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女子发现自己养的是公猫崩溃大哭」,你养猫时会在意是公是母吗?
年少不知公猫好啊!
在著名动物行为学杂志《应用动物行为科学 Applied Animal Behavior Sciencea》上有一篇名为《不同性别的室内生活绝育家猫在社会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behavior of the neutered indoor-only domestic cat》[1]的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绝育家猫在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有一些比较有趣的结论。
- 公猫更乐于亲近“室友猫咪”,更加社牛;
- 母猫非常不屑于与同性猫咪接触,容易吃醋。
这不是安利你养多猫,而是说这种社牛,是可以衍生到其他生物身上的。
美国国家宠物专业救援人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t Rescue Professionals的创始人Susan Daffron也曾在自己的博客里吐槽过,公猫通常比母猫更加友好。
这或许与性别所承担的职能有关,母猫在野外族群中通常成为群猫的领导者,更加成熟谨慎,而公猫通常在1-2岁性成熟后离开族群走上流浪的道路[2],更加有探索欲和好奇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者们认为这是避免近亲交配导致种群劣化的生存策略。
至少对我而言,爱互动、活泼且粗线条的公猫更适合成为无脑快乐的舍友。
母猫为了喵仪天下,也是不容易。
不同人对猫的性别有偏好,但在对待人类这方面,公猫母猫一视同仁。
奥地利和英国学者的联合研究表明,无论公猫还是母猫,都更喜欢同女性相处[3],学者们认为这或许与女性更加温柔且不会突然抓着猫发神经有关...
当然,鉴于现在大家都普遍爱对猫咪发癫...我觉得男性体型更大所以猫猫觉得更难接近更靠谱一点。
除去性格外,公猫母猫间还有哪些不同?
一是面部特征
通常情况下,公猫会发腮成大脸盘子而母猫会有一颗精致的小脑袋。
像我家的灰仔,人送外号“灰大脑袋”,腮连着脖脖连着背。
而隔壁家的二蛋,典型的母猫七巧玲珑小七巧尖头。
有的人喜欢虎头虎脑,有的人喜欢精致优雅,当然也可以公母双全我全都要。
二是体型
同年龄的公猫要比母猫重3斤左右,前者更容易长成一坨并且膘肥体壮而后者身形更加轻灵纤细。
我家煤气罐的爱好之一,就是用头怼着椅子可劲儿挪,一身腱子肉堪称左旋肉碱猫...
而母猫,更爱静静地蹲在家中较高的位置上,守望领地。
公猫更肉fufu的,无论是抱着、陪睡还是拿来裹脚都更加舒服与实用(?)
母猫更爱一只猫呆着,对于那些长时间在家办公且不喜欢被打扰的人来说其实也很好。
三是绝育成本及术后护理难度
绝育对于养猫家庭及猫的整体收益大于损失,建议在合适的时候做掉。
美国兽医协会(AVMA)的Veterinary Task Force on Feline SterilizationRecommendations for Age of Spay and Neuter Surgery文件中建议不打算繁衍后代的猫在5月龄前进行绝育。
但是国内通常采取较为保守的做法,在6月龄左右进行绝育。
公猫的手术相对简单,把蛋蛋(睾丸)从蛋袋(阴囊)中取出,同时结扎精索和睾丸动静脉,是个mini的小外科手术。
而母猫的手术相对复杂,要打开腹腔并摘除子宫与卵巢,要切开肌肉层所以恢复会慢很多。
也正如此,视医院报价,公猫的绝育手术通常在数百元而母猫则需要上千元。
二者的术后护理难度也是天差地别。
公猫术后一周左右即可拆线,期间戴上伊丽莎白圈,口服外用消毒抗感染,比较简单。
母猫术后两周左右拆线,除去公猫要做的手续外,还得去换药药换料。
当然,现在有免拆线了,加加钱就能上,强烈建议用免拆线!
如果你的时间不是很充裕或者预算有限,公猫的绝育的确更省心一点。
四是易患病有所不同
不同性别的猫咪在易患病上有所不同,这一点经常被人们忽略。
比如在临床上,尿路结石、自发性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公猫发病率就高于母猫[4][5][6][7],养公猫的家庭应多多关注孩子的排尿状况。
母猫的乳腺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公猫,这倒不难理解。
只能说,上帝为喵打开了一扇窗,那势必把门焊死,公有公的代价,母有母的筹码。
选公还是选母,其实也没必要那么纠结
有的人喜欢贴心小棉袄,有的人喜欢独立小傲娇。
适合自己的,才永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