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是如何培养新老师的?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6
阅读量:
14

目录:

Xdfed师训答一下:

PART1:新师的十堂必修课

PART2:XDF模块化师训理论逻辑和流程

PART3:批课评课要点

PART4:XDF的VPS是什么?

PART5:XDF的七步教学法

PART6:班课家长私聊反馈案例


【新师的十堂必修课】

新师第一课:如何讲好一道题

a.题目被分成了三种类型:记忆类、理解类、操作类。

b.新师需要听课并做笔记,学习每种题型的教学方法。

c.每类题型自选三道,准备10分钟试讲。

d.每次试讲由导师反复批课、磨课,直至达到标准【标准有详细的维度划分】。

e.自行录两遍音频、两遍视频,自检➕提升熟练度。

新师第二课:如何讲好一堂课

a.分别学习引入、讲解、总结、印证的教学基本方法,做笔记并写心得。

b.自行选择暑假课中的一节课的一个小的课堂目标进行10分钟设计。

c.依次10分钟试讲,每次试讲由导师反复批课、磨课,直至达到标准。

d.自行录两遍音频、两遍视频,自检➕提升熟练度。

新师第三课:按vps进行课堂目标拆分

ps:vps全称visible program system,既是一套教学理论,也是一套标准教材。

a.学习目标设置基本方法论。

b.学习vps教材的目标设置的逻辑【春秋寒暑如何划分,每节课如何划分】。

c.罗列自己的暑假课每节课的课程目标,并制作目标层级图。

d.导师审核。

e.按照课程目标进行课堂拆分。

新师第四课:功底提升➕板书设计➕备课磨课

a.刷暑假教材,新师之间对答案,错题讨论。

b.刷市面相关题库。

c.观摩模板课,并根据拆分好的课堂目标自行备课。

d.试讲并由导师反复批课、磨课,至达到标准。

e.自行录两遍音频、两遍视频,自检➕提升熟练度。

新师第五课:如何设计并制作课件ppt

a.听课学习ppt制作方法。

b.组内沉淀的ppt赋能,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地化。

c.导师审核。

新师第六课:使用课件ppt再次试讲、磨课、批课

相关事项同四。

新师第七课:课堂流程学习。

a.学习七步教学法。

b.了解开班群建立的时间节点和逻辑并进行话术制作。

c.制作课前五天群预热活动。

d.制作首课回访话术。

e.按各自所在校区,按不同的学生性格、大概分数、学校情况、预想的出入门考情况进行每节课后反馈话术制作。

如学生性格分为abcd,大概分数位efgh,学校情况ijkl,预想出门考情况mnop。

制作好后,课后反馈可为:aeim或其他不同排列组合。

f.设计课堂互动或课堂活动。

g.设计首课自我介绍。

h.设计结班仪式。

i.设计班规。

j.设计课堂奖惩方案。

新师第八课:校区设备使用。

a.白板笔灌水及预计第几节课需要灌水。

b.电视、投影仪的使用。

c.遇到不同的突发情况到底该跟谁对接。

新师第九课:和家长沟通。

a.学习电话沟通的注意事项。

b.学习面对面沟通的注意事项。

c.学习续班沟通技巧和注意事项。

新师第十课:行课日行动清单制作。

每天打勾自测是否完成就行~


2更:XDF模块化师训理论逻辑和流程

01新师培训理论逻辑

a.培训对象分类

①按教师年限分:新教师、中生代、大教师。

②按教师类型分:线上、线下、混合模式。

③按教师年级分:两一(初一高一):注重“引入、讲解、解释力”。

两二(初二高二),两三(初三高三):注重“总结、题型、方法论”。

④按上课节点分:入职前、上课前、窗口期。

b.教师发展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针对性的解决新师的问题,不要追求大而全,一定分阶段。

②关注情境阶段:注重课堂设计。

③关注学生阶段:按学生的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讲解方法。

c.新教师存在的问题

①职业化(通识培训):职业认同、岗位认知、职业基本知识与技能。

②专业化(学科培训):教学基本功【自己做对】、教学能力【帮学生做对】、业务能力【教学服务】。

③个性化(网络课程):时间管理(布置工作,且告知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形象管理(班容越小越重要,线上最重要)、工具使用。

d.培训体系逻辑

核心:让培训像大学一样,模块和选必修排列组合。

模块型师训:

①全体必修 ②指定选修 ③自由选修

e.培训内容与评估方式

①学科知识

学科功底——功底测➕教资科目3【刷题提升,测试检验】

学科能力——学科框架➕考试研究➕解释力➕方法总结【培训提升,答辩检验】

磨课批课——课程熟练度➕教资教态【培训提升,批课检验】

②教学通识

教学设计(必修)——进步可视化教学理念➕教学法➕课堂表现力【培训和相关案例提升,批课检验】

教学服务(必修)——家校沟通➕服务项目解读【培训和相关案例提升,答辩检验】

③个人ip与职业化

宣传能力——教师个人产品外宣➕教学效果外化【培训和相关案例提升,测试与模拟检验】

综合能力——日常工作流程与制度➕教师行为准则等【培训提升,测试检验】

f.培训的发力点

规范度——教师行为规范 准确度——系统刷题跟盯

熟练度——标准化磨课批课 精彩度——教学设计培训

把控度——课程模拟演练 亲密度——定制教学服务

g.培训工作的内涵

培是赋能,训是说教。

培训的核心是产生结果,有所改变。

课程培训的标准是有趣有效。

课程培训的收获在于参与感和体验感。

02新师培训流程设计

a.招

①区域端给出所需新师素质模型

②项目端根据素质模型制定检测标准和测试题

③将需求和无法培训的内容前置给人力

核心点: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知道谁能解决。

b.培

①大量且集中的通识培训(早9-晚6)

DAY1:

公司的核心理念体系;公司教师的发展体系;教学设计理论【VPS】;教学设计流程【七步教学法】

DAY2:

我心目中的老师;教师的核心素养和生存指南;如何有效备课;教案制作与板书设计

DAY3:

教师成长的七个反思;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课件PPT的制作;如何设计课堂活动

DAY4:

教师角色和教学审美;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如何设计小组讨论;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DAY5:

如何做好学情诊断;如何提升课堂表现力;学员分类与管理;家长会的设计与开展

DAY6:

对培训内容进行卷面形式的测试

新师制作培训答辩PPT

DAY7:全员集中答辩

PS:

新师每日笔记记录上传,填写培训日报与总结

部分培训应采用培训➕实战模拟组合的形式

制定培训不合格人员比例(合格与否与日常任务完成、测试、答辩挂钩),确定不合格人员的补救方案

②目标明确的学科培训(晚7-晚9)

DAY1:

将新师按学科划分,以教材章节为单元,培训师带领新师梳理所带科目节课的备课方式、授课流程、知识点的讲解方式、题目的分类和讲解方式。

DAY2-DAY3:

内容同上,节奏加快,通过重复让新师熟悉流程布置作业让新师进行备课并书写逐字稿。

DAY4:

实战演练,以一个小的知识点为例,以10min为界限,抽取多名新师进行演课,并给予点评。

DAY5-DAY6:

重复DAY2-DAY3。

DAY7:

重复DAY4。

此后,以以上7天为一个循环节,于早9-午12进行循环,直至目标章节全覆盖,所有新师全覆盖。

PS:

新师每日笔记记录上传,填写培训日报与总结。

c.磨

以提升熟练度,降低讲台紧张为目的的多轮磨课(下午2-6;持续时长依任务总量而定)

各新师按科目三人成组自行磨课,每章以两遍音频➕一遍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上传(需定好命名方式及上传位置),磨课过程中,培训师自由进入不同教室进行指导点评

PS:

磨课同时,需伴随布置大量的刷题任务,以提升新师功底。

新师每日音视频上传,填写培训日报与总结。

d.审

在统一磨课结束后,按科目进行批课。

批课结束后,进行全员质检。(需确定质检通过率,及制定日常任务完成和批课的分数占比。)

质检结束后,以培磨审为循环节,将PPT制作与PPT行课、实景课堂批课、课堂展现力提升与课堂活动多样进行融入,从而循环

循环结束后,进行全员赛课评比

e.督

在新师带课后进行监督

PS:招、培、磨、审、督五个环节既是流程,也是重要程度,从前到后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应将培训的重心前置在前三点。

国庆放假闲的没事随便答一下,毕竟这些事都是离职前的过去式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后面没事再写写,先这样了。

感谢观看和点赞比心


100赞第3更:批课评课要点

帮助新老师成长,必然要对新老师的试讲提出指导意见。

批课到底批什么?

批课的目的是为了教会新师如何备课,因此,批课逻辑应与备课的流程相符合。

随着当代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娱乐活动日益增多, 刺激形式更加多样,对于课堂学习,学生其实更加在意听课时的“课堂体验感”,这对该时代背景下的学校老师及新东方老师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对我们设计课堂的维度有了参照:不但要有效,还必须有趣

培训类课程的最核心法则是有效,优质课程=有效+有趣,这里的有趣应理解为广义的有趣,不光是好玩,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有吸引力,吸引力必须服务于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在对课程的设计,而课堂的吸引力来源于对所设计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细节设计。因此批课一批课程设计,二批表现形式。

一批课程设计

  • 教学目标清晰吗?

教学目标是批课过程中,新师应能够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做到哪些上课前不能做到的事情?如:是否能够更容易的背诵、是否能判断相近只是概念描述的正误、是否能够利用操作方法解题、或是是否能够识别、转化问题并解答?同时,这节课的终极目标,如何拆解成多个分目标。

因此,导师应在听课前让新师陈述本节课教学目标,并在听课后进行判断: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合理吗?

教学边界是批课过程中,新师应能够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即:本节课到底讲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不讲,为什么?

其次,讲解必须准确专业

“准确”要求授课知识点0错误,尽可能减少上课口误笔误;保证授课的熟练度,不要磕磕绊绊;课堂的应变能力也需过关。

“专业”要求所讲述的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所选题目符合考试考纲,来源于考试真题或校区所在地区的重点学校试卷;其次是讲解过程应抽丝剥茧决不跳跃;每一个知识点和题目讲解都应有自己独到见解和方法技巧。同时,板书应三色笔分明,重难点分明。

因此,导师应在听课前让新师陈述本节课受众群体,如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是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他听课老师可模仿听课学生使绊子,锻炼老师的应变能力。

  • 教学逻辑顺畅吗?

这节课,是采用了哪一类逻辑方式进行的呢?是由浅入深还是由已知到未知?是由少到多还是由具体到抽象?或是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概念到应用?由公式到变式?

导师应在听课过程中,应判断课堂是否有逻辑,及所采用的课堂逻辑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 教学检测可行吗?

导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应注意知识讲解过后是否有检测,以及注意题目设置的难度梯度是否合理,是否由简到难的同时再进行挖坑。同时,是否有更加有效,更加高效的检测方式可以替代。

二批表现形式

  • 是否进行引入?

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像菜市场的吆喝声一般,它制造了人们购买物品的需求,促使了人们购买的欲望。同理,引入就是制造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批课过程中,导师应判断引入的合理性,如时间占用情况、是否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 是否设置困难?

设置困难的初衷在于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深度思考。此时,困难的设置让学生刚刚产生兴趣的瞬间出现一些“不适”,因此学生必须要开始动脑思考,以及通过和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通过引起不适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导师应注意引入与课程内容的衔接。

  • 是否告知预期?

对部分学习欲望强烈,对高分有渴求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希望知道的是在学知识点在大型考试中的考查形式,或是该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因此也应告知学生当堂课的重要性及学习后会收获什么。

  • 能否解答问题?

前文提到过对题目或知识点的六种分类方式,并给出了相对于的解决方案。

在此环节,导师应判断:教师所切入的解题角度是否新颖、所使用的解题方法是否新颖、是否易于被学生理解、是否易于学生操作。

  • 是否控制练习?

上文已经说到,需要通过不同梯度的题目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做题步骤和做题规范度进行控制。

在此环节,导师应判断:题目是否进行难度控制,是否要求学生控制了做题步骤,是否要求了学生控制了做题的时间,是否控制学生做题的规范度。

  • 是否总结陈述?

课程结束后,学生也需要课程学会的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继续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此重申教学目标,在此总结做题方法和操作步骤。

在此环节,导师应判断:教师是否陈述学习目标,是否陈述学习过程,是否陈述解题或记忆方法,是否陈述与后续知识的相关性。

感谢点赞,欢迎交流,比心


300赞第4更:XDF的VPS是什么?

首先,它是一本教材,XDF的上课教材就名为VPS。

VPS:VISIBLE PROGRESS SYSTEM

其次,它是教材编写逻辑:设定教学总目标,对目标进行拆分,并注重目标达成。

最后,它是基于布鲁姆目标分类理论的6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识记、理解、操作、识别、迁移、综合。

新师所接受的VPS培训,既是对教材进行使用说明,又是对教学法的传授,毕竟,没有教学法的课堂都是耍流氓

下进行详细介绍: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举一个军队训练特种兵的例子,往往有诸多训练方式,且不同的训练方式,对应不同的训练目标。这里列一个表格,方便大家理解。

训练科目训练目标
长跑、负重障碍跑、单双杠、俯卧撑提升体能
枪械、手榴弹、小口径火炮、反坦克炮提升战斗技能
各种车辆驾驶提升机动技能
跳伞、攀登、穿越雷区、远距离越野行军提升渗透技能
观察潜伏、窃听、捕俘、审俘、照相提升侦察机能
最终目标“能够提升自身能力,随时随地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不难看出,最终的训练目标,落在了提升士兵能力上。同理,教师课堂目标的制定原则不也应该是提升学生能力吗?

有过新师培训经历的老师都知道,课堂目标的定制其实是新师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新师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将“把本章教材知识点讲完”作为自己能否下课的依据,而没有去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升。有时会致力于“讲更多的解题方法”来“炫技”,从而体现自己的NB,忽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那到底如何判断是否达成目标了呢?这对课堂目标的设置有了新的要求,即:目标应可检测,可达成。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使用虚拟语气造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合并同类项。如何检测呢?出相对应的题目看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就可以了。

这里请分析,下列课堂目标正确吗?

  • 讲解5篇科技类完型填空【错误】
  • 学习反比例函数的面积问题【错误】
  • 讲完10道化学实验题【错误】
  • 学生能够正确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正确】

我们已经知道了目标的制定要落脚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且目标需要可检测,可达成,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学生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呢?我再次为大家列一个表格:

学生存在问题知识点和题目特点对应所需能力
记不住知识点需要记住能背诵、默写
不明白知识点需要理解能够判断对错
明白了但不会做题目需要解题方法能够利用操作方法解题
做题方法混淆题目需要先选方法,后使用(有相似题型)能够识别问题并解答
不会举一反三题目涉及方法外延能够转化问题并解答
综合大题无处下手题目综合性强能够解决综合答题

目标的制定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更何况,每一节课的终极目标,又要拆解成多个分目标,就像上文提到的,特种兵的各个能力提升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实现特种作战。

因此,在备课动作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合理制定好目标;在上课时,我们也应告知学生目标是什么,以及上面表格中学生对此目标所达到的能力。达成目标,是能力的分解,而非知识的分解。

案例分析:以某一片段教学内容为“物理中的杠杆画最小力”为例,教师可对总目标进行拆分,如以“你能识别题目为杠杆最小力问题”作为目标一,以“学会并记住最小力的解题步骤”作为目标二,以“能根据解题步骤做对最小力问题,正确率达到90%以上”作为目标三,从而达成总目标。三个分目标和总目标的结构我们称之为目标层级图。

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备好每一节课的目标层级图,且目标的任务分解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就像一张地图一样,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到底哪一个目标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称之为课堂的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达成目标=你要会A+你要会B+你要会C......】

如何检测目标是否达成?

不妨想象一下网上下载的场景,我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个“进度条”,如果看不到进度条,我们总是心里空落落的,事实上,“进度条”的存在可帮助我们清楚的知道距离“下载完成”这个目标多远。对于学生同理:告知进展情况是最重要的一种“反馈”形式,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换言之,叫做帮助学生做成果确认,包括学生题目是否做对,以帮助学生知晓是否达成目标。

成果确认(反馈)并非一句简单的“你们都会了吗?”,而是应与“知识小结”、“检测评估”相挂钩。学生的问题是否解决,要通过行为成就来判断。那到底什么是行为成就呢?其实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了。

这里,我们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生需要达成的行为成就结合起来:“记不住”对应“能否背诵、默写”,“不明白”对应“能否区分和判断对错”,“不会做”对应“能否用操作方法解题”,“不会用”对应“能否识别问题并解答”,“不会变”对应“能否转化问题并解答”,“不会综合”对应“能否解决综合大题”。

以此,类比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就完全应用在了教学之中,关于教学的学生行为成就即:识记、理解、操作、识别、迁移、综合。

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的课堂反馈是否合适呢?

  • 完成一个关卡的内容后,老师说:好,接下来我们学第二关【错误】
  • 出几道题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往下讲【正确】
  • 讲完一个关卡内容之后问学生:你们都听懂了吗?【错误】
  • 随便抽几个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关于刚才知识点的几个问题。【正确】

所以,在备课动作中,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实施便捷和有效的检测,以便教学动作的实施。

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果,才能进步可视。

VPS教学法

  • 识记

数学中的特殊三角函数的值,化学中的化合价、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虽然来自不同的科目,但有一个共同点:都需要学生去记忆,这便是第一个层级:识记。识记对标学生学习遇到的第一类问题:记不住

“123,321,三分之根三一根三”,“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耳熟能详的口诀为我们提供了“识记”类知识点的方法:在符合记忆规律的情况下,利用助记手段解决学生记不住的问题。老师应给予学生符合记忆规律的口诀。

  • 理解

以语文中“通感”的修辞手法为例,记住概念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这对标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第二类问题:搞不懂,此时代课教师需要“转化表达”,通过与其他修辞手法进行对比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增强解释力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数学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化学中的方程式,以及英语句型也是如此。

  • 操作

作为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老师我都听懂了,但是我不会做。这对标了学生学习中的第三类问题:没有方法。以物理中“受力分析”为例,学生即便清楚的理解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但遇到题目时仍旧无从下手,代课教师会给出一句话:一重二弹三摩擦,由此指导学生行为,杠杆做图中的“找点划线做垂线”,三角函数变换中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也是同样道理。此类题型,老师需要给学生可操作,易操作的解题步骤,同时用注意事项来指导方法的使用。

  • 识别

相似题型的辨析是学生的又一个头疼点,如物理中“杠杆画力臂”与“找最小力”问题,化学中的“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也如学生常常无法发现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某类题,一定要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这要求代课教师在给出操作步骤,有注意事项两点之外,要讲清楚方法对应题型的明确的识别标志,并用干扰题型进行深化理解。简单而言: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识别=操作+命题标志

  • 迁移

初中数学中有“正比例函数”至“一次函数”的迁移,物理中有“水平受力分析”至“竖直受力分析”的迁移,这要求学生在解题方法过关的同时,会分析变式题目的原型,代课教师应讲清楚解题方法的外延

  • 综合

综合答题的解决能力对标这一层级,此类题目的解决,需综合上述五种。

感谢点赞,欢迎交流,比心


七步教学法

一、课前沟通

设置目的:了解学员情况

操作流程:

①家长群和学生群的建立

②索要新生之前期中期末试卷及答题纸

③发送开班要求及注意事项

复盘评判:

①学员与家长的入群率

②收集试卷的百分比

③开班要求的落实情况

二、进门测(10min)

设置目的:检测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设置内容:上节课的所讲重点内容)

操作流程:

学生完成测试题目,助教巡查学员、手机拍摄学生做题状态,修图并发送至家长群。

复盘评判:

①学员的参与程度

②助教的评判及公示速度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三、授新课:(25min)

设置目的: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

操作流程:

导入(3min)

目的:激发兴趣&易于理解

方式:

透过现象看本质

循序渐进问答式

新旧知识递推式

学科交叉迁移式

讲解知识(17min)

方式:

what—why—how 或 how—why—what(不太常用)

复习知识(5min)

依据讲解程度:

一星:概念识记、背诵、填空、提问、分组

二星:判断正误或使用条件、分组抢答

三星:讲题(让学生讲)

【三星级相关内容参考VPS教学法】

助教群维护

拍摄笔记检查小课间

复盘评判:

①课程推进的流畅程度

②学员笔记的统一程度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四、落实查缺:(20min)

进行限时练习,公布答案并讲解,引导学生红笔纠错,叮嘱学生错题整理

五、出门测:(10min)

操作流程:

助教巡考拍照,拍照内容:评判试卷、口头讲题 、检查笔记

发送至家长群进行群维护

复盘评判:

①学员的参与程度

②助教的公示情况

③家长的关注与反馈情况

六、结果公示

操作流程:

成绩公示

成绩对比(看横向排名,,而不是纵向)

成绩点评

笔记展示

查漏补缺展示(红笔纠错)

七、课后监控

操作流程:

任务布置(准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私播课)

监督打卡(提醒,打卡反馈标注清楚)


班课家长私聊反馈案例

中考春季班家长私聊反馈案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