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品种的茶叶适合煮茶?
在古代,尤其是中唐陆羽时期,煮茶方式是极其讲究的,在《茶经》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煮茶方法和所用器皿,及其用水的选择。
- 茶叶分粗茶、散茶、未茶、饼茶4种花色。粗茶先击细,散茶要先干煎,末茶要先炙焙,饼茶要先捣碎,然后入瓶中,注入开水烹煮。(花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
- 关于烹煮方法:煮茶与烹茶同,但用锅较大,听到微微有声,气泡像鱼目,是一沸;烧壶缘边的气泡像连珠涌起,是二沸;腾沸像波浪做声,是三沸;过了三沸,就嫌老了,不能饮。煮到一沸时,就加盐调味;煮到二沸时,出水一瓢,用竹筷环激汤心,稍顷,腾沸溅沫,倒入所出水止之。这样,就发育茶叶精华。煮茶三沸,所有内含物一齐浸出,许多有毒物质也煮出,所以不好饮。
- 关于饮茶方法:每炉烧水1升,酌分5碗。至少3碗,至多5碗。设使人多,要10碗,就分两炉。茶汤要趁热连饮,冷饮则香味散失。如饮一半,香味更差。汤色嫩绿,香味至美,入口微苦,过喉生津,就是好茶。
- 关于泡茶用水:山水最好,其次江水,井水最差。
苏廙《十六汤品》把茶汤分为16种,玄乎其玄。但是其中所谓开水温度不同,水未全开或超过十沸,泡茶时续时断,倒茶先后不同,茶具不同,茶汤味道也不同,是符合事实的。
当时,生活讲究的家庭都备有24件精致茶具,全套的碾茶、泡茶、饮茶器具。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什么茶煮比泡更好?
这与茶叶种类有关,关键就是看煮出来是否比泡出来更好喝。
乌龙茶:煮泡皆宜
乌龙茶香气是最突出的,具有丰富的花果香和恰到好处的焙火香,喝起来很有韵味。
闽北乌龙茶代表武夷岩茶是很适合拿来煮的,尤其是山场较好的肉桂或是有特殊香气的小品种岩茶,例如虎啸岩肉桂煮出来品饮会有明显的红枣味,对降血糖降血脂有明显的功效,减肥也是最佳;例如佛手以雪梨味备受喜爱,用来煮后再喝,雪梨的口感会更加突出。
老乌龙茶像陈年传统铁观音、陈年岩茶等,青涩味已经褪去,滋味特点也变得更加平稳,冲泡几次过后,可以再煮一煮,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味道。
黑茶:煮饮口感更佳
黑茶因其采用的原料比较粗老,且加工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堆积发酵,故而陈香浓郁,滋味醇厚,茶汤多呈深褐色。黑茶也可以冲泡,但煮茶更能体现黑茶醇厚的风味。
红茶:适合煮调饮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因为发酵程度高,高温冲泡如果没有控制好时间很容易产生酸涩味,反而掩盖了红茶原有的清甜,所以,红茶也是不适合煮的。
如果要煮红茶的话,一般会做调饮茶,如红茶加入一些干花、牛奶等。煮茶让红茶滋味更加浓郁,虽然难免有一些酸味、苦涩,但会被牛奶、糖等所掩盖,而且滋味更融合浓醇。
白茶:嫩茶宜泡,老茶宜煮
白茶因采摘嫩度不同而一般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银针和牡丹用泡茶法更合适,且温度不能过高,更不适合煮茶;而寿眉冲泡可用沸水。
当白茶经过几年的存放以后,各种内含物质发生了转化,原来清鲜的风味慢慢转变成陈醇,用煮茶的方法更能凸显其韵味。
老白茶可以直接煮,也可以泡过之后再煮,只不过煮的时间不一样而已,可根据自己喜好的浓度来调整。
除了常规的茶类,像小青柑、陈皮茶、红枣、桂圆等也是非常适合煮饮的。
煮茶能持续保持高温,煮出来更加浓郁香醇。
除了单独煮饮,还可以适当搭配一些牛奶、红糖、姜片等等,也有不一样的体验哦。
前两天小妖感冒了就是拿姜片+红枣+陈茶水仙(岩茶的一种)煮来喝的,感冒好的灰常快,没感冒如此煮来喝防身健体也灰常好哟~
选择好茶品,接着便是煮多少茶适宜。
可根据选用的煮茶器具不同,容积不同,茶品不同来进行选择。
这里以容量为1升的铁壶、煮一泡陈年的水仙茶(乌龙茶中武夷岩茶的其中一个品类)为例,,投茶量在5~10克左右,可根据喝茶人数适当增减投茶量;煮3—5年的肉桂,投茶量在5—8克左右,根据喝茶人数适当增减。
铁壶注水时注到8分满即可,即离壶口1—2厘米,避免茶汤煮沸时泼洒出壶。
茶汤煮沸后1分钟,即可倒出茶汤,若是茶汤滋味淡可适当增加煮茶时间,但时间不可太长否则茶汤浓度较高影响品饮口感。将茶汤倒干净再接着煮下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