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的车能看出一个人的家庭条件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6
阅读量:
15

这种回答下面说实话很容易扎到一些朋友们的心,姑且称为大聪明人,因为他们很聪明,还爱举报。

车当然能看出家庭条件。作为不能高仿复刻的大额消费品,车是最能看出家庭条件差距的物件,没有之一。

当然,“聪明人”的主要论点就一条:都什么年代了,得多低端的人还通过车来判断别人有钱没钱啊?

论据却五花八门,例如:我朋友我老板年入十个亿,去夜总会也就开五菱mini,说省心省力。

又例如:13A就是纯睿智,34C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我家10套房只开宝骏,隔壁一个0首付上的奔驰C,前两天还管我借200块钱加油呢。

再例如:只有低端圈子的才比车,高端的都喝茶 、玩表、盘电脑…….

还例如:扎克伯格开飞度,李嘉诚骑单车,机关领导开报废车等等……

反正作为一个北京的,985本硕毕业的,zy某bw工作的普通人,观察过身边朋友也好同事也罢,见过的老板也好、领导也罢,勤恳的老黄牛也好,浮夸的关系户也罢。

车的价格确实基本符合人的资产物质水平,特别是在青年群体当中,准确率基本达到9.5成。

机关内确实可能会有些偏差,但也仅限于年长住单位附近的老领导们…确有很多司局级坐地铁骑共享开个老破Volvo,但上了车也要告诉你这是当年的原版进口车。

有一个例外,在地方挂职,当地分支机构一把手(正局)开了辆老速腾。

别提这些主观的感受,控制一下变量,同一个人,只是车不同。比如,你开个小面或者瑞纳,还是开个奔驰CESG去接人,不说酒吧的精神小妹、捞女,就是985毕业的同学同事心里也有自己的判断,区别可能体现在上车的话是“你这小车挺干净啊”还是“车里怎么有点热啊”。

又比如,第一次去小康家庭的准岳父岳母家,是开个10多年车龄的老马六还是开个奥迪A六子更有面?尽管席间你巧舌如簧,多角度狠狠地论证着十多年前买老马六意味着什么。但准岳父是会笑着给你夹菜,还是眉头微簇的小眼神可能会告诉你一些答案,

在比如,一起去同学聚会,有个好事的旁敲侧击问你,这地方不好停车吧。你说:害,我那小宝马三儿不算太大,能扎进来。别管他心里咋想,嘴上起码客气一句:哟呵,生活可以啊,发财了?

同样的问题,你回答:我开的家里老飞度,好停、省油…忽然,你捕捉到对方眼里闪过的一丝迟疑,马上继续讲道:我爸是市暖瓶厂保卫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家里三套房,市中心还有门面,现在资产…….

对方盯着你的眼神里忽然闪现出一点绷不住的笑意,听着你如数家珍时,竟拿起手机刷起抖音,时不时抬头跟你交流下眼神,用鼻子嗯两声回应你。

当然,听完你讲话,他会很客气地说一句:兄弟这条件一般人拍马都赶不上,你真低调啊,兄弟我就是毛躁,我得跟你学这种沉稳的气质。心里的想法,稍微在社会上沾染过两年的懂的都懂。

还比如,接客户或者公务接待。请知名的专家来单位做讲座,是派个gl8接、还是奔驰E或着帕萨特接,或是按照网络大神“汽车无用论”说法,派个性价比之王艾瑞泽5、比亚迪秦、或者倭产小骐达接?

确实,把座位前调,后排对于这个身高不足170的专家简直是航空级头等舱,但你发现,不论你怎么热情寒暄,这位大咖只是淡淡地嗯,然后闭目养神,留你一人挤在前排的缝隙里转个身都费劲,卡得像条狗。

车在上述过程中,就是一个展现尊重,体现价值的工具,于公于私都一样。如同公务接待,接待个大领导、大客户,你是上来开瓶小牛二,告诉人家这是北京特产?还是开两瓶“一毛五”告诉人家招待不周?

散烟也是一样,你到基层去谈事,给领导司机等随行人员散点华子、软苏、大重九可能就虚与委蛇地称兄道弟,聊点八卦杂谈。散包5块钱的小太阳、白熊猫?这帮牙熏得焦黄像碳的人,保不准来一句:哎呀,我不抽烟的。

按照“聪明人”的说法,车烟酒都是智商税,在这里麻烦问下,生活中什么不是智商税呢?相信我,只需要生活必需品的生活,一定是缺少乐趣、缺少目标、社会价值偏于后进的人生,不用抬杠。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绝大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相识相知留下第一印象,不过三五分钟的事。绝大多数人的交往也就是基于这个初步印象,慢慢展开,最终展开到某个节点戛然而止,成为彼此人生的又一名过客。

你难道指望三分钟的时间看出你的努力、你的潜力、你的人品?毕竟整个社会都是结果导向的,没人会关注高考前的一模二模考了多少分,也没人关心你考进部委付出多大努力。你“成功”了,你筚路蓝缕的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就是励志故事,大家听着、陪着笑,情到深处你一句干了,大家举杯仰脖,丝滑柔顺,其实真参加过这类局就知道,大家都很“真诚”,一切感情就是水到渠成、显得自然而然。

如果你不是那么“成功”,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个spider man,那么同样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的故事,你叨叨完后抬一杯,旁边人一句“行了行了,少喝点吧兄弟,别高了,明天都得忙呢”。一句话,就让“不懂事”三个字印在你的脑门上,这时候什么高情商话术,都难以化解局面中“你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的尴尬。

你问我车在这过程里的作用?在信息碎片化加持下,经理、部长、主任title满天飞的年代里,隔行如隔山这五个字只会越来越成为真理。大家怎么审视不那么熟悉的对方?说到底,不还是靠着这点外在。外人如此,家人?或亦如此。

当然,这只是举一个例子,这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打肿脸充胖子,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想法,被消费主义绑架。毕竟,13A上面有34C,再上面56E、78S,更有保时捷、大劳…..再往上还有比YD汉、仰望、蔚来、理想等等等….

比是比不过来的,在自己能达到的条件下,过得差不多就好。毕竟,好车也不意味着什么太多。

但请记住一点:世界通行的原则就是“慕强”,可以展开为“慕高”“慕帅”“慕权”“慕富”…….车只是万千证明自己方式的其中比较直接有效的一种。很多时候,你不在意不代表千千万万个对方不在意。

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低调”,在该装逼的岁数告诉自己超凡脱俗。你可以厚积薄发,但请不要阿Q精神,盘算着对方这个好车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便满足自己一些不好不明说的想法。事实上,多数时候,开好车的,不仅车好,生活也很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