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制“移民—公投—吞并”这一手段?
发布时间:
2023-08-15 23:36
阅读量:
12
1.马来西亚巫统肢解大马华人,活生生的把曾经占全国人口比例约44%的民族集团给压制到现在不足22%,并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稳定的下降。
通过广大腹地消耗掉在某些地区已经占优势的移民群体,英属海峡殖民地与英属马来亚合并时,华人群体在马六甲和槟城两州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是合并后由于马来亚向相对局限于沿海城市发展的华人开放内部导致华人大量流出,相反巫族和印度裔大量流入这两个州冲淡华人优势。
相当于不战而曲人之兵把大马华人大本营给占了,自此虽然说华人比例还是很高但发展到现在即使是大马华人比例最高的槟城也是略低于巫族。此外还有昏招《排华法案》将大马华人定为二等公民,增加大马华人在马来西亚生活成本,变着法赶走导致曾经跟巫族分庭抗礼的大马华人彻底没落。
2.清未漳泉填台湾,甲午战争后清朝被迫将台湾地区割给日本后,与日本移民同时期的是“偷渡”台湾的大陆移民。在蒋政府《统计提要》中记载在1905年至1942年间在台日本人从6万增加到38.5万人而同时期大陆移民从8000人增加到5万。但是谁都知道日本殖民政府的资料自然而然不包括妈祖发的签证,所以1942年台湾地区的汉族仍然维持在90%以上的绝对比例。
这两对例子说明,但凡是能通过移民一公投一吞并而被吞并的土地往往是没有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槟、甲二州华人阵营失守和中国台湾维持相对稳定,根本原因是南洋华人缺少根基很难形成民族凝聚力而大陆尤其闽南人相信国家而“舍身赴国难”。但凡当时大马华人向槟、甲二州聚拢点甚至顺手把玻州拿下来,大马华人甚至整个东南亚华人可能又是另一个面貌吧。
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日发言中说过,建国时期的新加坡居民是抛弃一切杂念才建立了新加坡,没有所谓的救世主只有普普通通的民族共同体下普普通通的你、我、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