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是公务员了,我还要不要参加遴选?
这就相当于你捡到了10块钱,走着走着发现地上还有一张100的,你捡还是不捡呢?
参加遴选就跟这个例子一样,当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的时候,当然会选更好的那个。
即便最后没有上岸,还有原单位的工作在,也没什么损失;如果上岸了,那当然是奔赴更光明的前景,追寻更广阔的平台啊。
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参加呢?
我建议能尽快参加遴选的就尽快准备,一方面是有年龄限制,另一方面是越往后对手越强大。
因为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卷,大环境不稳定,就业形式严峻,再加上之前的疫情,各行业都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内卷,很多心高气傲的大学生经过私企的毒打,几乎全年无休,甚至到35岁可能会面临被社会重新选择的命运才选择了放弃挣扎。
体制内的好处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与私企里996,007的工作模式相比,公务员的朝九晚六加双休不知道令多少人趋之若鹜。由考公热带动了参加遴选的人也越来越多,年轻人都选择冲向体制内,体制内的人都选择冲向遴选。
所以趁早考,二战三战的也不在少数,有那么多并肩作战的人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一、备考前要清楚的事儿
1、浑水摸鱼,在遴选路上行不通
我走上中央遴选这条路,是因为我父亲实在是看不下去我在基层混日子,他希望我能继续晋升,虽然我对遴选并没有多大兴趣,可是一向也不会反驳父母的意见。
当时参加遴选本就不是我的本意,而且遴选也不是我的必选项。人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留有退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全力以赴的,结果当然是没考上。
在失败了一次以后,就不打算再考了,自信的以为未来的生活很美好,刚毕业就考上公务员,29岁晋升副科毫无悬念,等就行了。然而希望落空,晋升遥遥无期。
于是踏上了第二次遴选之路,但是已经29岁,年龄放在那,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且第二次也没有汲取上一次考试失败的经验教训,没有做好时间规划,结果是再一次败北。
直到第三次背水一战,并且做了充足的准备,最终顺利上岸。
所以在遴选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有坚定的目标,同时做好完整的备考计划,二者缺一不可,方能上岸。
2、遴选不易,要有自知之明
前两次我参加的都是中央遴选,难度很大,要跟全国的人才竞争,每个岗位基本只招一人,意味着你只能当冠军,亚军就意味着全程陪跑,十分残酷。
我当时就是没有重视考试难度,抱着要考就考最好的心态参加的中央遴选,可是无奈对手太强大,我白白浪费了两年时间。第三次报考省直遴选,就明显的感觉到难度小了很多,可能也是自己那一次准备的比前两次更充分。
当然,并不是说中央遴选就不能报,这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报考,能尽早上岸就尽早。
3、服务期满再参加遴选
5年的服务期应该是我们所有基层公务员的痛,它束缚着我们,说句不好听的,很多基层的领导们不太愿意在服务期内放人,所以只能等五年期满后,再去参加遴选,这样单位也没有什么可以拦住我们的理由,自己也能更加安心备考。
二、遴选笔试高效备考策略
1、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遴选的备考也要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对遴选笔试基础理论进行学习,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搭建起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
在备考之初,我直接看了公选王遴选笔试冲刺宝典,这套教材对遴选的知识点讲解非常详细,其中各类知识点出题形式的分析更是全面。而且很多知识点都用真题进行举例,自己看就能清楚知道具体的出题形式是怎样的,基本的答题逻辑是怎样的。
在看教材的过程中,我还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做上了标记。后面用教材搭配视频课进行深入学习的时候,学到这个部分就能提醒自己更加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
2、深入掌握,厚积薄发
光学习理论是不够的,想要把知识转化为分数就要通过学习把文字理论和实际做题结合起来,让自己的基层工作思维向高层工作思维转变,不断提高自己写材料的水平。
在看完教材之后,我听了司小雨遴选课,由于是录播课,所以不会的点可以反复观看,能保证自己学会。而且每一道题,司小雨遴选课都会给出几种答案,为的是发散思维。我前两次遴选失败,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欠缺高层工作思维,导致做题方面的思路倾斜,没有贴合实际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看司小雨遴选课能够准确找出思路上的漏洞,以及总结出完整的答案,每种回答都会结合工作实际说明产生的后果是什么,也能更直观的补充自己思路上的不足。
以案例分析为例,老师把题目分成单一要素和多要素来讲,单一要素就是只有一个问题,例如三胎政策的意义等,这种类型就是问啥答啥,注意逻辑和答案要点;多要素就是同时问了两个及以上的问题,例如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对策,这种题型要分段,一个问题分一段写,段落内部还要有排版和逻辑衔接。
遴选备考其实很简单,吃透司小雨遴选课里的工作思维基本上就离高分不远了。
3、真题模拟,全力冲刺
真题的练习也很重要,我选择是的公选王的真题,各个年份和各个地区的真题都有,除了做自己报考地区的真题之外,我还做了其他省份的遴选真题。
写卷子的时候完全按照考试标准来,也能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每次写完之后就会对照参考答案上的得分点,计算出自己的分数。给自己打分一定要严格些,哪怕比自己真实水平低,但是这样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真实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改正。
4、博闻强识,腹载五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扎根所处实际,紧盯时事要闻,不断摘取新信息,拓宽新思路,努力增加知识储备,全力提升个人文字敏感度,提笔时才会文思如泉涌,不会脑子里“空空如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同时具备深度广度和力度。
这个过程需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贯穿了整个遴选备考,在平时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做好素材积累。
三、资格复审之前要做的事儿
1、要原单位同意
遴选这件事,是避不开原单位的,需要我们找到单位领导盖章签字。我是在备考前就已经跟领导报备过,刚开始领导也没当回事,直到我去正式参加遴选的时候,领导才真正关注的。
跟领导说的时候,讲的都是一些比较客观的理由(单位离家远,家里就我一个独生女,想回家给爸妈养老),同时还向领导表达了我的感谢,自己也很喜欢这里,可是父母年龄大了,孝顺双亲也是我该做的。并表示在备考的同时也不会耽误工作,绝不落下自己的工作。
语气诚恳点,领导基本上都会同意,毕竟人往高处走都是可以理解的。
2、备齐证件,写好业绩报告
资格复审前一定要按照要求,一项一项对比自己的各项资料,免得临到跟前,才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那就会很麻烦。
其中还包括业绩报告,这个要好好写,它主要体现的是自己的经历以及自身能力和所报考岗位的适配度,适配度越高,上岸的几率就越大。
我在这里,祝愿大家都能上岸自己心仪的岗位,前程似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