李讷就捐给公益组织。

2021年3月,王景清去世。李讷又恢复了一个人的生活。好在,儿子经常带着两个孙女来探望她。还有其他的亲人朋友也来关照。

现在李讷已经83岁,她用顽强的毅力和病魔作斗争。她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吃苦耐劳,低调做人,热情做事。为人民服务,回到群众中去。

每年毛主席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李讷都和普通的市民一起排队进入纪念堂去看望父亲。她作为毛主席的亲属,其实可以单独从纪念堂西门进入。

但她更愿意随着人流缓缓进入纪念堂,看完父亲,再挤公交车回家。

李讷是毛主席子女中,陪伴主席时间最长的孩子。她的整个童年都和父亲在一起,因此受主席的影响最深。

作为伟人的后代,李讷没有继承什么物质遗产,但她从毛主席身上继承的精神遗产,却终身受用。

每年清明节,李讷的儿子王效芝,都带领妻女回韶山祭拜毛主席。毛主席的优良家风,将代代相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