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考上公务员是什么体验?
●工资从每个月1w块钱变成5k,但是有五险一金,基数很高,还完房贷还有剩。每个月我看着支付b上面的公积金余额,就觉得自己退休了也是个有钱的老太太。
●周末从每周单休变成了双休,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加班。偶尔值班,但也就是我们这些新来的轮一轮,等我在里面干了十年八年的,也就轮不到我了。想想我之前每天都得等到八九点才能回家,就觉得我为什么没有早点来考?
●每天的饭钱从一天50块钱变成了一天10块钱,早上2块,中午4块,晚上4块,经常往家拿吃不完的香蕉和酸奶。每个月饭钱打卡里,每月清零,月底用不完可以在单位的小卖部换东西,虽然兑换的物价贵一点,但也是自己白得的啊。
●从有事想请假半天都小心翼翼,计算着会扣多少工资,到现在只要跟领导说一声,早退一会儿也不是事儿。单位里三四十的大姐要接送孩子,快要退休的老干部要接送孙子,大家都是来得晚走得早。
●同事从每天偷摸着分享零食和八卦的漂亮小姑娘变成了上了年纪的大姐大哥大爷大妈,但是人际关系反而变简单了。我不需要每天注意谁跟谁又恼了,谁又看不顺眼谁了,我应该跟谁说话不应该跟谁说话……大家都是要在一起工作大半辈子的同事,都知道要怎么维护同事关系。
●从每天不化妆不打扮得漂漂亮亮,脖子上耳朵上不带点儿啥东西就出不了门,变成了每天穿运动鞋布鞋粗跟鞋,直筒裤,脸上素面朝天身上一个叮当响都没有,省了很多衣服钱,化妆品钱,首饰钱。每天早上还能多睡10分钟。
前几天,七夕,单位还给发了玫瑰fa~
●每天的通勤时间从来回2个小时变成了来回30分钟,离家近,但是中午我一般也不回去。
●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从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的1个小时,变成了每天晚上7点之后的3个小时。
但是,别看我这么清闲,那也是因为我找对了单位。公务员就是这样,有的单位能忙成狗,有的单位就有清闲的时间。
就像我了解的,相对比较轻松的单位有档案馆,老干部局,z协,市级以上d校,文联等群团部门。
这些部门,就算是忙,也忙得有限,起码不会跟我在之前私企一样的工作强度。但是以下部门,想考就真的小心了:
●两办:两办升迁是真的好升迁,但也是真的忙,我有一个同学就考上了县委办,那滋味,简直了。
●扶贫办:进了这里,重新体验996和007真的一点不是梦。
●警察:公安系统也是忙得一笔,而且还要经常值夜班。警察荣耀看过没,连轴转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唯一的慰藉就是工资高,比我们高得多。
●法院:法院也很忙,家里有干律师的,认识法院的人比较多,我当年说要不要试试考法院的时候,就被激烈阻止了。但工资也高,公检法应该是公务员最高工资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晚节不保的,可以考一考法官~
●狱警:狱警不是公安系统,是公检法司的司。我之前在网上查了,说是一上班就关里面上一个月,然后再出来歇一个月……这要我非疯了不可。
●税务:税务差不多是国考招生岗位最多的了,要人多,但是辞职的人也多,知乎上一提到税务都是劝退的。我觉得工作忙还好,总比扶贫强。但就是进去了之后就要不断地进步,考税务师,考注会,考法考……而且据说还有技能大比,就算是领导照样要考试,这就有点可怕了啊。
上面就是我平常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如何选择,是选择清闲还是忙碌,是选择前途还是选择金钱,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我就不多话了。
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当初选岗就是奔着不忙,清闲去的。我觉得,如果也是在私企被压榨惯了的人,应该很能理解我这种心情,当然那些卷王除外。
但是,选岗上面咸鱼了,在备考的时候就得卷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岗位好过,都来报名,那个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我那个时候也是狠狠心,就裸辞出来全职备考了,三个月,一次上岸,我觉得,这个付出还是蛮值得的。
★考公用过的资料
为了能够尽快上岸,拥有下一份也是最后一份稳定工作,我当时也是在论坛上,知乎上,小红薯上面找了很多经验贴,最后综合自己的情况,选定了如下资料:
1. 华图模块宝典:
便宜,也是老牌教材,一个模块一本书,我平常要是出门学习的话,可以只带一本或者两本出去,我觉得还挺好的。不过教材我看得也不多,就是当字典用,有什么知识点记不住了就去看看。
2. 粉笔申论的规矩:
申论的话,我看得大家都说这本教材好,我也就直接从某鱼上面入了一本二手的。本来是打算如果不行的话再去入华图的申论模块宝典,但最后就是用这本用了三个月。
3. 粉笔行测980+其他老师:
行测视频课,我主要看的是粉笔的980,不管是徐来,还是欧阳,高照,唐宋老师,都挺好的,大家可以选自己听着顺耳的老师的课,让客服给调换一下就行。
另外,在刷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我觉得听粉笔讲不清楚的话,我就会去网上搜其他老师的课,比如蔡金龙,李委明,顾斐等等。
蔡金龙讲图推是一绝,很多技巧我都是在刷题的过程中跟着他学会的。李委明讲数量和资料很好,很适合拔高。顾斐的十大技法看一看也有启发。
4. 汤可特训七套卷:
听名字也知道,汤可是从实战出发的套卷练习,我是差不多看完粉笔的那本申论教材就去听汤可了,980的基础课什么的没有听。
一个原因是觉得没有必要听,另一个原因就是汤可在讲卷子的过程中把该讲的都讲到了,实打实的理论到实战一步到位了。怎么阅读材料,从里面找要点,答案要按照什么样的格式组织,每一道题大概需要做多少时间,大作文怎么立意等等,都讲得很清楚了。把这些学好了,高分还是不成问题的,没必要再花时间去专门听一遍基础课。
5. 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
5000题是专项题库,我当初准备的时候也很纠结要不要入手,因为看了很多经验贴,有人说就不应该做专项题,直接做套卷,不然在做套卷的时候发现隔几道就是自己做过的题看着就烦。有的就说还是得做专项题,不然听完课了怎么及时巩固。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最后还是准备了一套,粉笔的这套挺好用的,虽然价格贵了点,但是贵有贵的道理,我后面再说怎么平衡套卷和专项题的关系。
6. 粉笔决战申论100题:
大家都推荐的,我也就入了。申论倒是没有行测这种争论,因为这种主观题,就算是做过了,但是今天自己写的答案就会跟昨天的不一样,所以倒是并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粉笔这个的答案写得挺好的,不管是答题逻辑,还是对每一篇材料的分析,仔细研究研究都能有所收获。
7. 历年真题套卷:
中公,华图,粉笔,他们在某宝上卖的真题卷子都能用,不过就是纸张质量和答案,以及价格的区别。另外,中公官网上面有时候也有那种1元钱的真题套卷,电子版的,自己出去打印就行。
国考卷子和省考卷子都要准备,不管是考国考还是省考,反正能用真题卷子就不要用模拟卷,那些申论押题卷更是不要碰,都是广撒网,碰着一个是一个,不靠谱。
8. 半月谈+人民日报
这一类主要是为了积累申论素材,像人民日报的时评是大家申论仿写的对象,我当时也是仿写了好几篇的。
另外,像是这些主流媒体上面的时政新闻,对行测的常识判断考试也有用。每到学不进去的时候我就会去刷几分钟新闻……总比去刷短视频强。
主要就是这些,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公粽号啊,时政小册子啊,公考app啊我就不说了,这些就是多的少的,也不太重要。省得全写出来,大家说我凑字数。
★全职备考的一些时间规划和安排
说实话,一开始全职备考的时候还觉得三个月肯定够呢,一天学个8个小时,10个小时的,还不够吗?
但真正开始做了,但却发现不是这样:
●说是能学10个小时,但是每看几眼书就想要打开手机看看消息,看看时间。手机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一定要打开瞅一眼,实际上仅仅是一堆广告推送。每天真正投入到学习上的,还不到三个小时。
●说是要记得复习,但是每次听完视频课,我仅仅是做了几道例题就开始听下一节了,等突发奇想想要做一做之前学过的题型的专项题,就发现自己记住的并没有多少。
●说是每天早上要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但是哪次不是不到一两点就不睡觉,第二天不睡到9点就起不了床。
……
发现问题之后,我开始调整策略:
●不在家里学习,我给自己找了一个自习室,一个月不到一千块钱。虽然花钱了,每天还需要穿好衣服吃好饭来自习,但是有氛围啊,我坐到这里,就想着我是花了钱的,起码学习的动力会足一点。
●不再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而是开始给每天规定任务,比如今天要听完980图形推理部分的课,然后把教材上面的例题做完,再把笔记整理完,只要干完了就能玩。
这样一来我就很少磨洋工了,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尽情放松也没有负罪感,之前一直不敢看的综艺节目也能抽空看一看,甚至完成得早了还可以出门去买点小吃。每天从熬时间变成了抢时间,这就是kpi的功劳啊~
●给自己规定每周必须有半天或者一天时间用来复习上一周学过的所有内容,不然不能往下继续走。省得自己跟狗熊掰棒子似的,学完一个丢一个。
★行测和申论这两门科目,到底应该怎么学:
1. 行测不需要求得甚解,有时候也需要难得糊涂
真的,行测是压力测试,考综合能力的。会不会取舍,能不能把自己会做的分数拿到手,不会做的蒙对,在考场上能够果断舍弃自己超过1分钟做不出来的题……都是行测要考察的。
而且,行测这点东西到了体制内之后根本就用不着,所以言语理解有的靠语感就靠语感了,逻辑推理能根据规律蒙对答案就蒙对了,数量舍弃那些难题,只把会做的做出来了,剩下的根据选项分布原则去蒙就行了……
就是资料分析是好好学就能做对的模块,正确率可以达到100%的!
2. 申论一定要学会抄材料
申论真的就是抄材料,不能有一丁半点的个人见解,更不能天马行空。等你到了体制内就知道了,我们最常写的材料,其实就是把十几页几十页的内容进行整合,你说这是能夹带私货的东西吗?
但是抄材料也是有方法的,上万字的材料呢,要点究竟藏在哪里,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找到,找到了之后怎么组织答案,哪些可以合并,哪些必须分开,公文的各类格式都是什么,大作文主要论点怎么找,怎么开头,中间的段落如何安排等等,都是需要学会的。
我当时就是靠着一本申论的规矩,汤可和人民时评全部搞定了,你应该也可以。
3. 行测专项题库和真题套卷的安排
专项题库我分了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是基础题,就是在每次听完视频课之后做,及时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点和做题方法。
等到全部课程差不多听完,我开始复习第二轮的时候,我就先做套卷。第一周先做三张,一天一张,其余时间就用来整理错题。把错题和自己蒙对的题目都挑出来之后,我就开始根据这些错题的题型来安排做专项题来巩固。
先做基础题,基础题比较简单,如果再错的话,就证明这个知识点学得有问题,就得再去找其他老师的课去听。基础题做差不多了,我就去做进阶题。进阶题很难,但也得一点一点啃下来,毕竟想拿高分,就不能一道难题都不会做。
刚开始第一周的时候进度很慢,做题速度慢,整理错题和回顾复习的进度也慢。但是到了第二周第三周……速度就快了,我做的题目越多,每张卷子上面能够找到的错题就越来越少。
然后差不多做了四个星期,我就开始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做套卷了,这就进入到模拟阶段,一直到考试前夕。
总之,有这个打算了,现在就已经可以着手准备了。既然在私企干不下去,就趁着年轻,赶紧另谋出路。
看再多的文章,不如你自己亲身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