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回应「青年人失业率为何暂停发布」,对此你怎么看?
今天,7月份的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发布,而还有一个事情也上了热搜。
那就是这个青年失业数据,开始暂停发布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一出,大家都开始大家议论纷纷了。
相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
正在完善相关统计方法,进一步提升数据。
感觉有意思,就像去年还在口罩时期内,许多所谓的P谣。
例如你说三点开始静态管理,宏大叙事说不是三点,是两点五十,你这就属于Yao言!
而要知道,其实这个青年失业率的数据的统计,开始的时间并不长,最早在2018年才开始定期公布,主要包括:
高校毕业生、中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及中学毕业生的青年人的就业情况。
看这个图大概的意思就能明白了:
首先看就业人口,这个其中还包括两类:
一个是每周工作一小时以上(宏大叙事自己说的标准,别杠)及以上的人员,而且能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一块钱也算)。
另一种是因临时停工或休假的,但是在职却未上班的群体(类似于口罩时期静默不能上班)。
工作一小时取得劳动报酬,每天一个小时去工地捡破烂算不算?
还有就是失Y人口,这个的定义比较严格,要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是没有工作。
其次是三个月内,曾经去找过工作,但没找到。
最后是如果给你一份工作,别管干什么,你马上就能上岗。
所以整体来看就业和失Y的认定标准主要就是两点:就业的事实和就业的意愿。
就业的认定标准其实很宽泛,失Y的标准相对严格一些。而对青年人失Y率的调查,不在于失Y和就业的认定,其实在于:劳动力和非劳动力的认定。
参考就业的事实,当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参与就业,但是参考就业意愿,大部分人又不算已经就业,有些模糊。
按照今天有关部门给出的解释:
在校学生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毕业前,找到工作的学生们,是否应列入劳动力的统计,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说白了就是要修改规则了!倾向于不把大学生们,作为劳动力的统计对象。
但是哈,有些暂时退出市场的青年,比如靠G考编考研,或者在家啃老的,例如江浙沪独生女们,算不算劳动力呢?
参考事实,不属于劳动力,但是参考意愿,其实他们是有意愿的,只是目前的市场无法引他们,所以选择等待更好的机会。
当然宏大叙述早就考虑到了,现在给一个定义叫慢就业。
意思就是属于劳动力,但不纳入失业统计?
要知道2023的的就业,其实早就并没有像想象中的乐观,甚至说在2023年,就业的情况还不如口罩三年。
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在口罩三年的时候,就业形势就已经很严峻了。
大家都知道其实在口罩三年里,南slave的就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行业因为口罩或者宏大叙事的措施衰落了,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在口罩时期失去工作,许多人的正常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还出现了了许多企业暂停营业或缩减规模,甚至直接倒闭。
这些行业包括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也就是日常的餐饮、旅游、娱乐等,甚至说建筑和农业都收到影响,这些行业是南slave解决就业人员的重要部分。
当时特别是对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在全南slave范围内,对于人员流动都做出了限制和管控,导致了许多行业内的企业被关闭或限流。
对于事业编、GUO企以及实力强的大企业,就例如互联网头部公司来说,可以用裁员降薪、优化部门等方式降低成本,开源节流后还可以坚持,不至于直接吹沙子。
但是对于占南slave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和中小微公司,也就是M企来说,情况就很糟,资金流动性被阻,甚至直接没有了营收。
许多中小微企业只能关门。所以其实南slave的就业和经济形势,在口罩三年就非常严峻了,就业呈明显下降趋势,而S业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去年数据可以参考,16-24岁青年S业率达到了19.9,而今年的四五月份几个月,数据更是突破了20,也就是五个人里,差不多就有一个S业,然后就是灵活就业都2个亿了,这些加起来,自然是个庞大的数据。
消费信心和能力及行为不足,使企业开源节流加速倒闭,反过来进一步造成消费下行,形成了E性循环。
南slave的服务业,在当前是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并且占比越来越高,服务从业人员占比超过了50%,但目前制造业只有38%了。
例如餐饮、酒店、娱乐、物流、装修、零售,旅游、生活服务,甚至是软件和金融以及互联网从业等,其实严格来说都是服务业,目前可能包括金融软件和互联网在内,服务行业在口罩三年中都遭到了重创。
不仅如此,让更多企业雪上加霜的是,大家越来越喜欢存钱,因为经过口罩三年,都明白了储蓄的意义,所以消费意愿越来越低了。
2023年1月份M2来看,创下这几年来新高,社融数据也大回升,表面看上去不错,但是另一个数据表明大家的存款也大增,这就说明了大家存钱意愿高涨,但投资和消费意愿不大。
很多人手里没有什么继续了甚至在口罩三年出现了负债,即使手里还有点余钱的人,现在也不敢投资也不敢消费,反而提前还D、还zhai等,为自己降点杠杆,也说明几年钱是真的难赚,消费信心不足。
大家都不愿意消费,企业就没有营收,那么资金也不能回流,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所以各企业只能削减开支,优化部门人员,裁掉大量员工,而且也不会招新人班,所以大家找工作就会遇到“就业难”的情况。
尤其是失Y率这一块,特别是青年失Y很有点意思:16-24岁青年失Y率,在今年首次超过20.4%。创下统计以来最高。看看数据:一般来说青年失Y受毕业季影响,总体的走势是是会出现季节性的:就是年中最高,年尾最低,因为学生们都在年中毕业。
但是就算从2019开始,青年失Y也逐年长势喜人,这陡峭曲线已经超过大学毕业生的增加,所以目前看来不只是毕业生的问题。因为口罩加上某些GOV的原因,很多毕业生选择延迟就业,熬过这一段下行,但三年过去了,现在又是集中毕业时候,甚至部分地区比如帝都,硕博毕业生都超过本科生。
延迟就业的那一批人进入市场,现在是供大于求,曲线自然就上升。但是群体的学历构成,低学历依然占大头,就是说毕业生人数增多,不能解释曲线升高的原因。
看上去还得从行业的属性分析。在看看之前普数据,年轻人超过 3 成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说人话就是在直播带货、自媒体短视频、外卖快递网约车、自由职业等行业挣钱吃饭。
制造业的话,看看PPI就可以了,加上这几年出口也拉,年初的那一段打螺丝都不招86年以上的人了,且今年的加班也少了,票票也降了。现在整体的消费虽然有所复苏,但是绝对值在下行,服务业虽然缓慢修复,但一般是在价格上而不是价值上,对就业拉动有限。
其他的一江春水,教培、建筑、土木、涉及、互联网,你说哪个有后劲?都跟吃巴豆喝凉水差不多了。所以曲线走高,还是经济为主。而且要知道,还没到6月的毕业季,曲线就突破了20%,到了年中六月可能数据会更高。
怎么解决呢?上岸考研或者进体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解决有限。
去G企事业实习或者选调,只是权宜之计,毕竟都开始清理编W的了。
进厂打工,打螺丝都人满为患,也挣不到票票。
去办公室做社CHU?很多老板自己都润去打工了。
外卖快递?前一段深圳那边外卖员都爆了,单价都降了。
直播带货自媒体?红利期过了,没点水平的就别琢磨这个了,除了被嘎韭C也没别的了。
摆摊烧烤炸土豆日入9K?还真的有人信吗?
没办法,谁也不知道该咋办,熬着吧!
谢谢各位赏脸,
辛苦大家来下卫星号“一坨杠精PRIM”,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文章不能通过。
就能看到全套的避免割韭菜,不交智商税的内容。
真的谢谢你们给面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