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为什么怕女人怕到了骨子里?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2
阅读量:
13

《天道》中的丁元英是位智者,智商情商都很高,为何就要害怕那些弱女子呢?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丁元英和韩楚风二人也给出了大概的答案,女人“教不得,斗不得”“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说白了就是无法与女人沟通,女人不讲理。


丁元英的这种感受对于男人,特别是有智慧的男人来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孔夫子二千五百年前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他自己还身体力行,56岁时“出妻”(休妻)。孔子是位讲恕道的智者,秉持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不到忍无可忍,万不得已,孔圣人应该是不会行此下策“破家”的。其门人弟子和子孙们也“亦步亦趋”,纷纷仿效。得意弟子曾参休妻,儿子孔鲤休妻,孙子子斯也休妻。后来的亚圣孟子也要休妻,但被母亲喝住而未遂。


儒家的创始人如此,佛家也是一样。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后,不让女人学他的佛法,认为女人学法,佛法会早毁500年。近侍阿难尊者曾问佛祖“要见女人怎么办?”佛祖说“不要见她们”,阿难问“如果是非见不可的呢?”佛祖说“那就不要和她们交谈。”阿难又问“如果是非交谈不可呢?”佛祖说“那就要保持警觉。”佛祖出家前是王子,至少有二位王妃,他应该是了解女人的。成佛后更是智慧圆满,大慈大悲,提倡众生平等,但为何就和同为人类的女人过不去呢?大概还是因为曾经被女人“摧残”,无法和女人沟通,更无法教化女人。


古希腊时代最有学问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是精神上的残疾人。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推崇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而女人太过感性,当然无法在精神层面与男人沟通。柏拉图定义的爱情就把女人排斥在外,他认为爱情应该是纯精神的东西,与物质和肉体无关,是超越性欲的,女人当然无法达到这个境界,所以柏拉图的爱情是男人之间的精神现象,女人们根本就不配。


纵观人类的历史,那些贤哲们几乎都对女人颇多微辞,而称颂者了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亚、南亚和欧洲人,各地人种,民族文化不尽相同,但他们对女人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文化和环境对女人的影响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还是这个性别本身,是先天的。


有趣的是评价女人最刻薄的却不是男人,而是女人们自己。如果说张爱玲在她的《谈女人》中还对女性充满悲悯之心,苏青则在她的《谈女人》中对女性大有恶毒攻击之嫌了。笔者在现实中了解到的女人对女性的评价和苏青是一样的,说到女人的自私,她们认为:“你们男人还能经常替别人考虑,而我们女人没有一个不是为自己着想的”。谈到女人间的敌意她们说:“女人找女人,除非是闺蜜,否则绝对没好事”。


丁元英认为女人“教不得”,是因为“教”是要交流,是要讲道理的。而女人们往往是凭感觉,并不认可男人的道理。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句女主角的台词“我用我们女人的道理”。而这女人的道理自然不同于男人的,当然就是一个金星一个火星了,等同于鸡同鸭讲。吃过亏的孔夫子在这个问题上总结抽象得很到位“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据说很多丈夫教太太开车时,教着教着两人会打起来,但太太去驾校学习,就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俗话说亲不过父子,近不过夫妻,当然女人就可以随时出言不逊了。哪怕你是“万世师表”的圣人呢。所以丁元英在结婚半年后赶紧离了婚。不愿意继续被女人“摧残”。


另外,丁元英的那句“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障碍”是不对的,形式逻辑是论证,判断,演绎,推理的最严谨最精确的思维方式。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之上的,《平面几何》就是最典型的形式逻辑:由公理(无需证明正确),推导证明出定理,由定理推理演绎出各种结论。它需要假设前提(公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之上的:光速恒定,不同惯性系中物理定律不变。如果按丁元英的说法(当然应该是豆豆老师的)“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那么女人就应该产生出大量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了,而事实是女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极少。


至于辩证逻辑(应该叫辩证法,不能称逻辑),女人们的确不太在行,看一个人顺眼时,这人一切都好。哪天看他不顺眼了,就全盘否定。什么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女人们不讲这个,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但辩证法容易成为诡辩术,以女人死不认错的风格,她们接受辩证法更容易,因为对她们有用。总之,不按牌理出牌,不讲理,不认错,这才是女人,如果再加上能耍泼,那真是没有哪个男人不怕的。


至于“斗不得”,大多数男人认为女人毕竟是弱者,特别是自认为强者的男人。“好男不和女斗”,和女人“一般见识”,男人们还是不屑为的。


女人们太过感性,缺乏理性思维的毛病可以改进吗?这要从女性的生理构造和内分泌来分析。人的精神、情绪是会被身体内分泌的各种激素影响、干扰的。你爱上一个人时,体内的多巴胺会分泌。而荷尔蒙分泌,就会产生性欲,这些都会影响人的理性思维,降低人的智力。女人的内分泌比男性更丰富更复杂,费乐蒙,多巴胺,荷尔蒙,孕激素,催产素等等,都会影响到女人的情绪。所以女人们会羡慕男人很容易集中注意力专注一点,而女人做到就很难。常说的女人“一孕傻三年”和女人经期的情绪不稳定,就是内分泌作用的体现。这就是女人可以在课堂上把逻辑课考出一百分,但现实中女人们还是不讲逻辑的根本原因。用佛家的话就是一个“嗔”字。


如果说女人感性的思维模式产生的是“贪婪和愚痴”,那么内分泌对女人精神的巨大影响产生的就是“嗔”,而对物资和爱的“贪婪”就因此更加彰显,羡慕、嫉妒、恨也会油然而生,当羡慕、嫉妒、恨在以上贪、嗔、痴的系统里反复运行放大,嫉妒和恨的积累就越来越多,这应该才是女人内心“怨憎会”深重的根本原因,这是造物主的作为,佛祖也无能为力,无法超度,更何况丁元英了。


所以丁元英对女人采取了孔夫子和释迦牟尼这两大人类精神导师的态度:既然女人“教不得,斗不得”,那就“敬而远之”,惹不起,咱躲得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