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汉服是被刻意制造出来以用于区分民族并严重破坏民族融合”这种不良观点?
明《殊域周咨录》·卷一·东夷:“国度尚存周礼乐,人文犹守汉衣冠。”
《辽史•志》卷二十六 记载:汉服,黄帝始制冕冠章服,后王以祀以祭以享。夏收、殷冔、周弁以朝,冠端以居,所以别尊卑、辨仪物也。厥后唐以冕冠、青衣为祭服,通天、绛袍为朝服,平巾帻、袍襕为常服。大同元年正月朔,太宗皇帝入晋,备法驾,受文武百官贺于汴京崇元殿,自是日以为常。是年北归,唐晋文物,辽则用之。左右采订,摭其常用者存诸篇。
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有关汉服的史料有很多,汉服一词早就存在,所谓“汉服新造词”观点的人未免太偏激了,连史料也不看。
但必须直面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汉服概念或许同以前有些不一样。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简牍:“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汉服的概念确实在发生改变,但汉服的概念并不是凭空捏造,现在的汉服概念是比以前要大的,现在的汉服概念是对以前的完善和填充,更像是对历代汉人所建的王朝,汉人所穿的衣服的一个总结,所以现在的定义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也是现在汉服成体系的原因,所以汉服并不是单一的服装款式。
称汉服为古装的,我想你们理应先称“和服”“韩服”等这些都是古装。
参照小日子寒国,其实他们的传统服饰体系也是近代才正式提出,总结的(有经过改良),他们的可以是“和服”“韩服”,到汉服这里就是古装了?
至于因为汉服破防这件事情,我曾经问过我身边苗族和土家族的朋友,他们给我的回复分别是:(为了保证他人隐私,我不写人名且内容概括了的)
苗族的男生:“汉族的服饰我也不大清楚,你们的历史这么多应该是有自己传统服饰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官方不重视。其实这些我不太了解,看你发来的截图,为什么大家要因为这些吵这么凶?汉族人穿自己的传统服饰是应该的吧?”
土家族的妹妹(是汉服的狂热爱好者):“得了吧,别听他们乱扯,汉服很好看,坚持你们的传统。我听说外国在中国有水军,你们被带节奏了?坚持住啊,肯定是寒国人,他们最喜欢偷文化了……(下面都是她骂寒国人的话,我就把剩下的删掉了)”
还有几位表示对此不作评价,不喜欢汉服,也并不诋毁它。
其实真正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并不关心这件事情,也没有觉得冒犯,因为这没有触碰到他们的利益,反而觉得新奇。他们也是学中国历史的,也接受民族团结的思想,他们知道汉族人的历史有多少,有多丰富。因为汉服破防的,说什么威胁民族关系的,是什么成分我不说。
以及“现在汉服是以前贵族穿的,怎么不穿平民的?”这种言论。
我想说的是,欧洲文艺复兴节上,日韩节日中他们穿的传统衣服也没有几件是以前平民穿得起的。
我想说的是,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目的不就是让一个又一个的人民穿上以前穿不上的,过上以前过不上的生活?现在随便一个平民百姓几百块就能买到好的,美的,喜欢的东西(几百块是能买到汉服的),这也是社会发达和进步的表现。
因为社会进步,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逐步变成了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河南卫视进来大受欢迎的原因。
淘宝是有平民衣服的,你要穿也可以去买,没人强迫你穿汉服或穿哪种类型的汉服。
最后,这场由民间自发的汉服复兴运动已经持续十几年了。
这期间,是汉服小姐姐被认为穿和服,被当众扒衣服;这期间,是穿汉服被骂奇装异服;这期间,是穿汉服被某些国家的国民抨击并抄袭指责
但是这期间,是无数人愿意了解和发展汉服。
从开始的几十人几百人到现在的不完全统计的近百万人;从官方以前以满代汉到现在宣传时逐渐用汉衣冠取代;从不被理解到现在洛阳西安等等城市里穿汉服的身影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汉服,了解非遗,了解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除大陆外的同胞们也在努力。
是台湾举办汉服节,出了越来越多的汉服节目;海外的汉服社举办的汉服介绍和参与活动越来越多;唐人街的新春佳节日汉服随处可见;是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是中国汉服走进欧洲文艺复兴节,走进法国博物馆展览。
你需要知道的是,穿汉服在有些景点可以免费进入,汉服等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洛阳西安的推动发展目标之一,如果中国高层认为汉服会造成民族不合的话,你今天就不会看到这样的局面了。
其实大家心里跟明镜一样,今天不管你怎么看,还是我怎么看,在座的诸位都已经无法阻挡这场轰轰烈烈的汉服运动了。
汉服复兴,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