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学爸》?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2
阅读量:
12

影片题材选择很棒,但表达不够好,值得讨论的点在于,鸡娃这个社会现象,而不是电影本身。

影片的主题隔靴搔痒,对父母双方的刻板印象,都在提醒观众,这不过是一部消遣电影。

但影片反应的,却是现如今的真实生活。

有孩子的家庭一定感同身受。再佛系的人,看到自家孩子只会疯玩而同班同学在某一个方面已经小有所成的时候,都不会坐得住。

让孩子再努努力,就成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想法。这也是鸡娃的开始。

本片,没有抓住这一点。从影片名称《学爸》来看,就能看出,本片是为了展现爸爸的伟大,因此,妈妈这个角色就不能着墨过多。主角是单亲爸爸,这样才可以。配角家庭中,母亲充当了野蛮的形象,殴打孩子和丈夫,而丈夫则充当明理和爱护孩子的形象。闫妮饰演的单身妈妈对待孩子则非常严苛,近乎下作。

这种表现方式令人心寒,这是创作者的懒惰与傲慢。我当然知道人物要为主题服务,但完全没有必要将家庭中的妈妈形象塑造的如此不令人喜欢。

最后结局更是令人窒息,反思鸡娃的影片,最后两个一个成绩拿到A+,一个代表学校去演讲…用该反思的标准去赞美孩子,那请问,如果孩子努力以后还没有进步,那家长们还爱不爱?

印度有部电影《起跑线》,也讲的是鸡娃,也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升小的故事。其中的夫妻形象就非常可爱,对于教育主题的升华远远高于本片。它问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人生的终点线在哪里?如果没有终点线,起跑线有什么意义?

《起跑线》中,夫妇两个最终放弃了学位,让孩子回到快乐之中。

本片呢?海报上说,你不一定满分, 我一定爱你。倒头来,影片给的答案,孩子还是满分。

孩子不满分,真的还爱吗?

指责式的中国家长代代相承,令人窒息的鸡娃让多少孩子喘不过气,当今的环境,一个不满分的孩子,只会收获家长的一句,再努努力。

他们不知道终点线在哪里,他们只是想缓解这无从而起却令人窒息的焦虑。

家长与孩子,一样可悲。

《学爸》看到了这个问题,却并不想深入讨论,令人惋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