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和买方分别用明矾和冥币冒充毒品和真钞进行交易,这两人的行为是不是都不构成犯罪?
发布时间:
2023-08-23 12:23
阅读量:
17
冥币冒充真钞,我没怎么了解过,但用包括明矾在内的化学物品冒充毒品交易却是有很多真实案例,行为必然是构成犯罪,罪名有以下两种:
1、行为人故意以假充真或明知是假毒品而贩卖获利,纯属欺骗,为诈骗罪;
案例:男子张某,没有固定的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售卖“冰毒”挺挣钱,于是,他想着用假“冰毒”骗点钱花。
很快,张某找到了和“冰毒”相似的物品(明矾),并包装成6小袋,以8000元的价格,与瘾君子赵某子达成交易。
一周后,赵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张某也就此落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其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扣押在案的8000元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2、行为人不知是假毒品,以为是真的毒品进行贩卖而获利,主观上具有贩卖毒品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贩卖毒品的行为,为贩卖毒品罪(未遂),但可以按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案例:2017年11月,王某收到李某的微信消息称要1克K粉,并承诺给其好处费。王某见有利可图,便收下李某转来的毒资,找上家拿了一袋毒品K粉,结果交易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然而,这袋毒品K粉未检出氯胺酮成分,但法院认为王某明主观上是以真毒品贩卖,客观上实施了交易,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其行为已经构成贩卖毒品罪。
最终,法院综合考虑本案的具体情况及王某的犯罪事实、情节、认罪态度、悔罪表现及社会危害性,判决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因犯罪未遂,获刑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话说回来,贩卖假毒品的行为定义比较依赖于行为人的供述,行为人供称明知是假毒品而冒充毒品贩卖,则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供称不知道是假毒品而当作毒品贩卖,则以贩卖毒品犯罪(未遂)定罪处罚,这给司法机关的工作带来被动,甚至造成司法资源的虚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