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是如何培养新老师的?
目录:
Xdfed师训答一下:
PART1:新师的十堂必修课
PART2:XDF模块化师训理论逻辑和流程
PART3:批课评课要点
PART4:XDF的VPS是什么?
PART5:XDF的七步教学法
PART6:班课家长私聊反馈案例
【新师的十堂必修课】
新师第一课:如何讲好一道题
a.题目被分成了三种类型:记忆类、理解类、操作类。
b.新师需要听课并做笔记,学习每种题型的教学方法。
c.每类题型自选三道,准备10分钟试讲。
d.每次试讲由导师反复批课、磨课,直至达到标准【标准有详细的维度划分】。
e.自行录两遍音频、两遍视频,自检➕提升熟练度。
新师第二课:如何讲好一堂课
a.分别学习引入、讲解、总结、印证的教学基本方法,做笔记并写心得。
b.自行选择暑假课中的一节课的一个小的课堂目标进行10分钟设计。
c.依次10分钟试讲,每次试讲由导师反复批课、磨课,直至达到标准。
d.自行录两遍音频、两遍视频,自检➕提升熟练度。
新师第三课:按vps进行课堂目标拆分
ps:vps全称visible program system,既是一套教学理论,也是一套标准教材。
a.学习目标设置基本方法论。
b.学习vps教材的目标设置的逻辑【春秋寒暑如何划分,每节课如何划分】。
c.罗列自己的暑假课每节课的课程目标,并制作目标层级图。
d.导师审核。
e.按照课程目标进行课堂拆分。
新师第四课:功底提升➕板书设计➕备课磨课
a.刷暑假教材,新师之间对答案,错题讨论。
b.刷市面相关题库。
c.观摩模板课,并根据拆分好的课堂目标自行备课。
d.试讲并由导师反复批课、磨课,至达到标准。
e.自行录两遍音频、两遍视频,自检➕提升熟练度。
新师第五课:如何设计并制作课件ppt
a.听课学习ppt制作方法。
b.组内沉淀的ppt赋能,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地化。
c.导师审核。
新师第六课:使用课件ppt再次试讲、磨课、批课
相关事项同四。
新师第七课:课堂流程学习。
a.学习七步教学法。
b.了解开班群建立的时间节点和逻辑并进行话术制作。
c.制作课前五天群预热活动。
d.制作首课回访话术。
e.按各自所在校区,按不同的学生性格、大概分数、学校情况、预想的出入门考情况进行每节课后反馈话术制作。
如学生性格分为abcd,大概分数位efgh,学校情况ijkl,预想出门考情况mnop。
制作好后,课后反馈可为:aeim或其他不同排列组合。
f.设计课堂互动或课堂活动。
g.设计首课自我介绍。
h.设计结班仪式。
i.设计班规。
j.设计课堂奖惩方案。
新师第八课:校区设备使用。
a.白板笔灌水及预计第几节课需要灌水。
b.电视、投影仪的使用。
c.遇到不同的突发情况到底该跟谁对接。
新师第九课:和家长沟通。
a.学习电话沟通的注意事项。
b.学习面对面沟通的注意事项。
c.学习续班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
新师第十课:行课日行动清单制作。
每天打勾自测是否完成就行~
2更:XDF模块化师训理论逻辑和流程
01新师培训理论逻辑
a.培训对象分类
①按教师年限分:新教师、中生代、大教师。
②按教师类型分:线上、线下、混合模式。
③按教师年级分:两一(初一高一):注重“引入、讲解、解释力”。
两二(初二高二),两三(初三高三):注重“总结、题型、方法论”。
④按上课节点分:入职前、上课前、窗口期。
b.教师发展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针对性的解决新师的问题,不要追求大而全,一定分阶段。
②关注情境阶段:注重课堂设计。
③关注学生阶段:按学生的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讲解方法。
c.新教师存在的问题
①职业化(通识培训):职业认同、岗位认知、职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②专业化(学科培训):教学基本功【自己做对】、教学能力【帮学生做对】、业务能力【教学服务】。
③个性化(网络课程):时间管理(布置工作,且告知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形象管理(班容越小越重要,线上最重要)、工具使用。
d.培训体系逻辑
核心:让培训像大学一样,模块和选必修排列组合。
模块型师训:
①全体必修 ②指定选修 ③自由选修
e.培训内容与评估方式
①学科知识
学科功底——功底测➕教资科目3【刷题提升,测试检验】
学科能力——学科框架➕考试研究➕解释力➕方法总结【培训提升,答辩检验】
磨课批课——课程熟练度➕教资教态【培训提升,批课检验】
②教学通识
教学设计(必修)——进步可视化教学理念➕教学法➕课堂表现力【培训和相关案例提升,批课检验】
教学服务(必修)——家校沟通➕服务项目解读【培训和相关案例提升,答辩检验】
③个人ip与职业化
宣传能力——教师个人产品外宣➕教学效果外化【培训和相关案例提升,测试与模拟检验】
综合能力——日常工作流程与制度➕教师行为准则等【培训提升,测试检验】
f.培训的发力点
规范度——教师行为规范 准确度——系统刷题跟盯
熟练度——标准化磨课批课 精彩度——教学设计培训
把控度——课程模拟演练 亲密度——定制教学服务
g.培训工作的内涵
培是赋能,训是说教。
培训的核心是产生结果,有所改变。
课程培训的标准是有趣有效。
课程培训的收获在于参与感和体验感。
02新师培训流程设计
a.招
①区域端给出所需新师素质模型。
②项目端根据素质模型制定检测标准和测试题。
③将需求和无法培训的内容前置给人力。
核心点: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知道谁能解决。
b.培
①大量且集中的通识培训(早9-晚6)
DAY1:
公司的核心理念体系;公司教师的发展体系;教学设计理论【VPS】;教学设计流程【七步教学法】
DAY2:
我心目中的老师;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生存指南;如何有效备课;教案制作与板书设计
DAY3:
教师成长的七个反思;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课件PPT的制作;如何设计课堂活动
DAY4:
教师角色和教学审美;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如何设计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DAY5:
如何做好学情诊断;如何提升课堂表现力;学员分类与管理;家长会的设计与开展
DAY6:
对培训内容进行卷面形式的测试
新师制作培训答辩PPT
DAY7:全员集中答辩
PS:
新师每日笔记记录上传,填写培训日报与总结
部分培训应采用培训➕实战模拟组合的形式
应制定培训不合格人员比例(合格与否与日常任务完成、测试、答辩挂钩),确定不合格人员的补救方案
②目标明确的学科培训(晚7-晚9)
DAY1:
将新师按学科划分,以教材章节为单元,培训师带领新师梳理所带科目节课的备课方式、授课流程、知识点的讲解方式、题目的分类和讲解方式。
DAY2-DAY3:
内容同上,节奏加快,通过重复让新师熟悉流程,布置作业让新师进行备课并书写逐字稿。
DAY4:
实战演练,以一个小的知识点为例,以10min为界限,抽取多名新师进行演课,并给予点评。
DAY5-DAY6:
重复DAY2-DAY3。
DAY7:
重复DAY4。
此后,以以上7天为一个循环节,于早9-午12进行循环,直至目标章节全覆盖,所有新师全覆盖。
PS:
新师每日笔记记录上传,填写培训日报与总结。
c.磨
以提升熟练度,降低讲台紧张为目的的多轮磨课(下午2-6;持续时长依任务总量而定)
各新师按科目三人成组自行磨课,每章以两遍音频➕一遍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上传(需定好命名方式及上传位置),磨课过程中,培训师自由进入不同教室进行指导点评。
PS:
磨课同时,需伴随布置大量的刷题任务,以提升新师功底。
新师每日音视频上传,填写培训日报与总结。
d.审
在统一磨课结束后,按科目进行批课。
批课结束后,进行全员质检。(需确定质检通过率,及制定日常任务完成和批课的分数占比。)
质检结束后,以培磨审为循环节,将PPT制作与PPT行课、实景课堂批课、课堂展现力提升与课堂活动多样进行融入,从而循环。
循环结束后,进行全员赛课评比。
e.督
在新师带课后进行监督。
PS:招、培、磨、审、督五个环节既是流程,也是重要程度,从前到后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应将培训的重心前置在前三点。
国庆放假闲的没事随便答一下,毕竟这些事都是离职前的过去式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后面没事再写写,先这样了。
感谢观看和点赞,比心。
100赞第3更:批课评课要点
帮助新老师成长,必然要对新老师的试讲提出指导意见。
批课到底批什么?
批课的目的是为了教会新师如何备课,因此,批课逻辑应与备课的流程相符合。
随着当代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娱乐活动日益增多, 刺激形式更加多样,对于课堂学习,学生其实更加在意听课时的“课堂体验感”,这对该时代背景下的学校老师及新东方老师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对我们设计课堂的维度有了参照:不但要有效,还必须有趣!
培训类课程的最核心法则是有效,优质课程=有效+有趣,这里的有趣应理解为广义的有趣,不光是好玩,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有吸引力,吸引力必须服务于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在对课程的设计,而课堂的吸引力来源于对所设计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细节设计。因此批课一批课程设计,二批表现形式。
一批课程设计
- 教学目标清晰吗?
教学目标是批课过程中,新师应能够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到哪些上课前不能做到的事情?如:是否能够更容易的背诵、是否能判断相近只是概念描述的正误、是否能够利用操作方法解题、或是是否能够识别、转化问题并解答?同时,这节课的终极目标,如何拆解成多个分目标。
因此,导师应在听课前让新师陈述本节课教学目标,并在听课后进行判断: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合理吗?
教学边界是批课过程中,新师应能够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即:本节课到底讲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不讲,为什么?
其次,讲解必须准确专业:
“准确”要求授课知识点0错误,尽可能减少上课口误笔误;保证授课的熟练度,不要磕磕绊绊;课堂的应变能力也需过关。
“专业”要求所讲述的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所选题目符合考试考纲,来源于考试真题或校区所在地区的重点学校试卷;其次是讲解过程应抽丝剥茧决不跳跃;每一个知识点和题目讲解都应有自己独到见解和方法技巧。同时,板书应三色笔分明,重难点分明。
因此,导师应在听课前让新师陈述本节课受众群体,如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是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他听课老师可模仿听课学生使绊子,锻炼老师的应变能力。
- 教学逻辑顺畅吗?
这节课,是采用了哪一类逻辑方式进行的呢?是由浅入深还是由已知到未知?是由少到多还是由具体到抽象?或是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概念到应用?由公式到变式?
导师应在听课过程中,应判断课堂是否有逻辑,及所采用的课堂逻辑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 教学检测可行吗?
导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应注意知识讲解过后是否有检测,以及注意题目设置的难度梯度是否合理,是否由简到难的同时再进行挖坑。同时,是否有更加有效,更加高效的检测方式可以替代。
二批表现形式
- 是否进行引入?
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像菜市场的吆喝声一般,它制造了人们购买物品的需求,促使了人们购买的欲望。同理,引入就是制造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批课过程中,导师应判断引入的合理性,如时间占用情况、是否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 是否设置困难?
设置困难的初衷在于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深度思考。此时,困难的设置让学生刚刚产生兴趣的瞬间出现一些“不适”,因此学生必须要开始动脑思考,以及通过和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通过引起不适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导师应注意引入与课程内容的衔接。
- 是否告知预期?
对部分学习欲望强烈,对高分有渴求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知道的是在学知识点在大型考试中的考查形式,或是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因此也应告知学生当堂课的重要性及学习后会收获什么。
- 能否解答问题?
前文提到过对题目或知识点的六种分类方式,并给出了相对于的解决方案。
在此环节,导师应判断:教师所切入的解题角度是否新颖、所使用的解题方法是否新颖、是否易于被学生理解、是否易于学生操作。
- 是否控制练习?
上文已经说到,需要通过不同梯度的题目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做题步骤和做题规范度进行控制。
在此环节,导师应判断:题目是否进行难度控制,是否要求学生控制了做题步骤,是否要求了学生控制了做题的时间,是否控制学生做题的规范度。
- 是否总结陈述?
课程结束后,学生也需要课程学会的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此重申教学目标,在此总结做题方法和操作步骤。
在此环节,导师应判断:教师是否陈述学习目标,是否陈述学习过程,是否陈述解题或记忆方法,是否陈述与后续知识的相关性。
感谢点赞,欢迎交流,比心。
300赞第4更:XDF的VPS是什么?
首先,它是一本教材,XDF的上课教材就名为VPS。
其次,它是教材编写逻辑:设定教学总目标,对目标进行拆分,并注重目标达成。
最后,它是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6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识记、理解、操作、识别、迁移、综合。
新师所接受的VPS培训,既是对教材进行使用说明,又是对教学法的传授,毕竟,没有教学法的课堂都是耍流氓。
下进行详细介绍: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举一个军队训练特种兵的例子,往往有诸多训练方式,且不同的训练方式,对应不同的训练目标。这里列一个表格,方便大家理解。
训练科目 | 训练目标 |
---|---|
长跑、负重障碍跑、单双杠、俯卧撑 | 提升体能 |
枪械、手榴弹、小口径火炮、反坦克炮 | 提升战斗技能 |
各种车辆驾驶 | 提升机动技能 |
跳伞、攀登、穿越雷区、远距离越野行军 | 提升渗透技能 |
观察潜伏、窃听、捕俘、审俘、照相 | 提升侦察机能 |
最终目标 | “能够提升自身能力,随时随地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
不难看出,最终的训练目标,落在了提升士兵能力上。同理,教师课堂目标的制定原则不也应该是提升学生能力吗?
有过新师培训经历的老师都知道,课堂目标的定制其实是新师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新师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将“把本章教材知识点讲完”作为自己能否下课的依据,而没有去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升。有时会致力于“讲更多的解题方法”来“炫技”,从而体现自己的NB,忽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那到底如何判断是否达成目标了呢?这对课堂目标的设置有了新的要求,即:目标应可检测,可达成。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使用虚拟语气造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合并同类项。如何检测呢?出相对应的题目看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就可以了。
这里请分析,下列课堂目标正确吗?
- 讲解5篇科技类完型填空【错误】
- 学习反比例函数的面积问题【错误】
- 讲完10道化学实验题【错误】
- 学生能够正确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正确】
我们已经知道了目标的制定要落脚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且目标需要可检测,可达成,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学生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呢?我再次为大家列一个表格:
学生存在问题 | 知识点和题目特点 | 对应所需能力 |
---|---|---|
记不住 | 知识点需要记住 | 能背诵、默写 |
不明白 | 知识点需要理解 | 能够判断对错 |
明白了但不会做 | 题目需要解题方法 | 能够利用操作方法解题 |
做题方法混淆 | 题目需要先选方法,后使用(有相似题型) | 能够识别问题并解答 |
不会举一反三 | 题目涉及方法外延 | 能够转化问题并解答 |
综合大题无处下手 | 题目综合性强 | 能够解决综合答题 |
目标的制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更何况,每一节课的终极目标,又要拆解成多个分目标,就像上文提到的,特种兵的各个能力提升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实现特种作战。
因此,在备课动作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合理制定好目标;在上课时,我们也应告知学生目标是什么,以及上面表格中学生对此目标所达到的能力。达成目标,是能力的分解,而非知识的分解。
案例分析:以某一片段教学内容为“物理中的杠杆画最小力”为例,教师可对总目标进行拆分,如以“你能识别题目为杠杆最小力问题”作为目标一,以“学会并记住最小力的解题步骤”作为目标二,以“能根据解题步骤做对最小力问题,正确率达到90%以上”作为目标三,从而达成总目标。三个分目标和总目标的结构我们称之为目标层级图。
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备好每一节课的目标层级图,且目标的任务分解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就像一张地图一样,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到底哪一个目标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称之为课堂的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达成目标=你要会A+你要会B+你要会C......】
如何检测目标是否达成?
不妨想象一下网上下载的场景,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个“进度条”,如果看不到进度条,我们总是心里空落落的,事实上,“进度条”的存在可帮助我们清楚的知道距离“下载完成”这个目标多远。对于学生同理:告知进展情况是最重要的一种“反馈”形式,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换言之,叫做帮助学生做成果确认,包括学生题目是否做对,以帮助学生知晓是否达成目标。
成果确认(反馈)并非一句简单的“你们都会了吗?”,而是应与“知识小结”、“检测评估”相挂钩。学生的问题是否解决,要通过行为成就来判断。那到底什么是行为成就呢?其实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
这里,我们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需要达成的行为成就结合起来:“记不住”对应“能否背诵、默写”,“不明白”对应“能否区分和判断对错”,“不会做”对应“能否用操作方法解题”,“不会用”对应“能否识别问题并解答”,“不会变”对应“能否转化问题并解答”,“不会综合”对应“能否解决综合大题”。
以此,类比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就完全应用在了教学之中,关于教学的学生行为成就即:识记、理解、操作、识别、迁移、综合。
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的课堂反馈是否合适呢?
- 完成一个关卡的内容后,老师说:好,接下来我们学第二关【错误】
- 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往下讲【正确】
- 讲完一个关卡内容之后问学生:你们都听懂了吗?【错误】
- 随便抽几个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关于刚才知识点的几个问题。【正确】
所以,在备课动作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实施便捷和有效的检测,以便教学动作的实施。
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果,才能进步可视。
VPS教学法
- 识记
数学中的特殊三角函数的值,化学中的化合价、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虽然来自不同的科目,但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学生去记忆,这便是第一个层级:识记。识记对标学生学习遇到的第一类问题:记不住。
“123,321,三分之根三一根三”,“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耳熟能详的口诀为我们提供了“识记”类知识点的方法:在符合记忆规律的情况下,利用助记手段解决学生记不住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学生符合记忆规律的口诀。
- 理解
以语文中“通感”的修辞手法为例,记住概念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这对标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第二类问题:搞不懂,此时代课教师需要“转化表达”,通过与其他修辞手法进行对比,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增强解释力,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数学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化学中的方程式,以及英语句型也是如此。
- 操作
作为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老师我都听懂了,但是我不会做。这对标了学生学习中的第三类问题:没有方法。以物理中“受力分析”为例,学生即便清楚的理解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但遇到题目时仍旧无从下手,代课教师会给出一句话:一重二弹三摩擦,由此指导学生行为,杠杆做图中的“找点划线做垂线”,三角函数变换中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也是同样道理。此类题型,老师需要给学生可操作,易操作的解题步骤,同时用注意事项来指导方法的使用。
- 识别
相似题型的辨析是学生的又一个头疼点,如物理中“杠杆画力臂”与“找最小力”问题,化学中的“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也如学生常常无法发现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某类题,一定要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这要求代课教师在给出操作步骤,有注意事项两点之外,要讲清楚方法对应题型的明确的识别标志,并用干扰题型进行深化理解。简单而言: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识别=操作+命题标志
- 迁移
初中数学中有“正比例函数”至“一次函数”的迁移,物理中有“水平受力分析”至“竖直受力分析”的迁移,这要求学生在解题方法过关的同时,会分析变式题目的原型,代课教师应讲清楚解题方法的外延。
- 综合
综合答题的解决能力对标这一层级,此类题目的解决,需综合上述五种。
感谢点赞,欢迎交流,比心。
七步教学法
一、课前沟通
设置目的:了解学员情况
操作流程:
①家长群和学生群的建立
②索要新生之前期中期末试卷及答题纸
③发送开班要求及注意事项
复盘评判:
①学员与家长的入群率
②收集试卷的百分比
③开班要求的落实情况
二、进门测(10min)
设置目的:检测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设置内容:上节课的所讲重点内容)
操作流程:
学生完成测试题目,助教巡查学员、手机拍摄学生做题状态,修图并发送至家长群。
复盘评判:
①学员的参与程度
②助教的评判及公示速度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三、授新课:(25min)
设置目的: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
操作流程:
导入(3min)
目的:激发兴趣&易于理解
方式:
透过现象看本质
循序渐进问答式
新旧知识递推式
学科交叉迁移式
讲解知识(17min)
方式:
what—why—how 或 how—why—what(不太常用)
复习知识(5min)
依据讲解程度:
一星:概念识记、背诵、填空、提问、分组
二星:判断正误或使用条件、分组抢答
三星:讲题(让学生讲)
【三星级相关内容参考VPS教学法】
助教群维护
拍摄笔记检查小课间
复盘评判:
①课程推进的流畅程度
②学员笔记的统一程度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四、落实查缺:(20min)
进行限时练习,公布答案并讲解,引导学生红笔纠错,叮嘱学生错题整理
五、出门测:(10min)
操作流程:
助教巡考拍照,拍照内容:评判试卷、口头讲题 、检查笔记
发送至家长群进行群维护
复盘评判:
①学员的参与程度
②助教的公示情况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六、结果公示
操作流程:
成绩公示
成绩对比(看横向排名,,而不是纵向)
成绩点评
笔记展示
查漏补缺展示(红笔纠错)
七、课后监控
操作流程:
任务布置(准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私播课)
监督打卡(提醒,打卡反馈标注清楚)
班课家长私聊反馈案例
中考春季班家长私聊反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