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在成为老司机的过程中,有哪些标志性的改变?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41
阅读量:
13

看了几个高赞没有提到的,我这里说一下吧。

视野,以及视野理解。


老司机越开越慢这点恕我不能苟同。越开越放松恕我不能苟同。老司机开车的状态是和当时的需求严重相关的,并不是一概而论的。

越开越省油更是贻害无穷——很多新手司机强行模仿老司机省油不但会变成移动路障,更有非常危险的情况。

但是视野,以及视野理解,是新手单纯靠那点驾校经验完全模仿不来的。


很简单的道理。就算你去专门训练,弹射起步、定点急刹、循迹入弯这样的“控车技巧”,都是可以速成的——虽然也不会那么速,但是针对特定路线有模有样,并不会太久。

但是视野和视野理解,只能通过数万公里的驾驶和思考——对,开车是要动脑子的——来逐渐积累。


正常情况下在驾校教,都会让你每隔30秒或者多少秒巡视后视镜和仪表盘。但是新手上路的时候,连正前方视野都做不到完全分析。

因为正常情况下,你完全没有在每秒十几米甚至二十几米的情况下,主动分析视野内的潜在危险的经验。所以在这个速度行驶的时候,绝大多数新手对于眼前的东西都分析不过来。

当你开了两三千公里之后——甚至部分人需要到五千公里左右,才会逐渐适应这个速度,才能有余力腾出精力去巡视后视镜。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变道剐蹭都发生在新手期——因为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而他本能性的紧急闪躲或者急刹,让后车来不及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新手开车不快,依然经常急刹晃得人头晕。因为压根不知道前面会突然蹿出个啥来,只能靠硬反应和车辆性能刹停。新手开的慢和老手开得慢的最大区别就在这——老手慢,那是真的稳如泰山,新手再慢也能给你把中午吃的饸饹面给你晃出来。


但是随着在路上开的时间越长,对于路况越熟悉,对于风险有一定的预判意识,就能逐渐腾出精力来看后视镜,逐渐开始关注起视野来了——然而这还有一个坑。

因为绝大多数司机在五万附近的时候都会进入一个“疲劳期”——当然,具体里程也是因人而异——在这时候他们会发现其实只要变道的时候看,平时在车道内自顾自的开就完事。

虽然从理论上讲也确实如此,毕竟不变道就无责。

绝大多数私家车司机,都是这么开的车,甚至这辈子都是这么开的。对他们来说车辆就只是个代步工具,驾驶只是一个行为。所以也懒得继续动脑子研究。

但实际上这里是个大坑。也是无数老鸟和老司机的分水岭——被动等待安全,还是主动出击寻找安全。


一旦突然间觉醒过来,开始动脑子琢磨了,就会发现,这种被动等安全的驾驶模式短板是非常明显的:你可以不犯错,但是路上犯错的人超级多。

你不但要保证自己不犯错,还需要躲着犯错的人。

交通事故双方都不是受益者。不要考虑出事之后谁是主责,而是要考虑如何从根本避免交通事故。

一旦动了这个心思,就迈出了向老司机蜕变的第一步。


你要想思考和预判危险,视野就必须打开。

不管你变不变道,视野始终是打开的。你周围所有可能入侵你行驶轨迹的车辆的状态、车速和行驶路线,你都会本能的反应一下——不管是前方的,还是相邻车道的,以及后方的。

周围的车辆稍微偏航一点,你就知道它是不是有可能要入侵你的行驶轨迹,有没必要去让一下,或者旁边安全空间够不够,要不要加油门超了它。

甚至一些反常行为,比如绿灯了前面的车并不走,而是亮着刹车灯;比如本该是畅通无阻的大路,前方的车纷纷打转向灯开始避让;比如本该是老司机的大车,突然间开始压线行驶,是不是看到了什么我看不到的东西——借其他司机的眼睛,预判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而且始终在前后左右留有一个空间,就算下一秒立刻出现事故,我起码能强行把驾驶舱钻过去,哪怕会有剐蹭,也不至于直挺挺的撞上去。


为什么很多老司机非常痛恨新手司机,不是优越感,而是老司机的行车是有逻辑的:我这么做有我的原因,你作为老司机一定能看懂。大家都互相有一种默契。

而新手司机开车,完全不讲任何逻辑。你借不到他的视野,也看不到他到底是危险,还是单纯的菜,那就只能躲着走——这意味着这一片区域都是黑影。

当然说远了。


同样开一万公里,有些人是开了一万公里,有些人是把一公里开了一万遍。

单纯看一万遍都不管用,真正管用的还是需要思考。需要去动脑子理解,而后推演和预判,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看到了什么。

对视野内的东西能抓住重点,迅速分析出能看见的潜在危险,并推测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提前做出操作的准备,这才是老司机和新手的分水岭。

能看到,能分析,继而能做出反应,你才真正迈入老司机的门槛。

视野和对视野的理解,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认为的,最重要的一步。

就像前面说的,会导致新手急刹、急打方向的小意外,老司机几百米前早已观察到,甚至通过其他蛛丝马迹预判到,并提前减速预备了。那自然可以淡然处之。


而且必须要说的是,老司机在逐渐对自己的视野产生理解的同时,对于车辆本身的控制能力、对于路径规划的能力也是同步提升的。他们的眼里是路况,身体和车辆同步运作,脑子里还不断盘算着怎么少走一个红绿灯,绕一个诡异的限速探头,规避一些可能突然出现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等等。

在完成上面的基础之上,还能照顾到车辆内的舒适配置,比如空调温度风力内外循环,仪表盘故障灯的提示,顺手再切个改善心情的BGM等等。

这些人开车是用脑子的。在他们那里,开车是一个技能,这个技能是需要不断打磨的。而且打磨的过程会产生乐趣。

在一次次的开心出行,平安归来中,稳步提升。


当然他们之中也会有一些人会有更高的追求——去考个赛照什么的。但是不是必须项。

驾驶的乐趣不仅仅是在赛道上提升1s,而是当你坐上驾驶座那一瞬间,已经产生了。

日常的平安驾驶,也是驾驶乐趣的一部分。

视野打开,让车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自己身体的延申,在一次次的出行中,平安、高效的把自己和乘客送往目的地,即是责任,也是乐趣。

至于其他的一些表象,只是这个逻辑下的一些结果,还不是唯一解——毕竟现阶段车辆驾驶跟自动化关系不大的情况下,开车的风格差异还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

但是视野和意识,大家都是绕不开的。


当然新手也不要着急。这个技能想要打磨总是需要时间的。有些人快一点,有些人慢一点,都正常。

最关键的,还是要安全第一。如果反应快,开的快,那自然最好。如果反应不过来,不要强求。

把眼前能看到的消化了再说。有意识的去锻炼这种观察和预判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安全第一。这句话说多少遍也不算多。


这里再说一句,老司机省油是个结果。因为老司机强大的视野掌控能力,和对各种情况的预判,在脑内早有相应的操作预案,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急加速急减速。

而众所周知,想要省油,就得平稳驾驶。这和老司机的驾驶习惯不谋而合。

实际上老司机从来不会为了省油而省油——他们只是正常开,油耗就下去了。一切都淡然处之,正常加速,正常刹车。没有刻意去省。

因为他们的目的,从来都不是省油,而是安全。

如果新手贸然上来就要模仿这一套,那在关键时刻就会犹豫要不要省这一脚油门,而错过最佳的刹车和闪避时机。

所以与其琢磨怎么省油,不如琢磨怎么预判危险。当你也能提前几百米做好减速的准备的时候你的油耗自然就下来了——虽然对于我这个油耗常年10+的人,说这话完全没有说服力就是了……


基本来说就是这个样。

仅供参考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