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人来说,计划经济好还是市场经济好?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2
阅读量:
15

知乎上现在很多都是零零后吧,不太了解那个年代的人生活水平是怎样的,我自己是九零后,印象最深的,是千禧年以前,如果你只是普通工人出身,想要吃一回肉,差不多要等到过节,吃到鸡鸭鱼要等到过年。

很多零零后可能不了解为什么当年会有缝纫机这种东西,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成衣店很少很少,即使有也很贵,服装店卖的全部都是一捆捆的布,买回去以后自己裁剪自己做衣服。

但那个年代,我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自豪,我记得读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的正门上面写着毛泽东语录,回到家,门廊上也写着毛泽东语录,初中的地理课本上,三峡大坝是必学的。但你能想象到能够造出三峡大坝的国家,其实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那么好?

诚然,现在是有压迫,有剥削,但是中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一天天变好的,今天哪怕是最底层的三和大神,他们住的挂壁房也比当年分配的住房要好,我家当年住的是单位分的平房,那个时候洗手的水龙头在楼下,几十户人家共用,洗衣服洗菜洗手洗脚都用那两个水龙头,至于厕所,我自己几乎不愿意回忆,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是什么滋味?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少了解当年学校里是没有空调的,当时已经是02年了,我还读小学,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室是依靠蜂窝煤取暖,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因此有一个专门排烟的管道接到外面。

如果这些你都可以忍受,那我说一个你绝对忍受不了的。

许多人是带着今天的目光看待过去的环境,以为回去以后照样可以维持跟今天一样高水平的生活,他们可能不知道,过去的生活是贫穷+没得选择,不像今天你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

因为那个年代真的很穷,我看到一些回答里说官够大的人家庭条件会更好,是这样的,但是也没有好太多,当时整个国家都穷,所谓权贵和普通人,不像今天这样差距这么大。

还有一点,那个年代的人普遍愚昧,我不是说不懂文化,而是野蛮,很多人只看到那个年代邻里亲切友好,但那个年代,女人嚼舌根,男人天天打麻将或是打老婆,孩子则天天在家要么埋头苦学要么天天挨打。

8090那个年代的人应该印象深刻,那个时代,问题青少年比比皆是,学校的风气也很不好,许多老一辈的人将这个原因归咎于风气过于开放,根本原因在于那个年代青少年身边根本没有能够影响他们的积极人物。

究其原因,还是落后的生活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成年人看不到希望,青少年找不到未来,那个时候人生的出路远不像今天这么丰富,生活水平那么差,资源又集中在重工业上,你说那些老一辈人又能怎么办呢?国家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是老百姓大药房生活水平不会因为我们的战机和钢铁产量得到提高。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计划经济难道不能够改善生活水平吗?只要国家下令改善轻工业,那么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不就提高了?

这样想的人,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普遍会放松对计划的管控?

从柯西金改革,到杜布切克的改革,从匈牙利的纳吉,到苏联的戈尔巴乔夫,从古巴的经济改革,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一定要回到市场经济?

因为现代社会对需求千变万化,计划经济的那套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价格管控根本不适合轻工业发展,举个例子,vivo的手机目前有两大品类,两大品类下面有六个细分领域,每个领域下面每年至少推出两款手机,每款手机还对应不同的用户需求。

如何针对这些需求制定计划?如何根据千变万化的顾客需要制定计划?

而在其他领域,针对价格的变化,政府即使有心管理也是力不从心的,每一样产品都有数十种价格,比如便携小风扇,淘宝和京东的价格就不一样,拼多多上可能又是另一个价格。

价格繁多就意味着有效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社会资源都依赖于政府分配,很难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足够合适的资源。

如果这么说难以理解,可以去看看去年和前年各大城市封城以后物资紧缺的情况,其实物资并不紧缺,超市的供应充足,但是超市的物资运不到住户家中,有的人抱怨物资短缺,有的人却感谢政府送了好几回菜,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政府作为一个机构,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在努力解决物资供应问题,但是需求太多太不相同,有限的人力根本无法同时解决供应端和需求端的需要。

想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可以去看看去年上海封城的环境,其实那个环境非常接近于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

很多人抱怨上海封城时期物资买不到,但是在上世纪,物资短缺是常事,几乎什么都缺,很多人觉得政府管理一切就什么都好,可是封城阶段就是政府管理一切,但是骂政府骂的最狠的依然是被封在家里的人。

没有市场经济,很多人的生活水平要倒退好大一截,正因为很多商家挖空心思去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你才能用到便宜的手机,便宜的电脑,看到便宜的电影,吃到便宜的盖浇饭,从量大管饱到小资精致任你挑选。

或许会有人反驳我:现在手机也不便宜啊。

抱歉,我看到很多人用的手机都是三年以内换的。

这么说吧,我从18岁才拿到第一台智能机,18年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家人总共只换过四次手机,黑白屏时代两次,就是那种带天线的手机,彩屏时代又换了两次。

那个年代的电脑都是贵重产品,微机课上必须套上鞋套才可以进去,避免微机室落灰,电脑是稀罕物,家里买的第一台电脑已经是2004年的事了。

我挺好奇的,如果今天的人连上海封城都接受不了,如何忍受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在我看来,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要比封城难过多了。

起码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对于不好的事情也能发声抗议,计划经济时代,媒体在政府手上,老百姓看到的都是形式一片大好,现在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可以通过自媒体和社交网站反映出来,比如缅北的电诈问题,最早是自媒体口口相传,而不是官媒揭发的。

想回到过去的人请牢记一点,那是一个不能说不的时代,面对生活,人们只能点头,也许你看到很多资料说那个年代很好,因为表示不满的资料是发不出来的。

现在所存在的很多问题其实和市场经济无关,是监管的问题,比如《劳动法》形同虚设,以及工会没有代表工人和资本家谈判以及组织罢工,这些问题是体制问题,不是市场经济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