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上了985还会这么焦虑?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7
阅读量:
13

因为985也好,211也好,只是别人为你设置的游戏和规则。只要有需要,985可以量产,硕士,博士都一样,供不应求就稀缺,供大于求就贬值。核心都是,招多少,计划培养多少,就有多少。

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当然会焦虑。

对社会的认识不应该从进入社会才开始,而是要在学校时就非常清醒地思考,因果循环,利益相关,什么是别人,什么是自己。

毕业多年,我最羡慕的不是那些成功的做题家,而是没有被泯灭生气的人,哪怕他们从小到大被视为学渣,除了学习什么都好。

现在所有的大学公众号,都在推送学霸,标准化学霸,绩点➕学生干部经历➕社团活动➕个人爱好,随机组合。让其他看似平庸普通的学生每次都带着倾慕点开,带着愧疚关上。

事实上,这是学校的kpi,学院的kpi,是他们工作成绩的体现,不是你的,甚至可以说,与你无瓜,你无须为别人的优秀而汗颜,更无须为自己不是标准化的优秀而自卑。

人不是流水线上完美而统一的商品。

你最需要知道的,是你是谁,要做什么。

其实这也是一个人一生避免痛苦,避免内耗,完成高质量人生的母题。却没人告诉你,你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去探索去寻求这个命题。

我有一位领导,他从小喜欢历史,然后他学了历史,研究历史,沉迷历史,事业出色,为人沉稳。历史就在他的气质里。虽然他出身贫寒,但现在也评了副高,中产以上,而且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远超一般人。

反观另一位领导,靠家里安排荫蔽,一路混到这里,业务上经常露底,难以服众。听说他一开始也并不想从事现在的工作。

还有一位大学同学,成绩中上,但极富个性,言辞犀利,喜欢的东西可以玩成大神,一两手特长练至化境。第一次去某央媒实习,就被留用,直接放弃考研。

我们的教育鼓励机制,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评价,而不是对一个独立生命个体的发掘与肯定,你只会因为循规蹈矩而被鼓励。

但进入社会以后,没有人会给你设置标准。社会竞争就是原始而无序,规则,潜规则,重峦叠嶂,险象环生。

趁早开始探寻自己,或者被社会重拳出击。

多探索生命的母题,少纠结一时的得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