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称「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对此汽车商业评论贾可发文「嘴上蜜糖,内心砒霜」,如何评价该言论?

发布时间:
2023-08-16 11:22
阅读量:
19

又想起当年中国摩托车败走越南了

中国摩托车当年刚刚进入越南的时候一度市场占有率80%左右,结果后来一群中国摩托车企业互相竞争,争相杀价,后来为了压缩成本提高利润,零部件也开始以次充好。

这样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最终结果,是整个“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形象和信任度全线崩盘,短短几年败走越南,市场重新归于日本摩托车企业手中。

  • 直到现在中国摩托车在越南人眼中都还是“廉价的垃圾产品”的代名词,包括后续中国汽车进入越南市场,都还有越南人以当年中国摩托车的事来评价中国汽车,认定中国汽车就是质量不行。
  • 你以为越南人还会去给你分这个是中国哪家摩托车?那个质量好,那个质量差?管你哪家企业,你损害的都是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形象,甚至损害的是中国产品的形象。

为什么比亚迪讲“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说难听点,你中国汽车出海不管你那个品牌,在别人眼中都代表的中国汽车,然后才分辨是中国汽车的某个品牌,也就是说,你某个车企的形象实际上是影响了整个中国汽车的形象,乃至中国质量的形象。

说白了车企之间有竞争是很正常的,但是同时又要考虑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形象上的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能说某些车企的眼光和格局也就在那里了,现在这个阶段是个很关键的阶段,说白了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成功“成败在此一举”,以前说中国汽车别说外国人了?在中国人脑子里是什么形象?

当年我有个认识的买了台BYD的F3,周围朋友都认为他脑子有问题。

15年前德国媒体嘲讽中国车是“一堆破铜烂铁”,你以为人家还会去分你中国哪家车企不是破铜烂铁,哪家是破铜烂铁?

现在这个阶段的关键实际就是中国车企以一个整体为形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和德国、日本、韩国车竞争。现在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这个“东风”,你没发觉中国车企在重塑形象么?而能否扭转中国车企形象、口碑成败在此一举。

若失败了,以后也就只能关起门来自嗨了,若能成功,对你长城有没有好处?对其他企业有没有好处?

你去看近一年俄罗斯、东南亚、中亚这些市场,许多人都开始改变对中国车企的看法,开始考虑购买“中国车”,然后才会在中国车里选某个品牌。

这个形象怎么扭转的?比如外国某个人买了某个品牌的中国车,感觉不错,或许就此会改变对中国车的看法,或许他的下一辆不一定再选这个品牌,但是有可能把中国车纳入考虑范围,甚至他周边的人也有可能受他影响对中国车有所改观。

举个例子,比如某个人买了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觉得不错,你觉得他会不会对其他中国品牌开始有所关注?这就是连带效应,说不定人家下一辆就选择你长城呢?

如果你中国车整体形象都不好,管你什么长城还是其他,谁考虑你?就如同当年的越南市场一样,买摩托车连中国摩托车都不会考虑,还会考虑你某个中国品牌?

平时窝里斗斗算了,这个时候还搞不清楚状况,那就纯粹是没脑子和没格局了,格局要打开,眼光要长远,共同维护好“中国汽车”这个品牌,那才是对大家都是有益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