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著名的历史学家及其著作?
讲一下一些中国史的大家生平和著作吧。
王先谦(1842年—1917年),清末民初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史、子、集各传统学术取得丰硕成果。他治学重考据、校勘。推荐著作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
罗振玉(1866年—1940年),中国近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农学家、教育家。“甲骨四堂”之一。他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推荐书籍有《殷墟书契考释》。
王国维(1877年—1927年),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甲骨四堂”之一,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推荐著作有《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
郭沫若(1892年—1978年),他是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甲骨四堂”之一,著述颇丰,同时争议颇大。主要著作有《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顾颉刚(1893年—1980年),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推荐著作有《古史辨》。
蒙文通(1894年—1968年),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近代“蜀学”传人,经史大师 。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造诣很深,成就甚高。他出经入史,转益多师,形成了自己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格,在思想史、史学史、先秦史、宋明史、古民族、古地理、道教文献整理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推荐著作有《古史甄微》 、《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
董作宾(1895年—1963年),他是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在甲骨学、年代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推荐著作有《殷墟文字甲编》、《卜辞中所见之殷历》。
李济(1896年—1979年),他是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他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其中花费精力最大的是对殷墟陶器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推荐著作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
马非百(1896年—1984年),他是治先秦史的名家,推荐著作有《秦始皇帝传》、《秦集史》、《秦史纲要》。
徐中舒(1898年—1991年),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推荐著作有《甲骨文字典》、《古诗十九首考》、《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的问题》、《论〈战国策〉》。
张荫麟(1906年—1942年),他是中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清华大学“文学院四才子”。他具有多方面的修养,除史学外,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翻译等方面都有相当涉及,其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识见高明,富于现代批判精神,显得规模宏远、约博双精。所以,著名学者谢幼伟说他的专门学科至少有四门:史学、国学、哲学、社会学。推荐著作有《中国史纲-上古篇》。
童书业(1908年—1968年),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代表,山东大学历史系“八马同槽”之一。他专于先秦史,兼治中国绘画史、瓷器史和历史地理。曾与顾颉刚合作写成《春秋史讲义》及古史论文多篇,并且首倡古史“分化演变说”,以上古人物和史迹在传说过程中的分化演变来具体说明古史“层累地造成”的经过,对古史辨派的核心理念经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挥。推荐著作有《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略》、《先秦七子思想》。
杨向奎(1910年—2000年),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教育家。 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先后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学术史、历史地理的研究。推荐著作有《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陈梦家(1911年—1966年),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他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推荐著作有《殷代铜器》、《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蔡器三记》、《尚书通论》。
刘正(1963年—),他的研究专业有商周金文、易学、海外汉学。推荐著作有《青铜兵器文字》、《商周图像文字研究》、《金文学术史》、《商周彝铭学研究史》、《金文氏族研究》、《金文庙制研究》。
杨宽(1914年—2005年),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方面的研究。他先后对中国古史传说、战国史、西周史进行了探索。在古史传说方面,杨宽在顾颉刚“古史层累造成说”的基础上,以神话分化学说对中国古史传说进行了全面考察,系统还原了古史传说与人物的神话本相,深刻揭示了由神话到古史的分化演变过程。 在战国史研究方面,杨宽通过他近半个世纪的探究,系统整理了战国时期240年的史料,拓宽了战国史料的视野,便利了学者深入研究。推荐著作有《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张光直(1931年—2001年),他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史前考古,在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中国文明起源的特点,中国文明的地位问题和史前时代东南沿海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几个问题的阐述中有所建树。推荐著作有《中国青铜时代》。
朱绍侯(1926年—2022年),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推荐著作有《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安作璋(1927年—2019年),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历史学家,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创始人之一,被日本学者誉为“秦汉史之大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推荐著作有《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班固评传》。
许倬云(1930年—),他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推荐著作有《万古江河》、《西周史》、《汉代农业》、《历史分光镜》。
李学勤(1933年—2019年), 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建树。推荐著作有《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
熊铁基(1933年—),他是著名历史学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尤其致力于道家文化的研究。推荐著作有《秦汉官制史稿》、《秦汉文化志》、《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
李民(1934年—), 殷商史专家。推荐著作有《〈尚书〉与古史研究》、《夏代文化》、《夏商史探索》、《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殷商社会生活史》
陈恩林(1940年—),他1978年成为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金景芳先生。推荐著作有《先秦军事制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军事史》、《逸斋先秦史学术论文集》、《白话精评左传纪事本末》。
李开元(生年不详),他师承田余庆先生。推荐著作有《汉帝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复活的历史》、《历史的镜像》。
金景芳(1902年—2001年),他在先秦学,易学,中国古思想文化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方面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注意文献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的结合;第二,注重经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的结合;第三,善于把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密切结合。他的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他是一位有系统的社会史理论的古史专家和思想史专家。如今他的学生在国内先秦史学界形成了学派,号称“金门学派”。推荐著作有《春秋释要》、《易通》《中国奴隶社会的几个问题》、《论井田制度》、《中国奴隶社会史》、《周易讲座》、《孔子新传》、《〈尚书·虞夏书〉新解》。
周天游(1944年—),中国古代史方面有一定的成就。推荐著作有《八家后汉书辑注》、《后汉纪校注》、《两汉复仇盛行的原因》。
阎步克(195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当代历史学研究领域的风云人物,著述颇丰。推荐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服周之冕》。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他是清末民国诗人、历史学家、学者。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也有相当的素养。此外,他还十分注意学习外国史地知识和自然知识。 其写作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小说原理》等文对晚清“小说界革命”有倡导之功,出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更名《中国古代史》)为近代新史学思潮下的第一部章节体史书,影响深著。推荐著作有《中国古代史》。
卢弼(1876年—1967年),他是现代著名藏书家、学者,早岁肄业湖北经心、两湖书院,受教于杨守敬、邹代钧。推荐著作有《三国志集解》、《三国志集注补》。
岑仲勉(1886年—1961年),他在在先秦史、隋唐史、文献学、中外关系、边疆史地、突厥史、蒙元史等多个领域建树卓越。推荐著作有《隋唐史》、《唐史馀渖》、《隋书求是》、《唐人行第录》、《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
陈寅恪(1890年—1969年),他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一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的研究。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推荐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寒柳堂集》。
尚钺(1902年—1982年),他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史的分期是尚钺重点研究的一个领域,史学界以尚钺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论”,与郭沫若的战国封建论、范文澜的西周封建论三足鼎立。推荐著作有《中国历史纲要》。
劳干(1907年—2003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史。推荐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秦汉史》。
陶元珍(1908年—1980年),历史学家。推荐著作有《魏晋史丛考》、《三国食货志》。
何兹全(1911年—2011年),他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史。在史学理论、社会经济史、中国古代兵制、中国寺院经济研究等领域都有开拓性的建树与卓著的贡献,其首倡的“汉魏之际封建说”影响深远。对世兵制、魏晋中军、孙吴兵制、十六国兵制和府兵制前的北朝兵制诸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推荐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略》、《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长孺(1911年—1994年),他是著名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方面的权威。推荐著作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总结其一生研究的通论性著作)。
王仲荦(1913年—1986年),他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推荐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
周一良(1913年—2001年),他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学者,对日本史和亚洲史造诣尤深。推荐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韩国磐(1919年—2003年),是当代中国魏晋隋唐史学科和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史(经济史)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学术带头人,为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推荐著作有《北朝经济试探》、《魏晋南北朝史纲》、《南北朝经济史略》。
马植杰(1922年—2006年),他在三国史上研究成果斐然。推荐著作有《诸葛亮传》、《三国史》。
田余庆(1924年—2014年),他早年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研究工作,曾与金毓黻合编《太平天国史料》,并参加编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后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秦汉史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推荐著作《东晋门阀政治》。
高敏(1926年—2014年),长期从事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与隋唐史的教学与研究,侧重经济史、兵制史、官制史、农战史与简牍学的研究。推荐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南北史掇琐》、《魏晋南北朝史发微》、《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
黄永年(1927年—2007年),他在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古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北朝隋唐史及唐代文学、古典诗词小说的著名研究专家,更在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古籍整理等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古文献学学科的一代宗师。他先后师从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童书业先生,受业名门,学有渊源。推荐著作有《唐史史料学》、《唐代史事考释》。
逯耀东(1933年—2006年),他以研究魏晋南北朝史著名,尤其专长于史学史研究。推荐著作有《魏晋史学及其他》、《胡适与当代史家》、《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万绳楠(1923—1996),他师从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治魏晋南北朝史与隋唐史,为其关门弟子。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宋史,社会经济史等领域的研究。推荐著作有《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魏晋南北朝史论稿》、《魏晋南北朝文化史》。
张作耀(1931年—),历史学家。推荐著作有《中国历史便览》、《中国历史辞典》、《曹操评传》、《曹操传》、《刘备传》、《孙权传》。
朱大渭(1931—2020),对于魏晋南北朝史有很深的研究。推荐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资料汇编》、《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六朝史论》、《武侯春秋》。
吴宗国(1934—2022),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隋唐史领域建树颇丰。推荐著作有《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隋唐五代简史》。
张大可(1940年—),他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的教学与研究。推荐著作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
祝总斌(1940—2022),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统治机构的运行机制。推荐著作有《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八王之乱爆发原因初探》、《都督中外诸军事及其性质、作用》。
潘国键(1949年—),推荐著作有《北魏与蠕蠕关系研究》。
张荣芳(1955年—),中国台湾历史学家。推荐著作有《唐代的史馆与史官》、《唐代京兆尹研究》、《典章制度的总汇——通典》
张国刚(1956年—),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史学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隋唐史、欧洲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造诣颇深,成就斐然。推荐著作有《唐代藩镇研究》、《唐代官制》。
仇鹿鸣 (1981年-),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领域。推荐著作有《长安与河北之间》、《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孟森(1869年—1937年),他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推荐著作有《清史讲义》、《明清史讲义》、《明代史》、《心史丛刊》。
冯承钧(1887年—1946年),他主要研究中外交通史和边疆史,著译等身,是民国时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推荐著作有《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黄现璠(1899年—1982年),他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推荐著作有《广西壮族简史》、《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壮族通史》。
郑天挺(1899年—1981年),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为明清内阁档案的整理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在隋唐史、魏晋南北朝史、音韵学、历史地理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推荐著作有《清史探微》、《清史简述》、《史学名著选读》。
朱谦之(1899年—1972年),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东方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中外思想文化比较学家。推荐著作有《中国音乐文学史》、《中国景教》、《哥伦布前一千年中国僧人发现美洲考》。
向达(1900年—1966年),他毕生致力于中西交通史及敦煌学等研究。推荐著作有《印度现代史》、《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考原》。
钱海岳(1901年—1968年),在南明史上建树颇丰。推荐著作有《南明史》。
韩儒林(1903年—1983年),他主要从事蒙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在突厥史、西夏史、中西交流史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推荐著作有《元朝史》、《成吉思汗传》﹑《元史讲座》。
翁独健(1906年—1986年),他是我国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推荐著作有《蒙古族简史》、《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邓广铭(1907年—1998年),他是中国历史学家、著名宋史学家, 当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学术泰斗,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唐宋辽金史的研究。推荐著作有《辛稼轩年谱》、《岳飞》、《宋史十讲》、《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吴晗(1909年—1969年),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推荐著作有《朱元璋传》、《明史简述》、《读史札记》。
王锺翰(1913年—2007年),主要研究领域清史、满族史。推荐著作有《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清史补考》、《中国民族史》。
何炳棣(1917年—2012年),他在社会史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推荐著作有《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
黄仁宇(1918年—2000年),他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推荐著作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放宽历史的视界》。
漆侠(1923年—2001年),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和宋史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对中国封建社会分期、中国农民战争基本理论、宋代经济在封建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对于宋代政治、经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巨大。推荐著作有《宋代经济史》、《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龚书铎(1929年—2011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推荐著作有《清代理学史》(主编)、《清嘉道年间的士习与经世派》。
李文海(1932年—2013年),他是近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行者之一。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推荐著作有《中国荒政全书》、《清史编年》、《清通鉴》(与戴逸合编)、《清代官德丛谈》
顾诚(1934年—2002年),他兴趣广泛,既对中外历史多有涉猎,又学有专门,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明清史专家。推荐著作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
萧启庆(1937年—2012年),他的专长为辽、金,元史、蒙古史、中国近世社会史、中国军事制度史。推荐著作有《西域人与元初政治》、《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硏》、《元朝史新论》、《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硏究》、《元代的族群文化与科举》、《元代进士辑考》、《九州四海风雅同 : 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与发展》。
戴逸(1926年—),他早年从事中共党史教学,后进行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执教同时,潜心研究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问题,均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推荐著作有《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
冯尔康(1934年—),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清史、中国社会史暨史料学的教学与研究。推荐著作有《雍正传》、《清人社会生活》、《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曹雪芹和<红楼梦>》、《清史史料学》。
陈梧桐(1935—2023),明史方面的专家。推荐著作有《洪武皇帝大传》、《晚明悲歌》、《明史十讲》、《中国文化通史(明代卷)》、《古代民族关系论稿》。
樊树志(1937年—),他的治学方向主要是对于明清社会经济史领域的关注,在土地关系史、赋役制度史等领域内相继有重要论著发表。推荐著作有《晚明史(1573—1644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
王曾瑜(1939年—),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宋史研究专家。专业从事宋辽金史研究。推荐著作有《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宋朝兵制初探》、《辽金军制》。
张邦炜(1940年—),在宋史研究方面成绩斐然。推荐著作有《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宋代婚姻家族史论》、《宋代政治文化史论》、《宋代文豪与巴蜀旅游》(与他人合著)。
李治亭(1942年—),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兼及明史。推荐著作有《吴三桂大传》、《中国漕运史》、《清康乾盛世》。
商传(1945年—2017年),主要研究领域是明史。推荐著作有《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志》、《〈明太祖实录〉三修本的评价问题》。
虞云国(1948年—),主要从事宋史和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目前正在从事宋代中层政权结构与社会风俗文化的研究。推荐著作有《细说宋朝》、《宋代台谏制度研究》、《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
卢建荣(1949年—),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中古和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兼及法国近代社会、文化史。推荐著作有《咆啸彭城》、《飞燕惊龙记》、《铁面急先锋》。
邓小南(1950年—),历史学家邓广铭教授之女,在宋史方面成果颇丰。推荐著作有《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方志远(1950年—),他的研究领域为明代国家制度与社会进程、明清江西商人与地域社会、明代市民文学与社会思潮。推荐著作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
赵冬梅(1971年—),主要研究领域在宋史。推荐著作有《大宋之变》、《千秋是非话寇准》、《文物之间:北宋武官选官研究》、《武道彷徨》。
陆心源(1838年—1894年),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推荐著作有《唐文拾遗》、《宋史翼》。
洪钧(1839年—1893年),他开了中国史学界利用外国资料研究元史的先例。推荐著作有《元史译文证补》。
赵尔巽(1844年-1927年),他曾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推荐著作有《清史稿》。
柯劭忞(1848年-1933年),柯劭忞博闻强记,治学广博,于经史、诗文、金石、历算等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后人誉为“钱大昕后第一人” 。尤擅史学,精于元史。所撰《新元史》,被认为集五百余年各家研究之大成,被北洋政府列入正史,称第二十五史。推荐著作有《新元史》。
屠寄(1856年—1921年),清末民初著名的历史学家、史地学家、蒙古史学家、骈文作家,书法家。推荐著作有《蒙兀儿史记》。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他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推荐著作有《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
陈垣(1880年—1971年),他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推荐著作有《元也里可温考》、《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通鉴胡注表微》。
蒋廷黻(1895年—1965年),他是南开大学历史系的创建者,最早开始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他提出了建立研究和写作中国外交史的新标准,形成了区别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新学派。推荐著作有《中国近代史》。
陈旭麓(1918年—1988年),他在中国近代史方面成就颇高。推荐著作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胡绳(1918年—2000年),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推荐著作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郭廷以(1904年—1975年),他毕生致力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培植大批史学人才,为现代史学著名先驱。推荐著作有《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李新(1918年~2004年),是我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专家。推荐著作有《中华民国史》。
金冲及(1930年-),著名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主要研究辛亥革命和中国现代史。推荐著作有《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毛泽东传(1893—1949)》、《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毛泽东传(1949—1976)》、《陈云传》、《李富春传》。《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辛亥革命史稿》(四卷本)、《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论清末的立宪运动》。
朱维铮(1936年-2012年),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推荐著作有《走出中世纪二集》《重读近代史》《音调未定的传统》《近代学术导论》。
侯仁之(1911—2013年),长期从事城市历史地理、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推荐著作有《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学四论》和《北京历史地图集》。
史念海(1912-2001),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专家,关于黄河流域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颇丰。推荐著作有《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与顾颉刚合著《中国疆域沿革史》。
谭其骧(1911—1992年),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史和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做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湖泊、海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建树颇多。推荐著作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葛剑雄(1945年—)是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推荐著作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
辛德勇(1959年—)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兼事地理学史研究。推荐著作有《隋唐两京丛考》、《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中国历史地理与地理学史研究》和《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