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推荐当体育生?
讲个真实的故事。
我高中体育队的时候,高二当时队里有一个很优秀的人,这个优秀,不仅仅指他的专业成绩确实是男生中数一数二的,更多的是他的文化成绩。他是他们班的班长,也是英语课代表,更是长时间霸占班级第一宝座的人,据我了解,他从小学到高中,文化成绩都是保持前列,而且,体育成绩也很好,篮球打的也溜,这样的人,无疑是青春系列小说的男主一样的存在。他也曾一度拉高我们体育生的整体文化分,使得年级里减少别人老说我们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意思就是成绩差的说辞,如果他真的最终走体育生的路,不说绝对是北体的,像华中师范大学也能稳上。后面的事,就很遗憾了。
快到升高三了,他突然要退队,我们很惊讶,都训练快一年了,现在退队,无异于前功尽弃,之前的训练的时间全部没有任何意义。他给训练老师说的时候,他很沉默,我问了他,他当时的神态我到现在都记得,不甘心又无可奈何,眼睛里也有一层水雾。
后来,听体训老师说,他当初报体育生,顶了很大的压力,不仅仅是家长的质疑,还有班主任的劝说,甚至年级主任都出动了,三般两次说他怎么“想不开”,那么好的文化成绩非得去学体育等等,最后,他们年轻的班主任为了改变他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把这种情况给他的父母反映了,并让他的父母好好劝说,让他回归正途上来。就这样,他没办法,选择妥协,放弃了体育,回归了“正途”上来。
后面见到他,他的情绪不是很好,也是,每天呆在教室闷着头学习,不同于以前每天还能出来训练,借此还能放松放松的情况对比之下,更显得整个人阴郁了不少。最后的高考成绩出来了,理科生,只考到了四百八九十分,去了外省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排名也不过是中等偏上一点,我们体训老师知道后,很是可惜,不止一次替他后悔。上了大学以后,也就没了消息。
所以,你说,为什么不推荐当体育生?根据以上真实故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观念。根深蒂固的印象,认为体育不务正业,或者,成绩差,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既然能学文化,没必要学体育。文化比体育更重要的观念。
2.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只是文化的附属品,体育课通常被文化课占用,而体育专业的就业出路单一,走体育的路受的限制较多,不被家长看好。不过,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行双减政策,以后体育会被大力倡导的,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就业条件也会很好的。
3.体育生的专业成绩取得,必定离不开自己的付出,通过训练,达到满意的成绩,会很累很苦,计划生育的实行,家里孩子少了,很多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这份苦,特别是女孩子,女体育生。
4.容易受伤。体育训练,无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受伤,给身体造成损害,严重的影响整个人生,风险太大。其他的轻点的,如扭伤,拉伤,疼的是自己,也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5.经济条件。每天训练消耗体内能量,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有的在正常吃饭条件下,还要额外摄入其他营养,体育生训练,需要一些特定的服饰要求,鞋子要求。如,钉鞋,跑鞋,运动鞋,关于鞋子,是真的磨损严重,普通好点的鞋子也至少两三百,训练两年左右,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参加体考的费用,去统一省会城市进行考试,提前去熟悉场地,长达十多天,我当时交了四五千左右,都是需要金钱作为支撑。
6.双倍辛苦,体育生不是不看文化成绩,只是降低了文化要求,要想上本科,还是要文化专业双过线才可以。你试试,三百分照样上不了本科,除非单招了,否则,既要每天训练,又要兼顾学习成绩不能太差,所以,你的专业成绩上去了,最担心你的文化成绩的不是你的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体训老师,他怕你体育专业分过了,结果卡在了文化分了,所以,每次月考完,体训老师是一个一个抓到办公室的了解你的学习情况,鼓励你多学习文化分。真的是笑yue了,哈哈哈。你能想象的到,体育老师成天监督你学习文化,比班主任还负责,分析你哪门不行啥啥的。
害,体育生是真不容易,你可能只看到他平时趴桌子睡懒觉,或者,迟到啥,你学习时他玩的痛快,可是,他训练时是真的累,也真的拼,都理解一下吧。另外,也不是说,光体育生不容易,在现在这个时代,想要学好学什么,都不容易都要付出努力,相比之下,体育生这种“折磨”了肉体,也不能放松学习,就更为辛苦了点,贪玩者另说了,哈哈哈哈哈。。
还有啥的可以补充哈,一起学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