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用一点,充一点,对电池有损坏吗?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26
阅读量:
11

你这样的充电状态反而对电池更好。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不需要也不喜欢每次使用都深充深放,频繁浅充浅放其实更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

上图是某锂电池充放电深度和循环寿命的关系。横坐标为循环寿命,纵坐标为电池可用容量。DOD表示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如DOD 25%表示电量从A%用到A%-25%,比如从75%用到50%。100%就是一次完整的深充深放,即俗称的用光再充、充满再用。从图中不难看出,浅充浅放可以大大延长电池的寿命:

  • 满充满放,循环寿命300次;
  • DOC 80%(比如SOC保持在10%-90%),循环寿命约500次;
  • DOC 50%(比如SOC保持在30%-80%),循环寿命700-800次;
  • DOC 25%(比如SOC保持在50%-75%),循环寿命1600-2600次。

PS:这里说的循环寿命次数仍然是以累计用完100%电量才算1次,而不是你真正的充电次数。假如你每天充25%,那么充4次才算一次循环。以电量80kWh的电池为例,满充满放,相当于可用电量为30080=24000kWh;如果每天都是25%的浅充钱放,相当于可用电量为160080=128000kWh。

反过来说,同样用过500次循环的电池,深充深放的容量衰减程度要比浅充浅放少。随用随充,少食多餐,对电池更好。我手上有两个实例:

1.我现在的水果机是2020年底买的,第一年总是习惯性充满,用到40%以下再充,一年下来电池健康度就掉到96%。后来开始有意识地把电量保持在50%-80%,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到30%以下,不充到85%以上。目前两年半了,电池健康度还有95%。我老婆同款水果机,比我晚买半年,但是经常用到30%以下才充,睡觉前不管剩多少都插上电,早上起床再拔,现在电池健康度只剩84%。

2.我的雅阁混动,行驶中电池总是随时在充放电之间频繁切换,而且最大充放电深度基本都在40%以内。高速100-120km/h巡航的时候更极端,充到4格电(满格10格)就自动熄火切到纯电状态,跑掉两格电发动机重启,充回4格再熄火……如此循环,显然工程师也觉得少食多餐比饥一顿饱一顿对电池更好。


充满/用光都伤电池

以锂电池的电化学特性来说,高电量时充电速度受限,放电功率高,低电量时行驶动力受限,充电功率高。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车的动力电池充到80%电量之后充电速度就大幅退坡,95%以上更是进入涓流状态。反过来,当电量低于20%时,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就远远达不到加速测试中的亮眼表现,低于5%时甚至只能龟速行驶。当电量越接近50%,则充放电性能越均衡,动力好,充电也快。我自己给它取个名叫“掐头去尾原则”。如果长时间(个把月甚至更久)不用车,还要避免低电量(≤20%)或者高电量(≥80%)存放,否则也会有损寿命。这一点在绝大多数混动车和纯电车的说明书上都能见到。

我自己的笔记本就是个反面教材:90%的时间都是插着电源用,偶尔用一下电池的时间也不超过两小时/次,但长期满电不用,6年下来电池还是衰减了22.5%,已经达到报废标准了。


和纯电动相比,混动在这两方面就做得很好。因为不用追求极致的纯电续航,厂家可以把电池管理的重心进一步向寿命倾斜——主动限制充满和用光。比如比亚迪的PHEV,系统的保电逻辑只允许电量在25%-70%调整,只要不是超长下坡或主动插电,电池永远不会充满,电量低于25%时又会强制启动发动机保持电量。尽管电池不如纯电动车大,但寿命并不比纯电短。

还是说我的雅阁混动,它的标定策略是,先把电池总电量封印了一半,实际可用部分只有0.7kWh(10格)左右;既不让电量用到2格以下,也很少充到8格以上,日常使用范围也就是35%-65%的SOC,充放深度30%以内。这车电池总共就1.3kWh,一次完整充电循环也就能跑三四公里,厂家却敢质保10年20万公里,算下来至少是五六万次的循环寿命,大概率就是这种电池管理策略的功劳。

总之,你这种用法,反而是电池更喜欢的,如果你还同时把SOC控制在25%-75%之间,可能车都报废了电池还有90%的容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