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什么人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1996年,当我在父亲公司的386电脑上打着DOS版的《仙剑奇侠传》时,我不会想到,36岁的他正站在人生的巅峰,从此都是下坡,直到在63岁,把自已送进监狱,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借这题目,我正好把父亲的大半辈子记录下来)。
父亲的好牌到底有多好?
1976年入伍,1983年从解放军某大学(当年是副军级单位)本科毕业,留校后担任教务处参谋。
1986年,转业回到原籍。因为当时大学本科的文凭非常吃香,他转业后直接安排在了当地县委组织部。
1988年,当地安排青年干部去基层挂职锻炼,他去乡里任了党委书记。记忆中,那几年每个周末,他都会安排司机从镇上接我和母亲去乡里。那时,他们乡里有辆桑塔纳,但因为我晕车,所以他都会安排卡车来接我。
1991年,挂职锻炼结束回到组织部,和他一批下去的都公示正科职务(其中一位,目前还在省里正局级领导岗位上干着),他因为在乡里修路被受到影响的村民写了举报信,领导找他谈话,意思等半年再安排职务。这下,他不干了,非要调整岗位,于是去了县检察院反渎部门。当年的反渎职工作基本就是大家印象中的公务员日常,一张报纸一杯茶。干了大半年,父亲又不干了,他说自己这么年轻,怎么能在这种单位里蹉跎光阴。于是
1992年,县里成立了一家国企,他去担任了总经理。当年,他拿到了松下空调在国内的唯一代理权,随后又拿到了大金空调的代理权。那时,空调还是个新鲜货,县里的人们都争相购买,想要快点买到并安装,还得找父亲打招呼。
1993年,他开始涉足计算机领域(因为他大学的专业就是计算机,原来的同学、学弟都在这个领域)。他先是去母校挖了几个同学(有的自主择业,有的转业到国企),然后成立了计算机公司开始卖整机。但电脑并没有像空调一样受到大家的欢迎,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电脑能为自已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1994年,他进一步拓展计算机业务,和他几个同学搞起了电脑培训。那时县里所有会操作电脑的人都是从他的培训班里出来的。电脑销售业务也随着人们认知提升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空调和计算机,他成了县里的风云人物。记忆中,那几年他天天晚上都是喝多了才回到家的,来家里拜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金华火腿堆满阳台,雀巢咖啡(一瓶黑的一瓶白的咖啡伴侣)塞满冰箱,小学校长想开设电脑课程,他直接送了20多台电脑给学校。
1996年,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不上课的时候跑去他公司玩电脑游戏。他公司有个小伙,父亲评价他不好好工作就知道用电脑打游戏,而我也在那几年跟着这小伙玩了《仙剑》《C&C》《金庸群侠传》《大航海2》《时空游侠》等一堆上古游戏,还学会了用pctools改游戏。跑题了...
1998年,他又涉足了汽车销售领域,拿到了上海大众的代理权,当时一辆桑塔纳就得20多万。
那些年,父亲成了家族中最牛的那个人,像我的叔叔、舅舅、舅妈这样关系近的亲戚就不用说了,连七大姑八大姨我从来没见过的亲戚,不是在他公司上班,就是承接了他公司的业务。
1999年,西藏自治区在县里有一栋办公楼准备出手,该楼位置不在中心区,不是很好出手。父亲看中了这栋楼,觉得这个位置有发展(后来城市扩建,这个位置变成了城区以内,这栋楼也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卖场),想以自己的名义买下来,于是双方谈了几次,最终谈了180万左右的价格。印象中当时家里只有10多万,于是他开始筹钱,没想到钱还没筹到,他就因涉嫌贪污罪被县检察院逮捕。他被带走后的第3天就来了四、五个人到家里搜查,虽然没查到什么东西,但这一幕把我给看傻了。母亲因为父亲的事,也被买断工龄下岗了(那两年国内有一大批40多岁原本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突然失业的),家里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
2000年,原本要判10年以上实刑的他,在母亲努力下,最终判三缓四出来了。有一次去他公司楼下看到公告,在他经营下,公司这些年共亏损了2000多万元,这个数字当时带给我的震撼实太大了,要知道那时县里的房子才600多元一平。出来后,他发现原来的一切都变了,亲戚朋友们不再围着他了,军校同学都另谋高就了,家里却只剩下3万元积蓄。
2001年,他去了原来做空调的同行空司上班,家里也终于有了稳定的收入。
2002年,他跟公司老总有些理念不同,申请去了外地成立了XX空调中华地区销售总部,所有公司的开支都是用的自己的钱(赚和赔都算他的)。后来这个糟糕的理念伴随了他整整20年。
2003年,母亲通过父亲同学的关系,赚了一大笔钱,家里的经济总算有了起色,但这也埋下了父亲执念的种子,可能他一直想证明自己才是家庭、整个家族、朋友圈子里最牛的那个人。
2004年-2007年,他在外地负责的空调销售业务没有赚过什么钱,期间又陆续投了20万的洗衣机和40万的电磁炉,也都打了水漂。期间唯一赚钱的可能是他在当地的办公室是自己花钱买的,那几年只要在中国买房没有不赚的。
2008年,他的另一个同行成立家电公司,请他去做总经理,他就结束了外地的业务回到了当地。那年公司刚成立,请了孙俪拍广告,我还去了现场和孙俪照了张合影。
2009年,他又跟老总有分歧,跳槽去了另一家空调公司。
2010年,他在那个公司待了一年不到,决定自己开厂生产空调。那些年母亲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父亲要投100万开厂,投也就投了。
2011年,他在当地的公司经营困难,欠了几十万的债,经朋友A介绍,听说江苏B县的招商条件很好,于是去了B县开厂。B县也确定很扶持他的公司,光银行就给了1000万的贷款,厂房也免了一定期限的租金,同时B县体质内的空调也都从他这里采购。可就这样的扶持力度,他的公司还是在B县开不下去了,2年的时间不清楚亏了多少钱,只知道在这期间母亲又投了将近200万。
2012年,朋友A告他欠了400多万不还,后经母亲和律师取证,发现原本120万的本金,已经还了150万,可朋友A利用父亲不记事、喜欢签字的特点,让他反复签了很多借条。最后法院判了135万。因为这件事,母亲承担了连带责任,同时也和父亲办理了离婚。
2013年,他去了C县,同样的操作,亏损收场。2年多的时间,母亲又投了230万。
2015年,他为了解决资金困难,向朋友B借房作抵押贷款,但因朋友B的房产存在纠纷,贷款一直没成功,最后由借变买,但由于房屋原产权人与朋友B关于房屋还存在纠纷,买卖一直没有顺利进行下去。
2016年,他去了D县,同样的操作,亏损收场。2年多的时间,他军校同学放给了他公司2000万贷款,母亲又投了100万。
2019年,他去了E县,同样的操作,亏损收场,最后因为突发疾病被E县120救护车送了回来。
2020年,他因上文提到的2015年的事,被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刑事拘留,由于刚得过大病取保后审。
2021年,父亲终于消停了一年,但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来要债,其实这几年都是这样。
2022年,他和原来的下属C联系上了,C这两年自己做了空调品牌,想来我们这发展,父亲就又动起了在当地成立销售部门,自负盈亏的念头。母亲不再给他投钱,他又向所有能借钱的亲朋好友都借了一圈,全部加起来100万左右。在任何收益都没有的情况下,租了写字楼,搞装修,买办公设备,招聘员工,开招商会,一顿操作,借来的钱没多久就用完了。
2023年,在完成上述操作后,他接到了外地公安的电话,说他2019年在F县,以交纳装修保证金的名义收了F县装修公司的钱,后来在F县没有落实任何项目也没归还这笔钱,要以合同诈骗罪起诉他。他接到电话后是有点害怕的,用经销商订购空调的钱还了F县装修公司一部分,公安让他去F县把情况核实清楚,把病历、药品等一起带着,方便办理取保候审。正常情况下,他在当地本来就是取保候审人员,是不能离开当地的,如果异地公安办案需要,可以发协查函给当地公安共同取证,所以这种让他自己去F县的要求完全推却。父亲一心想把这件事解决,又觉得自己身体不适合羁押,不顾所有人反对就是要去F县说明情况,而当地的公安居然同意他离开属地。世间的事就是这么鬼使神差,F县的公安原本就是让他去自首的,也早就想好了要把他羁押掉的。父亲的病情2020年时在我们当地不适合羁押,但到了2023年病情和羁押条件都变了。前段时间刚判,人已下监。
我一直觉得,父亲从80年代的天之骄子到如今的监下囚,跟他年少得志有很大关系。他40岁之前太顺利了,年纪轻轻就做了一把手,让他以为自己就应该是那个天选之子,对钱没有任何概念,这辈子没有考虑过家里柴米油盐的事。40岁之前在体制内经营公司,没有系统的管理理念,钱都是上面批下来,国有银行贷出来。40岁之后自己经营公司,还是用原来那一套,他觉得借来的钱都不用还,人家上门要债他就签借条打发,实在被逼无奈就找母亲去要。他每次在一个地方做不下去,都会怪母亲在他公司就差一口气时没有继续投钱。但同时他又会强调,他就是要证明他比母亲能力强,他一定要把企业办成功。
2022年时,他向我借钱我没同意,他发了一段话给我,“你说你宁可让我去旅游拿钱给我,可爸爸不是一个爱玩的人,我连海南都没去过,香港、泰国都没去过。当年我安排公司里的很多人都去过,你舅舅也是我安排去旅游的。当时城建集团让我和县里领导去欧洲考察,我也没去。爸爸是一个实干的人,喜欢从零开始,开创新局面......”是的,他一辈子没怎么好好玩过,他去过中国很多十八钱小地方,都是为了考察是否适合设置经销点,他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和人吃饭喝酒聊企业。
但这些都不是他可以被原谅的原因,他被判刑是理所应当的。他为了自己的创业梦,害得家里人都成了失信人员,很多做小生意的因为相信他借钱给他弄得倾家荡产,这些总得有人来承担。
80年代的军校大学生,县委年轻干部
90年代就开始经营空调、电脑、汽车
真是天胡开局,稀烂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