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长到多大会结网?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6
阅读量:
11

简单说来,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分三种情况……

如果题主说的“结网”是指用来捕猎的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是这么理解的),那么有两种答案:

(一)长到2龄(也就是孵化后再蜕皮一次)就开始结网

大部分结网蜘蛛的若蛛在孵化后的1龄若蛛阶段是没有结网能力的,因为这时它们的纺丝器官和毒腺都尚未发育成熟。接下来它们通常会:

  1. 在卵囊内生活几天到一两周时间,借助从卵黄中获取的营养进一步完成发育;
  2. 1龄若蛛在发育充分蜕皮一次后,进入2龄,纺丝器官和毒腺都发育成熟,具备了结网和产生毒液的能力;
  3. 2龄若蛛在合适的条件下离开卵囊(许多种类蜘蛛的若蛛在离开卵囊后还会在一起抱团一段时间,才分散生活),寻找合适地点结网开始独立生活。

刚离开卵囊的2龄大腹园蛛若蛛“抱团”在一起。图片系答主所摄

(二)完全发育成熟后才开始结网

少数种类蜘蛛,如园蛛科下的曲腹蛛属,雌性若蛛孵化后像蟹蛛一样,趴在植物枝叶上伏击路过的昆虫,直到发育成熟后才放弃游猎生活,转而结网捕食。个人猜测这可能与它们“专杀飞蛾”的演化路径和主要生活在雨旱两季分明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关:

  1. 从“结网蜘蛛的角度”看,飞蛾具有遭遇频率高(结网蜘蛛和飞蛾都是昼伏夜出)、营养丰富(飞蛾往往是在幼虫阶段就通过大量进食攒足了营养物质,成虫后很少甚至完全不进食,专心寻找配偶交配产卵),且捕捉安全性高(不像蜂类、蜻蜓那样有蛰针或口器可以反击)三大优点,本来是非常理想的食物来源。
  2. 但飞蛾又具备翅膀覆盖鳞片,不容易被蛛网粘住(往往只粘住了鳞片,而飞蛾则趁机逃脱)的缺点。因此一部分结网蜘蛛在演化中走上了减少蛛丝,增加粘液的方向,更大的粘液滴能够在接触飞蛾翅膀时渗入鳞片粘住飞蛾本体,对飞蛾的捕获率大大提高。
  3. 增加粘液用量提高了对飞蛾的捕获能力,但也使蛛网的粘性会更快地因水分蒸发而下降,因此只有在降雨频繁、空气湿度大的时候,这一策略才行得通。
  4. 于是主要生活在每年雨旱季分明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曲腹蛛等蜘蛛就逐渐形成了在若蛛期(正好也是旱季)不结网,到了发育成熟后(正好赶上雨季)才开始结网的特殊习性。

发育成熟的蟾蜍曲腹蛛。图片系答主所摄

据说曲腹蛛的雄蛛终身不结网,游猎捕食。但是看这体型……我对此持保留意见。图片系答主所摄

如果不局限于捕猎用的蛛网,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性,即“本来不结网”的蜘蛛到了繁殖期,会为了交配繁殖而结一些有特殊用途的蛛网。这种情况主要见于:

  1. 即便是平时不结网的蜘蛛,雄蛛在成熟后也会结一张面积只有几平方毫米的精网(sperm web),然后把精液排在网上,接下来用触肢器吸取,再去寻找雌蛛求偶交配。
  2. 盗蛛科的雌蛛平时不结网,但在产卵后会随身携带卵囊,当感到卵将孵化时结一张保育网(nursery web),将卵放置在网上。若蛛孵化后离开卵囊,在网上生活,此时雌蛛会在一旁守护。几天之后若蛛再蜕皮一次后逐渐离开,分散生活,雌蛛也离去,重新进食补充营养,为下一次产卵做准备。

雄性大腹园蛛正从精网上吸取精液。图片系答主所摄


携带卵囊的雌性黄褐狡蛛。图片系答主所摄


结了保育网并在一旁守护若蛛的雌性黄褐狡蛛。图片系答主所摄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长到2龄后开始结用于捕食的蛛网(大多数结网蜘蛛)
  2. 发育成熟后开始结用于捕食的蛛网(曲腹蛛等少数结网蜘蛛)
  3. 进入繁殖期后开始结用于交配和繁殖的蛛网(非结网蜘蛛的雄蛛,以及盗蛛科的雌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