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赞同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 」吗,为什么?
除非本企业本岗位具备很强的薪酬竞争力,否则是完全不推荐的。
末尾淘汰制度起源于海尔张瑞敏,当时海尔与华为是中国企业的两个典范,相比任正非的默不作声,张瑞敏非常主动的输出企业文化的主张和看法。其中“我知道你很出色,但对不起你是末尾,末尾就要淘汰”的豪言壮语,一推出就准确击中了中国各民营企业家的心房。彼时彼刻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龙蛇起陆,泥沙俱下,一众梦想建立百年基业的草莽冒险家们争相把海尔语录挂在墙上。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中国在20年时间内,职场从无数农村小镇出身的大学生求在大城市站住脚的买方市场迅速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时间,昔日的明星理念迅速过气,乃至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第一是末尾淘汰割裂了同事间的协作。到今天,商业竞争激烈,哪怕你去买一件衣服,也需要两个销售一搭一唱。如果推行末尾淘汰,你会去老带新吗?会去部门间配合吗?会为了全局啃骨头吗?会冒险开拓新市场新渠道新产品吗?所以喜欢搞员工之间相互竞争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弥漫着内耗严重尸位素餐的气氛。
第二是末尾淘汰逼走了真正的顶梁柱。信息时代,企业最大的挑战不是内部的小气候而是外部的大气候。什么是顶梁柱?顶梁柱的特点是把别的抛开他只想赢;顶梁柱往往创造团队80%的业绩和100%的创新。你是他你为啥不换一个薪资更好团队气氛更融洽的地方呢?所以末尾淘汰的结果往往是装13点上位,真高手离开。
第三是末尾淘汰摧毁了发展的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最伟大的竞争力和最宝贵的资产是老兵。老兵们跟着企业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创造了资本用来雇佣条件更好的新人,然后企业告诉老兵你们超过35岁了,不学习不进步了,你们得淘汰。你是老兵会不会摆烂,抓资源跳槽,挖坑埋新人?
所以你要是巴黎圣日耳曼用前锋群,你可以搞末尾淘汰。你要是只能开出随行就市的薪资,还是多学学鞍钢宪法,善待员工,大家钱少点,心顺也行。
当年年羹尧也摆过翻牌子的谱,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