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房贷利率会降到 3.5% 吗?
先上结论:已经不可能再降了,为什么?
降低利率是鼓励有条件的家庭购房,结果却导致了提前还贷。
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社保资金的不足,结果很多年轻人不交社保了。
放开三胎是为了鼓励生育,结果人口却出现了负增长。
高房价为了鼓励年轻人奋斗,结果他们却选择了躺平。
很多人都会疑惑一个问题,还钱还能把银行还破产吗?
答案是确实会的。
按理来说,银行应该希望你尽快还钱,以充裕资金池并支付利息进行高周转获益。
那为什么还款会让银行破产?
原因就是银行并不满足于你按月还款产生的缓慢利息。
比如你借贷100万5.88%的利率,还款周期30年,还款总额220万。
银行要是老老实实等30年,那钱两下就被借光了,不仅利润有限,还要考虑有人不还钱的各种坏账问题。
所以那么银行的实际操作是什么呢?
银行把你这张总金额220万的借条拿到手以后,会把它以150万的价格卖出去,这个售价是以你会老老实实稳定的还款来制定高低,也就是优质贷款和次级贷款。
房贷对银行来说就是优质贷款,你不还,我就把你房卖了,里外不亏。
于是买到这张借条的公司等于直接赚了70万到手,只是这70万需要30年才能兑现完毕,显然他们也等不了30年。
于是他们买了一大堆这种借条,凑了100亿,把这些借条作为一个整体打包投放在金融市场上。
然后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民生发展基金A1
谁都可以来买,标注为低风险,年利率为2.75%,然后很快手里有闲钱的客户群体就买光了这100亿,算上应支付给这些客户的2.75%的收益,净赚10亿到手。但支付给这些用户的钱也不是一下就付清的,所以实际上收益有远超10亿的资金,接下来的事相信大家也能想到。
比如先留下5亿去缓慢支付客户收益,假如可以稳定支付两年
剩下的90亿又可以到银行那里去买借条,买了借条银行又有钱借出去了,借条买到手又可以发基金债券,又会有客户买,客户买完又去找银行买借条,银行又有钱借出去
雪球越滚越大,直到每个人都背负到债务为止。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出来说,我要提前还贷,100万30年220万的总还款额算上违约金,一共还款120万。
可银行已经把这张借条150万卖出去了,买到借条的人把它按220万的价格卖给市场了,现在有人提前还了款,相当于220万的收益不存在了,120万的利润不存在了
要是只是十个人一百人这么干,银行可以闷声吃这个亏,因为利润大兜得住,但是如果100万人都要提前还款呢?
所以,这就是银行为什么不希望你提前还款的原因。
他们的算盘是,老韭菜高息套牢,新韭菜降息买房。这样钱赚到了,房也卖掉了。
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现在的做法是,老韭菜借的钱丢给银行,新韭菜不当了,不玩了,利息再低也不借了。
他们以为老韭菜和新韭菜是两个世界,其实他们就是同一群人。
房子有居住属性和金融属性,居住是体验爽不爽,金融是借来的钱值不值。现在房屋溢价大部分来自于金融属性,但是如果房子不涨了,跌了赔钱了,金融属性没有了,之前借来的钱产生不了增值,那最好的方案就是还掉钱,缩减投资避免更大的损失。
老韭菜不投资,自然市场上没有了新韭菜,要不然在住房自有率超过90%的中国,哪里还有那么多首套首贷的刚需人群。
之前火热时候的刚需,不过是通过离婚,过户折腾出来的投资名额。当然,真的等房结婚的年轻人,也在迅速减少,不是人口断崖了,而是可以不结婚了。
老韭菜不投资,新韭菜不结婚,面对难以回头的房价,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下面这篇文章里昂也不知道还能存活多久,如果有缘看到的就点个赞吧
我是 @里昂先生 个人随笔,喜欢研究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人情世故,分享一些自己的知识与见解,欢迎志同道合者一起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