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两年管理费赚20亿,基民亏15亿??

发布时间:
2023-08-25 12:30
阅读量:
15

这事就是一个轮回,可以从中窥见股市周期。

基金产品管理费按照规模的固定比例收取,主动管理型产品一般为1.5%,明年开始统一降至1.2%。既然是按照固定比例收取,就意味着无论牛市熊市,基金公司都有管理费收入,旱涝保收。

在熊市期间,基金净值下跌,基民亏钱,基金管理费照收。所以,去盘点下规模大的头部基金,不难得出类似该题目的结论:某某产品,管理费赚了多少亿,为基民亏了多少亿。

但纠结这个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我们改变公募基金的收费模式。比如,从拿固定费用改为浮动收费,赚了钱多收一点,甚至可以按比例提成;亏了钱不收管理费。

这种产品有吗?私募产品部分符合这种模式,但也只是熊市不拿提成,管理费依旧是照收的。里外里,比公募基金的收费要高得多。

回到浮动收费机制,看似合理,实际上却不可行。

牛市期间,基金公司赚的更多了,而本应享受牛市收益的基民赚的更少了。此时,很多人可能不愿意买基金,更愿意去买股票。对基民不是好事,对基金公司也不见得是好事。

熊市期间,基金公司不能收取管理费,日常经营肯定受到影响,尤其是可能会带来人才的流失。即便基金经理没有跳槽,大概率也缺乏动力进行积极主动管理,影响产品业绩。对基民不是好事,对基金公司也不是好事,双输局面。

所以,作为一种普惠型的资产管理产品,公募基金当前的固定收费机制是相对合理可行的。

一个好消息是,公募基金正在执行降费操作。

2023年7月,公募基金业正式启动费率改革,主要包括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等内容。

从执行节奏上看,2023年7月9日起,新注册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2023年底,存量基金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统一调降至1.2%、0.2%;2024年底,完成销售费率体系相关改革措施涉及规则修订,包括调降尾佣比例、加大认申购费打折力度、规范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服务费的收取、按投资者基金期限设置阶梯下降的费率模式。

其实,公募基金真正的问题是高位发产品,追求短期排名,追涨杀跌,风格漂移,刻意打造基金经理IP,明星化运作、粉丝化运营等等,投资者长期收益被放置脑后。

对投资者来说,固然可以等待行业自行净化风气,但这需要时间;更为可行的,不如买入指数基金,收费更低,运作透明,收益也不见得差,何乐不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