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施法前需要咏唱?
反对一些认为魔法咏唱是“跟元素做交易”,“给定坐标”这种答案
因为你们天然地认为,我向你发射一个火球,跟你发射一枚导弹是同一类行为。
其实不是。这种把施法的过程解释为祈祷+定位的说法,本质上是违反逻辑的。真正的施法不是这个过程。
所以我在这里跟据我所学到的内容详细讲解一下施法的原理。破除迷信,从我做起。
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需要给大家普及一下魔法原理,接下来我将会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
首先要解释一下什么是“魔法”。
我们姑且使用这个名词,因为在你们的视角中,“魔法”是超越了你们认为的世界法则或者叫客观规律的,其实魔法仍然被包含在世界法则之内,只是不在你们的物理学规律中,而是拥有其独特的规律,仿照名词我叫它“魔理学”。但其本质,还是超越不了我们的哲学框架,也就是它的运行在哲学上仍然是跟物理学世界是统一的。
简单来说,根据魔理初级教材的说法,魔法其实是施法者魔力的具现化。
这其实是符合哲学上对于行为的分析的,即魔法的本质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符合了
“客观能力”+“主观行为”=“行为结果”
通俗地说:好比你很有力气,拿起一块石头扔出三十米。这个扔石头的过程,就是你的力气的体现。
你的力气,这是你的能力。你的“扔”这个动作,就是你的行为,“石头飞了出去”就是结果。
魔法也是一样,你的魔力就是你的能力,你咏唱的过程就是你的行为,一个火球飞出去,这是施法的结果。
“火球术”作为一个施法结果,它对应的是一个施法的“行为”。
还以扔石头作比。
有的人扔石头扔很远,有的人却很近,因为什么?
很简单,要不是你没力气,要不是你动作不对。
扔石头都知道,要用腰带动手臂甩出去,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出手。这个说难不难,这是人的本能,但一个两百多斤的壮汉随手一抛就能扔很远,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动作再怎么标准也不可能达到,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所以是“扔”这个行为,导致了石头飞出去。不管这个行为具体是什么样的。
同理,“咏唱”只是施法行为的一个表现,不代表这个行为本身。
初学的法师学徒必须很努力才能释放一个成功的火球,高阶大魔法师根本不用咏唱抬手就可以扔出一个,这就是法力差距,足以弥补行为上的差异。
所以结论是,施法需要咏唱,但不是必须。
说这么多本来已经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了,但这种哲学层面意义的解答好像不太能使你们了解魔法学的原理,下面我再详细讲一下咏唱这种行为的意义。
收腹是勒紧小肚,提臀是要把药箱卡住,斜视是要看清果树,这边加压,这边喷雾
连本山大叔都会分解每一个动作的意义所在,我当然也要给大家说明白了!
在解释咏唱之前,我要先解释一下魔法原理。
魔法是一种能力,是人或者别的施法主体,把元素具现化的一种方式。
对,魔法的所有表现,其实都是元素的具现化。
通俗地说,就跟我们用力把铁丝窝成铁圈一样,“窝”的这个动作,就是制作铁圈的方法。我们当然也可以把铁圈掰直,但不管是“窝”还是“掰”,本质上都是动作。即:
动作+铁丝→铁圈
火球术呢,按道理则是这样的:
魔法+元素(火)→火球
道理是一样的,但本质区别在于,“窝”这个动作,我们只能改变现实物体,我们要一个铁圈,必须先有铁丝。而魔法相比于力量多了一个过程,就是先获得“元素”。
所以其实是这样的:
魔法→元素(火)→火球
什么是“元素”呢?我们自然会想到火元素、水元素这种,但元素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按照标准说法:
元素是世界能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差异的不同形态。
其实元素的本质就是“能量”。这个能量是世界提供的,就跟“重力势能”一样,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本身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
既然这个世界充满了能量,魔力改变能量的结构和性质,从而造成跟世界客观能量的“差异化”,这个“差异化”的不同差异方式,就形成了你们通常理解的“元素”。
不好理解的话,打个比方:水是天然存在的,你从湖里舀出一杯水,你也可以把它加热获得一杯热水,你也可以把它冻成冰块,那么这一杯热水,和这一杯冰块,就是你对水做的不同的事情。水就是水,这一湖的水你直接用不了。你能用的,只能是这“一杯水”,或者“一杯”“热”水,或者“一块冰”,那么这“一杯水”对于这个湖,就形成了差异,只有这个差异才是可以被使用的。
说回到元素,元素就是这样一种能量的差异化,有的把能量做成火,有的把能量做成冰……先形成元素,然后再塑造元素的形态,比如火球、火龙、火雨……
根据能量被改变成的不同形态,元素分为了火、气、土、水四种。
这些元素形态的特点,是因为接近于世界上存在的这四种物质,才以此命名。
请注意,“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魔力”则是蕴含着“意志”,用你们的话说叫“主观能动性”。但本质上两者仍然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就是可以塑造“元素”,只是能量是外因,魔力是内因。这个“内”,就是施法者的意志。
那“意志”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对,“意志”仍然是一种元素,就是精神的元素,或者说“灵魂”“生命”,一个东西。
那么咏唱行为的本质,就是把施法者的精神力量,与世界的能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另一种元素并塑造其形态的过程。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会理解到,如果我做一个火球的话,需要两种条件:一个是世界的基础能量,一个是施法者的精神能量。
注意这里的精神力量,并不完全等同于魔力。魔力是精神力量提炼之后,作用于世界的能量。
两者虽然都客观存在,但想要结合并形成与世界的“差异”,那么则需要将能量大量地集中与转化形成足以完成的魔力,具体步骤为:施法者先提炼自己的精神力量,形成“魔力”,然后再将魔力注入世界,塑造元素。
咏唱就是提炼,控制自己精神力量的过程。
然后再说说咒语,也就是魔法书中教授的咏唱的方式。有些人看了上面的解释后会觉得,我既然控制我自己的精神,那为啥要教授魔法咒语呢?我自己默默提炼不行吗?我随便念点什么不行吗?甚至有些动物也会释放法术,它们咋就不咏唱呢?
这个明显就是不会魔法的人的臆想的问题,因为总觉得人的精神百分百属于自己。其实当然不是了,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客观的元素之一,人可以使用但不能操控,你连做梦都控制不了,你还控制它来使用魔法?所以施法者仍然要遵循魔法的规则来使用自己的精神力量,而这个规则,就是“言灵”。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语言”。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灵魂互相进行沟通的工具。当然动物也有叫声来表达一些意思,但无法像人类一样做到精确而清晰地表达各种思想与情感。那么这个语言,相当于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精神的物质化。再通俗一点,就是你可以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使他人感受与理解,这个时候这个原本属于你自己的思想就变成了一个客观的实体,虽然这不像路边的石头一样你能看到摸到,但你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那它就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咒语就是这个原理,将自己的想法,用特定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得表达出来的东西实体化,从而形成魔力,魔力再通过使用,形成元素形态,从而形成魔法。
那么咒语的准确性,其意义就在于此,就是你要通过准确的咒语,精确地控制你的精神力量,从而使用魔法。当然这是对于初学者而言,随着你深入地学习,逐渐掌握了咒语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你可以逐渐使用自己的咒语,来表达你的魔力,从而创造属于你自己的魔法。
所以再回到前头说到咏唱,咏唱咒语是表达你的精神力量从而实体化的过程,魔法使用越是熟练,那些初级魔法对于施法者而言是一个简单的表达,那么即使不通过咏唱咒语,靠行为甚至只靠精神力量本身就可以使用魔力。
先说这么多吧,基础魔法理论确实很枯燥且对于“麻瓜”(姑且这么称呼吧)不太好理解,我也是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说法来解释,当然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还要去翻看教材原著并系统学习
评论区有提到精灵魔法,或者叫德鲁伊魔法,我再来解释一下德鲁伊吧。
首先要说明的是,德鲁伊确实是一种信仰,但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崇拜神明,从神明那里获得力量,都说了那是封建迷信。这里信仰信仰的是生命准则,是一种原则或基本理论,因为德鲁伊魔法就是构建在这个理论之上的。
要解释生命准则,咱们先回顾一下上文说的内容:元素是世界能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差异的不同形态。
所以说,只要有差异,那其实就可以被称为一种元素。上文说灵魂生命本质上也是一种元素,就是这个意思。比如一无所有的荒漠中的一颗草,这个草就是生命元素的表现。
元素魔法,本质上是在构建这种能量差异,就好像在平静的湖水中搅动漩涡一样,那么根据构建的方法和差异形态不同,元素魔法分成各种属性。
火系魔法是能量的聚合,气系魔法是能量流动,土系魔法是能量的震动,水系魔法是能量的重组。
当然要细分就更多属性了,或者也有其他分法,比如有的理论将雷电系从气系单分出来,冰系从水系单分出来等等。
所谓能量重组,是所处环境的能量,将其重新组织之后形成水。这个重新组织就很微妙,因为这是一个比较依赖于环境的术。因为现实的水也是水,本质上也是元素,所以水系魔法在水多的地方更得心应手。
那现实的水跟施法产生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作为水系的水是一样的,但现实的水是元素的稳定态,施法则是制造元素、维持元素、使用元素,所以施法所制造的元素是不稳定态,一旦不能维持施法,元素能量又会回归到环境能量中,从而元素消散。当然现实中的水面作为稳定元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吸引环境能量进行同化,也会向环境能量散逸。
回到德鲁伊的生命魔法。因为生命本质上也是元素,那么这个元素其实也是在向环境散逸能量的。德鲁伊魔法就是在将能量重组为模仿散逸的生命能量的形态,从而跟环境中本身被散逸的生命能量同步,从而进行使用。其实相当于一个杠杆,撬动周围环境的能量。我们看到这种施法方式其实跟水系魔法前置的重组能量行为很像,所以德鲁伊魔法跟水系是最亲近的。
因为德鲁伊魔法是要撬动杠杆,所以这种魔法其实特别吃环境。当环境中生命繁盛,德鲁伊法术就越能得心应手。所以德鲁伊崇拜生命,本质上是对生命元素的亲近。
当然这是从魔法原理角度阐释的啊,从魔法史角度其实是反过来,因为对森林的探索,所以逐渐形成了对生命的崇拜。德鲁伊魔法与德鲁伊信仰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有人还是不太明白元素的生成方式,补充一下示意图吧: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是密布能量的。当然因为我们生活在其中,所以我们平时很难感知其静态的存在。但当能量存在波动的时候还是会被我们所察觉。
我们用点阵图来表示环境中的的能量。
当前状态,能量是相对稳定的、不变的、静止的,我们用均匀分布的点阵表示
火系魔法的基础是将能量聚合,从而点燃产生火焰
气息魔法的基础是能量的流动,通过流动带动大气
土系魔法基础是能量震动,形成细密的能量波,从而构建坚固的力场
水系魔法的基础则是能量重组,改变能量结构从而拟化水元素形态
当然这些只是示意图,操纵能量形成元素,然后构建元素实体、维持元素形态等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评论区 @momo 提了几个问题:
1.火系,既然要产生"火舌"这种状态的高温部分,那么它的载体密度大概率是比空气小的那么请问这个载体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是将周围的空气用"能量"合成为可燃气体吗?(如果脑洞开大一点)或者将周围的原子进行核聚变(虽然氘氚还有其他放射性元素丰度很低)?
2.气系,你提到了雷电术,那么这是怎么实现的呢,是将电子移走以产生电势差?还是就直接产生一个电场?
3.土系,土壤如果不是凭空用"能量"(假设和物理学中的能量是一样的)搓出来的,那是用振动从地上以使其脱离地面的吗?
4.最后,你说的"无穷无尽的能量"真的无穷无尽吗(因为就算把地球全部变成能量也就5.3604531050439254e41焦耳),如果不是,可以取得的能量大约有多少(不要忘记E=mc^2,每产生1克物质就要消耗89875517873681.764焦耳能量)(你自己说的不违反物理学的)
在这里解答一下。首先感谢这种求知精神。
这里倒着回答吧:
首先,我觉得有些问题有点钻牛角尖了,或者说过于咬文嚼字。“无穷尽”当然只是一种描述,这个世界上当然不存在真正无穷尽的东西,但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很明显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是过于渺小的,地球的总质量和万分之一地球的总质量变成能量多少,对我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另外就是,“能量”只是一个描述性的名词,我文中所说的能量,并不是物理学理解的能量,毕竟魔法学不是物理学,同一个词有着不同内涵,就好像上面示意图里所描述的,那些点阵也只是示意,不是分子原子这种物质。魔法学所说的能量,更偏向于“场”。打个通俗的比方吧,就好像鱼生活在水中,鱼当然感受不到水本身的存在,因为水环境对于鱼来说就是整个世界。魔法使用的基本能量也是这样一个东西,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到处都是,无穷无尽,但我们没法直观感受到,但我们可以刻意造成一种差异,来使用环境中的能量。
然后说说土系魔法的问题:之前说元素的定义,就是一种“差异化”,所以“土系”只是形容这样一种差异,这个差异跟土地性质很接近故有此名。所以土系魔法并不是想象中的凭空造出一个大石头,造物这种事情怎么想都不可能嘛!
土系魔法的基础是能量震动。这种震动形成的细密能量波,便有了两种效果:一个是阻挡周围能量的流动,另一个是从内部进行破坏。
比如石化术这样一个典型的土系魔法,当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直接把人变成石头。真正的石化术是一个束缚术,就是将土系魔法施加在目标身上,从而阻碍目标行动,这就是利用了土系元素的第一种性质。至于靠震动摧毁城池、塑造傀儡,则是利用土系元素的第二种性质。
然后说说雷电系魔法。本质上雷电系其实严格算是气系魔法的一个子分支。在魔法学习的时候,也是以气系魔法为基础后,再进修雷电系。
上文说了气系魔法的基础是能量流动。最基本的法术便是制造风。雷电制造跟这个类似,只是制造流动时,同时要造成能量的挤压和摩擦,从而产生足够的雷电元素。所以一般雷电系法术杀伤力足够,但施法距离都比较长,就是要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制造这些元素。(近身雷电法术真的不是一般法师能做到的)
最后聊聊火系。我有点没太明白“载体”是个什么意思。可能你认为火系魔法只有“点火”一个动作?当然不是了,火系魔法基础是能量聚合,就是将能量集中在一起形成火元素然后点燃,这个点燃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将火元素实体化,发出光和热。在这个过程中,是要维持火焰的形状,不管是火苗、火球甚至火墙,所以你说载体,本质上就是火元素本身,或者再详细地说,这个燃烧不是在消耗,不是像木柴那样烧尽了变为灰烬,而是能量聚合后,在维持其形状的同时再稳定向外释放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