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执导新片《志愿军:雄兵出击》,这张争议海报,你怎么评价?
这个海报我也看了,只是怎么说呢,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批评,就是批评长安三万里不尊重史实。
尽管长安三万里已经是在讲高适个人的回忆,或者说他就编了一个纯粹的故事,但还是有朋友会跳出来说不够尊重历史。不过还好,那个要求道歉的那边,没有扣一个虚无主义的帽子。
有的时候,真实的历史就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争议,只有写进宏大叙事里面的历史才永远的蒸蒸日上,即便现在蒸蒸日上这个词都已经用狗了。
有的时候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明明现实生活比电影拍出来的更加残酷,也是属于一种不尊重现实,这个时候出来批评,就不用这个理由了。
之前一直被诟病的《雄狮少年》就很相像,前期用的是什么唐氏综合症的那个什么眼距,后面发现,人家正片里面眼睛挺大的,不好说这个话了,就开始黑人家说这个阿娟去上海打工怎么可能值那么少点钱,怎么可能就睡在地板上,这是在抹黑什么什么。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都已经是美化之后的结果了。
所以,我比较赞同猴姆老师的意见,就是说非常不喜欢夹带私货这个说法,因为实际上所有的作品,包括我们教科书或者是宏大叙事的作品,都在夹带私货,甚至更主要的是为了突出一个公私转换。
这一点其实阿尔都塞讲得非常清楚,说到底就是意识形态机器,这台机器转动起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用在文艺作品上,稍微浅显一点的就是文宣了。
不过从审美角度来看,他那幅画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是比较有艺术痛感的作品,相比其他比较平的表现海报,我还更喜欢这一张小丑图,或许是我的美学理论学的比较多的缘故吧,我能看到更多的层次感和它的丰富性。
在这点上呢,猴姆老师就和我的观点不一样,不过只有从另外一面说明了,个人的观点没有那么容易被影响。
至于说引起的这种争议性,我也还是坚持那个观点,每个人都要学会两门副业:一门叫做政治,另外一门叫做恋爱。
我一直在推荐徐贲老师的那篇文章《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
可惜的是这种争议,其实本上讲和政治觉醒开放没有什么关系,和恋爱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体现出来的不是爱而是一种乐子,或者是恨,以至于很多人都会说,你这个该不会是反串的吧。
最后,作为一个从事过语文教育的人,我觉得这其实就体现出来,我们高考语文考那个阅读理解的痛苦。
你说是语文阅读理解学的不好吧,确实是能够从中找到很多的点感觉仿佛就是阅读理解教给他的过度诠释的力量。
你要说语文阅读理解学的好吧,这种题很明显就是乐景写哀呀,诗歌鉴赏没做过吗,高考没有考过吗?这个类型的考点年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都轮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