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是一个什么景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和历史典故?
总统府是一座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建筑: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清朝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
今天的长江路292号,就是当年的总统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大门
大门是总统府的标志性建筑。是拆除了原先狭窄的旧门后,于1929年新建的二层钢骨水泥建筑。同时把对面的照壁也修饰一新,为了和总统府的身价对称。这个工程总造价2.9455万元。
总统府大门地址是太平天国天朝宫殿的真神荣光门和清两江总督署,以及旧督军署大门的基础之上。
这个大门一直沿用到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总统府成了伪政权的“政府”。
国民政府“还都”前,大门经过一番维修。1949年南京解放后,又维修一次。
1958年因为缺乏钢材,总统府大铁门拆下熔化。2003年又恢复原状。
一座总统府,半部民国史,它完整经历了从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到终端的百年荣辱沧桑,称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力的物证。
总统府在南京长江路上,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近代史博物馆了。民国时期,这里兼具了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西式建筑风格特色了。
总统府多次成为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南京在新中国成立50年中,总统府一直作为机关的公共场所。目前,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
入口
总统府建筑群的主轴线由门楼、大堂、二堂、会客厅、麒麟门、政务局楼、子超楼组成。
东朝房
清代建筑,为两江总督署吏、户、礼科房。太平天国时为官员等候天王接见的地方。后为总统府警卫团兵舍。
西朝房
清代建筑,为两江总督署兵、刑、工科房。太平天国时为官员等候天王接见的地方。
总统府大堂
同治九年(1870)重建。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
马英九大陆行参观总统府留影。
油画-天国风云
油画-厘治两江
油画-共和肇始
油画-煦园曙光
油画-国共和谈
油画-国府西迁
二堂
大堂与穿堂相连到二堂,呈“工”型殿。
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
穿堂传达窗
太平天国展览
洪秀全的天朝宫殿。
太平天国纶音碑
这是唯一一块太平天国圣旨碑
复园-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东花园)
总统府礼堂
中西合璧的礼堂建成于1930年,原为两江总督府大堂西暖阁。
地砖都是旧的。
礼堂资料展览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誓处
西花园-煦园
熙园,更多人称之为“西花园”,是与总统府连为一体的江南园林。
熙园中至今还保留有诸多著名的遗址景点,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太平池四周的四座楼榭:夕佳楼、忘飞阁、漪澜阁和不系舟石舫,隔岸相望的东阁西楼,遥相呼应的南舫北阁,屹立水中的漪澜阁,稳如磐石的不系舟。池西岸边的夕佳楼,双层檐顶,三面临水,取名夕佳,意为黄昏赏景佳地。夕阳西下,登楼而望,整个林园无不光彩四射,水中倒影亦是摇曳生辉。如有佳人或轻歌曼舞,或轻拂团扇,或临水半倚,或遐思祈盼,夕佳楼的意境岂不更加美妙。
棕榈亭
棕榈亭以树木原干为柱,棕榈为盖,本色本样,未髹油漆,十分古拙,尽显南粤风情,太平天国思乡之情。
漪澜阁
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四面环水,石栏围绕,以二座石拱竹桥与湖岸相接。
武中奇题匾额:漪澜阁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一一晚唐诗僧贯休的诗,孙中山手书赠送张静江
忘飞阁(水榭)
同治九年(1870)重建。正中间一楹滑向水中,造型设计独特。飞禽水鸟歇此阁上,见风景优美而忘飞,故名忘飞阁。
不系舟石舫
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建水上船形书斋,取名“不系舟”。把西花园改为行宫花园。
不系舟的尾部,用一整块青石刻成的尾舵拖在中央,舵杆伸出水面,连固定尾舵的舵环都被清晰地刻出。这块石舫是总统府最古的建筑,位于西花园瓶状水池南侧。
1757年,乾隆欣然提笔重题舫名“不系舟”。乾隆问尹继善:“可知朕取名何意?”尹继善笑答:“此舫乃大清吉祥物,任凭风吹浪起,何须绳缆,大清江山固若金汤。”
这座石舫几次毁于战火又重建,洪秀全和孙中山都曾在此小憩。
桐音馆
桐音馆掩于数棵青桐之中,因雨水落在梧桐树叶上啪啪有声而得名。民国时期为军务局局长室。
林散之题匾额:桐音馆
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一一明.徐渭(1521-1593)
花厅
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两江总督及智囊聚友之所,民国时会客、议事。
天京陷落前,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恐惧与绝望的双重折磨下病死于花厅,享年50岁。1872年3月12日,在两江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午后在西花园散步,突发脚麻,猝死于书房,享年61岁。两个对手的人生在同一个地方攀至巅峰,又在同一个地方归零。
古井
开掘于晚清
枫桥夜泊诗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俞樾书,原碑立于苏州寒山寺,此碑系伪维新政府梁鸿志为讨好日军(日本人特别喜欢苏州寒山寺的“枫桥夜泊碑”,常去合影),于1939年3月按原碑复制安放于此。
亭柱楹联由李仁撰联,李啸书写:
月色如倾,涵蕴墨痕书不朽;诗心永在,飞扬文彩石能言。
联语主要对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和清代俞樾书写该诗的墨迹进行了赞赏。
夕佳楼
重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位于太平湖西,每当夕阳西下,便是金色满楼,景致绝佳,故称之为夕佳楼。
萧娴女士题匾额:夕佳楼
八字厅
北洋副总统冯国璋建于1917年。门前的彩色石子台阶呈“八”字状展开,故称“八字厅”,是当年送别宾客时经常合影留念的地方。
麒麟门
一般外宾到会客室就不会再前进了,极少有进入麒麟门的。只有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进过“子超楼”的三楼会客室。1946年,周恩来也在“子超楼”三楼会客室被接待。
门前“蹲”着两只石麒麟,故名“麒麟门”。
政务局大楼-总统府文物史料陈列
仿欧式两层建筑,外廊七间,红瓦歇山顶。建于1925年。为江苏督军孙传芳的督军公署办公楼,1930年代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楼。
民国二年至民国十六年(1913年至1927年),这里先后成为江苏都督府、江苏督军署、江苏将军府、江苏督办公署、副总统府、宣抚使署、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直鲁联军联合办事处等机构。
军政主官有程德全、张勋、李纯、齐燮元、卢永祥、冯国璋、孙传芳、杨宇霆、张宗昌等人。
子超楼
子超楼是总统府的中枢所在。它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建造,子超是林森的字。子超楼摒弃了中国三十年代传统的宫殿式大屋顶,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烧制,是中国新民族建筑形式的代表作。
子超楼1934年开工,至1935年完工。旁边两棵雪松是印度进口,是林森手植。
内设林森的主席办公室、蒋介石的总统办公室、李宗仁的副总统办公室、秘书长办公室,以及国务会议厅等。
子超楼于1936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总统会客室
马英九在此房间发表讲话。
蜡像是根据这张照片做的。
马英九在此房间留影(游客是不被允许进来屋里的,只能趴窗口,马英九自然可以例外……)
秘书长办公室
副总统办公室-李宗仁办公室
洗手间
总统办公室-林森/蒋介石办公室
传说蒋介石办公室有一条通往防空洞的地道,事实上并不存在。
文书局长办公室-许静芝办公室
子超楼往下望。
总统府售卖的关于“南京大屠杀”书籍
御碑亭
清两江总督萨载(左碑),继任书麟(右碑),因政绩突出,曾获乾隆赐诗奖励。
图书馆
建于1929年,初为参谋本部办公楼,后为图书馆。来的时候这里并不开放。
西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这座建于清朝末年的西式花厅,最辉煌的岁月就是成为孙中山总统办公室的那三个月。
孙中山塑像
马英九在此留影。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当初两江总督端方因为曾经出洋考察,思想新潮,崇尚西式建筑,于是在1909年开工兴建这栋建筑。这栋花厅是典型的仿法国文艺复兴式样。
民国国旗五色旗
五色指的是“汉、满、蒙、回、藏”。
孙中山在此留影。
楼下的花。
孙中山起居室
建于1909年。1912年1月至4月,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在此居住。
室外景观
院内一对汉白玉金鱼缸,系海外华侨赠给。
马英九在此留影。
室内景观
马英九在此留影。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资料展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各个部门
内务部
海军部
陆军部
司法部
外交部
秘书处
交通部
南京临时参议院
总统府机构建制
教育部
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
中国同盟会成立
由于在总统府逛的分不清东南西北,所以一些景点没找到。此处放一些网图,展示那些没有去的地方。
两江总督署
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明朝初年,今总统府为当时德侯府和汉王府。清军入关后,明汉王府旧址被辟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
陶澍、林则徐二公祠
清代光绪年间,南京乡绅出资,由时任两江总督左宗棠奏准朝廷恭建的,纪念的是一代名臣陶澍和林则徐。
一个是知人善用的总督陶澍,一个是勤政爱民的巡抚林则徐。
马槽
蒙智扉先生为马厩题联,曹军先生书写:伏枥长怀千里志;识途时起四蹄风。
过去没有汽车,交通工具只是马匹,这里就是养马的地方——马厩。所有这些马都有编号,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专用马,还有大家共用的马。领马要登记填表、还马要签字销户,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即便孙大总统也不例外,据说当年孙大总统的坐骑是7号。民国时期,汽车逐渐取代了马匹,这里前后六排马厩又先后成为国民政府交通队、军乐队、清洁队和警卫队的宿舍。
军乐队营房
当年的军乐队主要任务是为举行重大礼仪活动时配合仪仗队进行演奏。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曾作为军乐队的办公处和职员宿舍。
国民政府行政院
政务局大楼是仿欧式两层建筑,外廊七间,红瓦歇山顶。建于1920年代中期。为江苏督军孙传芳的督军公署办公楼,1930年代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办公楼。1946年以后曾是国民政府文书局及总统府政务局办公楼。政务局主要负责重要文稿拟撰、机要文件的查鉴及转递等党政方面的事务,蒋介石的高级幕僚陈布雷等人也曾在此办公。
这个两层楼的四合院是国民政府行政院。
行政院文物史料陈列室
相关链接:周游天下行纪
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雲绯:【周游天下行记】文档总览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