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财新报道地方债最严重的省份可能会缩编20%?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6
阅读量:
16

仅仅摘取媒体新闻中的一句话,容易断章取义或造成误解。我们要分析背后是否有法律依据。

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处置,目前的主要依据是国办函〔2016〕88号《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_财政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其中有相关编制的内容如下:

2)优化支出结构。财政重整期内,除必要的基本民生支出和政府有效运转支出外,视债务风险事件等级,本级政府其他财政支出应当保持“零增长”或者大力压减。一是压缩基本建设支出。不得新批政府投资计划,不得新上政府投资项目;不得设立各类需要政府出资的投资基金等,已设立的应当制定分年退出计划并严格落实。二是压缩政府公用经费。实行公务出国(境)、培训、公务接待等项目“零支出”,大力压缩政府咨询、差旅、劳务等各项支出。三是控制人员福利开支。机关事业单位暂停新增人员,必要时采取核减机构编制、人员等措施;暂停地方自行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各项补贴政策,压减直至取消编制外聘用人员支出。四是清理各类对企事业单位的补助补贴。暂停或取消地方出台的各类奖励、对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和贴息、非基本民生类补贴等。五是调整过高支出标准,优先保障国家出台的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重大支出政策,地方支出政策标准不得超过国家统一标准。六是暂停土地出让收入各项政策性计提。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成本性支出后应全部用于偿还债务。

这里的前提是进入了“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这个可能不会大范围公开宣布)。提到的6条举措中,确实有“机关事业单位暂停新增人员,必要时采取核减机构编制、人员等措施“。大家有印象的例子是2021某地曾官网发文取消(当年的)公务员招聘计划。

但需要注意的是:

1 国办函〔2016〕88号的行文看,核减机构编制/人员,属于最靠后的选项,特意写了“必要时”。

2 核减编制不等于裁员,往往是“多退休少招录/不招录”,达到动态核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