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最震惊的冷知识是什么?
那自然是唐朝各种牛逼到无以想象的牛逼。
第一个:意大利半岛或巴尔干半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
唐高宗时期,波斯帝国王子阿罗憾为唐高宗做了几年侍卫后,被任命为拂林国诸藩招慰大使,出使拂林国(东罗马帝国)。
当时东罗马希拉克略王朝被阿拉伯打得抬不起头,王庭一度迁往意大利半岛。
阿罗憾代表唐朝,会见到东罗马皇帝后,双方约定联合剿灭阿拉伯。
这里要强调一下。
当时的唐朝其实对剿灭阿拉伯没什么兴趣,因为当时的阿拉伯还无法对唐朝产生什么威胁。
但是唐朝不介意培养作为波斯王族的阿罗憾去组织力量对抗阿拉伯。
阿罗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当然,阿罗憾具体和东罗马皇帝谈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
但是我们可以知道,阿罗憾代表唐朝,在东罗马帝国的西部边界立了碑。
这碑,可能是界碑,也可能是颂功碑。
如果是界碑,那中国自古以来的范围可就直接到了地中海了。
第二个:印度是中国自古以来的……
王玄策一人灭印度多国的故事,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但容许我再一次复述一遍,以便把气氛烘托起来。
唐朝对天竺了解颇深,连孔雀王朝的阿育王都知道,甚至连人死了丢恒河喂鱼都知道。
当时的印度,分为中东西南北五天竺,其中尤以中天竺最为强大,是其他四天竺的宗主国。
其嗣王尸逻逸多练兵聚众,所向无敌。象不解鞍,人不释甲,居六载而四天竺之君皆北面以臣之,威势远振,刑政甚肃。
而隋朝时,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更以四海臣服,而天竺和拂林(东罗马)不通颇为愤怒。
唐太宗时期,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遣使朝贡,太宗降玺书慰问。
降玺书,自然就需要有使者将诏书带到印度去了。
结果不去还好,一去就吓了印度一大跳。
印度与中国隔绝太远,一直以来只有印度往天朝派使臣,少有天朝往印度派使臣。
所以当时中天竺王尸罗逸多震惊的问大臣们,说:自古以来有摩诃震旦(中国)派使者前往我国的吗?
众大臣都说从未有过。
于是史罗逸多跪拜大唐使者,接受唐太宗颁赐的诏书,并再次向中国派遣使者朝贡。
中天竺的使团到了长安后,太宗颇为感动,又派遣卫尉丞李义表报使再次前往印度。
这一次唐朝使团的到来,印度的迎接更为庄重。
尸罗逸多派遣大臣郊迎,全城百姓观礼,焚香夹道,而尸罗逸多率满朝文武,面向东方长安的方向,跪拜接受唐太宗的敕书,随后再次遣使献火珠及郁金香、菩提树。
贞观十五年,尸罗逸多自称摩伽陀王,遣使朝贡。太宗降玺书慰问,尸罗逸多 大惊,问诸国人曰:“自古曾有摩诃震旦使人至吾国乎?”皆曰:“未之有也。” 乃膜拜而受诏书,因遣使朝贡。太宗以其地远,礼之甚厚,复遣卫尉丞李义表报使。 尸罗逸多遣大臣郊迎,倾城邑以纵观,焚香夹道,逸多率其臣下东面拜受敕书,复 遣使献火珠及郁金香、菩提树。
后来唐玄奘不是从印度回来了嘛,唐太宗便又派遣王玄策出使印度了。
王玄策到了印度以后,东南西北天竺都遣使朝贡。
先是遣右率府长史王玄策使天竺,其四天竺国王咸遣使朝贡。
但中天竺的史罗逸多王刚去世,他弟弟阿罗那顺篡位。
这阿罗那顺不知道抽了哪门子风,尽发精锐伏击王玄策。
会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立,乃尽发胡兵以拒玄策。
当时王玄策仅三十多人,他们凭借随行的马匹与装备,力战中天竺大军,直至最后箭矢用尽被俘。
俘虏了王玄策后,中天竺军队抄掠王玄策使团中的各国贡品。于是王玄策趁着这个机会,溜走逃亡至吐蕃。
当时的吐蕃,还在松赞干布的统治之下,而且刚被唐朝吊打了几轮,所以正和唐朝处于蜜月期。
所以,当王玄策到达吐蕃之后,便以大唐钦使之名,号令各属国调兵,统归自己调遣。
在收到王玄策号令之后,吐蕃派出了1200名重甲武士,泥婆罗(尼泊尔)派出了7000名骑兵,尽归王玄策调遣。
随后,王玄策靠这8200名步骑,直扑中天竺。
在数日征战中,王玄策斩首数千,俘虏万计,摧枯拉朽,三两下打到了中天竺首都,没两下,阿罗那顺就弃城而逃,唐军又紧追不舍。
最后阿罗那顺恐惧之下,投降了。然后阿罗那顺就被抓到了长安,给唐太宗当吉祥物去了。
王玄策归国之后不久,唐太宗就驾崩了。
到了武则天时期,由于印度当时很多地方还是城邦国家嘛,就零零散散的朝贡。
有的小国还请求唐朝颁赐《道德经》呢。
到了后来开元年间,南天竺出兵阿拉伯和吐蕃,还特意上表唐玄宗,请求唐玄宗给予名分。唐玄宗便下玺书,赐南天竺大军为“怀德军”。
同年,南天竺王修一国寺,又上表请赐名,唐玄宗又赐名“归化寺”。
至于中天竺嘛,他们王子也出使唐朝,给唐玄宗当侍卫去了,不过级别不高,才游击将军。
这里补充一下。
唐朝时期,各属国派遣王室贵胄给唐朝皇帝当侍卫是一份殊荣。
比如波斯帝国。
人家末代王子,长兄是给唐高宗当侍卫,弟弟却被册封为波斯王。
后来弟弟功勋卓著,弟弟的儿子才获得前往长安给皇帝当侍卫的资格。
而当唐朝皇帝的侍卫,也有高低之分。
比如波斯王子封的是右领使将军,就比中天竺王子没有品级的游击将军要牛逼得多。
所以,严格来说的话,当时印度五天竺均是唐朝的属国,而且他们的军队在法理上还属于唐朝的军队,他们的国王也是唐朝册封下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