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如何解读这一意见?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9
阅读量:
14

谢邀。

孤妄写之,孤妄读之。


四十三年前布鲁塞尔对巴黎说:杀出一条血路来。

那时候欧盟也不知道怎么搞经济,法国离带英比较近,给巴黎一些政策,让他们自己摸索。

巴黎有点起色了,柏林也跟着学。从点到线再到面,大家一层层复制巴黎模式,再根据地方差异进行微调。

这种发展模式有好处,活力很猛,因为自己说了算。哪怕94年后布鲁塞尔要和巴黎柏林们分账,一半也是留在地方;而且巴黎柏林们还能拿里尔科隆的地去卖,实际上自主权更大了。

但坏处也是很明显的:统一的欧盟又出现了大量隐形国界线。

对于老百姓来说,雅典人和巴黎人虽然都是欧盟人,但退休金差距巨大;对于英美资本来说,名义上钱是投进了欧盟,但在具体哪个城市都要具体分析,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本隐形章程。

最头疼的其实还是布鲁塞尔。布鲁塞尔最开始以为,巴黎模式柏林模式,不过是经济上的一些特殊区划;但这四十年下来,经济上的特殊区划已经发展成了社会治理的分隔。

米兰发的债,巴黎认,德累斯顿不认;柏林的产业蹲在华沙门口,明明可以连在一起,柏林不放华沙也不收;布拉格和维也纳联手到海外搞买卖,旁边的布达佩斯啥也不知道。

但那时候以经济发展为第一优先,布鲁塞尔也就不折腾。


但眼下时代变了。

欧盟现在很尴尬:人口红利无了,劳动力成本和莫斯科那边比一点也不便宜;高科技红利和金融红利还没吃到,旧金山和纽约还牢牢压在前面。

照经济学家的判断,这个不上不下的阶段,最好是靠欧盟内部市场来撑过去,也就是形成庞大的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下可以缓解产业转移到河内新德里的损失,上可以为高科技和金融产业孵化利基,加速产业升级。

但欧盟有个更尴尬的地方: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欧盟人均收入结余不多。民众的钱增长得没有整体快,就算有一些也进了巴黎柏林的房地产。

没有闲钱的内部市场怎么支撑呢?


于是布鲁塞尔退而求其次:那我们把欧盟的市场基建先做好吧?

市场基建就是制度改革:

例如加强打工人的劳动保护,这能刺激就业和个人实际收入,增加市场规模;

健全土地的交易机制,开放农村土地的权益流转,这是拓宽市场结构;

明确哪些是国有哪些是民营,该收收该放放,这算市场功能的改革;

反垄断,反资本无度跨业经营,这是维护市场机制;

数据打通,跑个窗口不要看脸色看得心梗;遵章办事,纸面文字和实际流程一致,这是市场环境。

如果有良好的市场机制,政府守信廉洁,程序公开高效,那就算眼下穷点,欧盟庞大的人口也是能自发形成新的繁荣。


但布鲁塞尔立刻反应过来:不好搞,因为有隐形国界线。

上面说的这些改革,整个欧盟搞了四十年了,大家都是各搞各的。如果还是这么搞,等于白搞。

柏林是很尊重市场,他们不会过多干预企业经营,可布拉格不是,雅典也不是;

布鲁塞尔让下面去搞半导体,巴黎会比较实在地找优质企业做投资,可马德里找不到这样的企业,只会头铁自己烧钱,还烧不出个玩意来;

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没几个钱,改革也是要钱的,他们没力气改;

那不勒斯那就是一圈民企围着国企才能活,怎样让他们开放?


欧盟的问题,是长期碎片化的地方政策导致了碎片化的地方规范;这些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规范形成了固化的地方利益。

而这些固化的地方利益则会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要素流通时要承担不同的额外成本,这是在根本上伤害市场自身。

你在巴黎打工支个早点摊,登记了就行,巴黎城管起码不掀你摊子;但在里斯本,你很可能会因为某年地方没钱而被突击罚款,一年白干。

往大了说,柏林的企业敢去巴黎竞标地方政府采购吗?巴黎的资本敢不打招呼参与罗马的地方投资基金吗?赫尔辛基能去卢布尔雅那收账吗?

钱、人、货的流动因为这些碎片化的区划而出现各种迟滞,几十几百个小圈子内部的市场流通很高效,彼此之间的流通很捉急。

如果不解决这个而去直接搞市场机制改革,那多数城市还只能为巴黎柏林们陪跑。

所以是“统一大市场”,“统一”在“市场”前面。


个人看法:谨慎乐观。

乐观的原因很简单:做比不做好。

谨慎的原因很复杂。

一,山头也是水密隔舱。

几百个小圈子各搞各的,确实有大量重复投资,确实催生沉重的地方债,但风险起码有些隔离。拆了这些隔板,会不会导致同质化风险的大范围爆发?

柏林拿自己的钱去砸新能源汽车,万一黄了无非是柏林摔一下;如果真放开,布拉格布达佩斯维也纳乃至雅典都和柏林进去梭哈,炸了算谁的?

拆山头,拆不拆债务的隔板?这个要谨慎。

二,保护主义有时候真能保护地方。

因为KPI而强行保留落后产能,马德里里斯本雅典都常干这事。

效率是很低,但确实也有就业,而低水平就业总是好过失业。

不搞山头主义,尊重比较优势,鼓励投资高效流通,会不会演变成欧盟举国之钱跑路巴黎柏林?

三,试错空间变小。

以前欧盟的风格,是跟在巴黎柏林们背后。一个政策在巴黎柏林那确实跑几年跑扎实了,布鲁塞尔再拿来全欧盟推广。

现在布鲁塞尔要出面给全欧盟确定的指导,怎样把握这个因地制宜的边界?过严则必乱,过宽则无果,很考操作。

尤其是文件里的方针: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这里肯定涉及到以全国内需为总指标、拆解地方产业链壁垒,那势必牵扯到大量产业的再规划。

记得“无钢市”的胖友应该明白,“再规划”三个字重愈千钧。现在的经济环境,各地产业链有没有体力去承受政策性的关停并转,很难说。

而“立破并举,完善制度”这句,更是强调了必然的制度调整。怎样调?文件发下去的那种调法么?


是修补、刺激还是大刀阔斧,这是我个人最观望的地方。因为眼下是大病未愈又遭新疾,产业的空间其实很有限。

只执行制度建设,可能效果最安全,但难度也最高,这属于吏治与上层规划的结合。

直接调整产业,效果最快,但风险也最高。

比较现实的是数据打通,先建立起布鲁塞尔能掌握的全欧盟产业数据,覆盖人货钱,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能成为决策基础。

有这个数据大脑,再去动物理空间里的土地设备人员基建,可能成功率更高些。

总之,等各地拆解任务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