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真的会毁了孩子吗?
1
每周日晚上,我和妹妹几乎都会带着孩子去娘家吃饭。
而我每次看到她们家的孩子,都会在心里默默感叹。
感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感叹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感叹环境对孩子的改变力量。
她的儿子今年3周岁,每次去了就是玩手机,大概就是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之类的吧。
连我妈都很着急,拉着我问我,孩子光知道玩手机,怎么办呀?
我懂我妈的焦虑,这个问题她已经问了十几年。
我弟弟小时候就非常爱看电视,爱玩手机,她就是同样的愁容。
但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她还是同样的焦急。
问题的答案我不是不知道,只是我告诉她们也没有任何作用。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问过我的妈妈——你不让他玩手机,你让他干嘛去呢?
是啊,不让他玩手机,你让他干什么去呢?
我妈曾经病急乱投医,给我弟弟买过一堆书,但是基本上都没有翻过。现在,她又给我妹妹家的孩子买了很多书,结果也是一样的。
她的问题,和我妹妹是一样的。我妹妹自己都永远抱着手机,从来不知道陪伴孩子,有时间就自己出去浪,孩子不玩手机又能做什么呢。
作为母亲,并不是你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想让他把手机用来读书,他就真的能做到。
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有思想的人。
只能引导,不能按住他的头,让他去做什么。
2
细细想想生活中,最离不开手机的,是那些有钱人家,买得起高档手机的人家吗?
不,不是的。
那些抱着手机不放的孩子,农村的一定比城里多,底层的比上层的人多。
每次回老家,只要一见到小孩子,基本上都是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玩手机或者看电视。
那些孩子我见过很多次,但是基本上都只能看到围在一起的背影,看不到他们的脸。
或者眼前浮现的,就是一个孩子磨着妈妈,说着悄悄话。
至于悄悄话的内容,几乎都是可以预见的。
“给我玩会手机。”
“不行!”
“就一会儿!”
“不行。”
然后孩子哼哼唧唧一顿,家长觉得丢人,自然就把手机给了孩子。
还有经常看见的,就是小商小贩的孩子,经常是父母在忙碌的做生意,孩子在旁边玩手机。
我们家楼下有个锅贴店,每次我去吃饭,都能看见那个孩子在打游戏,嘴里还说着非常粗鲁的脏话。
越是底层的人,越是父母自身都没有精神生活的人,孩子越是会陷入手机的魔爪。
而我身边的同事们,普遍素质比较高,收入层次也相对高一点,他们的孩子对手机的沉迷程度就没有那么高。
他们自己在业余的时候,是有业余生活,有精神生活的。
作为孩子的镜子,他们自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可是,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回答不了“不玩手机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孩子只能沉迷手机。
3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当然是因为电子产品好玩,否则我们成年人为什么也是这么如痴如醉?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是不想玩的呢?
真正有事情要忙的时候,和朋友聚会聊天的时候,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的时候。
孩子同样如此,他们也需要一个“手机替换物”。
也许说了你不信,但是事实就是——孩子是不爱玩手机的。
孩子的世界真的太丰富了,世界这么大,有太多需要他们创造的事情,有太多他们好奇的事情。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古文《童趣》吗?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观察夏天的蚊子,观察蚂蚁搬家,一看就是一上午。
按理说,孩子是不会无聊的。
如果说他们无聊了,那就是缺乏创造力了,就是内心“空”了。
他们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身边空无一人。
他们受挫沮丧的时候,身后无人支撑。
父母不在的时候,手机在呀,手机给孩子关注,给孩子支撑,给孩子满足。
其实,父母要把手机当“情敌”,如果你能比手机做得好,那么孩子就能亲近你,远离手机。
电子产品并不是妖魔鬼怪,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他们沉迷的物品。
这个时代是手机,让家长觉得如临大敌,因为他们亲身体验了手机的好玩,所以害怕孩子沉沦。
想让孩子没有那么沉溺,那就需要和手机赛跑,回答好“让孩子去干什么”的问题。
4
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也许家长只觉得是浪费时间,浪费学习的时间。
实际上,它们更大的危害在于它们是一种“奶头乐”。
所谓“奶头乐”,说的是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给穷人嘴里塞一个奶嘴,让他们满足。
这些奶嘴就是娱乐化、游戏化,让他们低成本就能获得满足,这样的话他们就没有精力去深度思考。
我们不能让孩子沉迷手机,也正因为如此。
当一个人沉迷于那些低成本快乐的时候,他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孩子,不应该只知道“奶头乐”。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不让孩子玩手机,让他们玩什么呢?
第一,玩属于他们年龄的东西。
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是有不同的成长需求的。
有的阶段是绘画敏感期,有的阶段是语言敏感期,有的阶段是阅读敏感期。
也许我们成年人觉得阅读绘画都是痛苦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是非常快乐的。
他们能享受“获得”的快感,享受成长的幸福感。
这样的幸福感,是一种深度幸福,是一种高成本的幸福。
找到自己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引导他们“高成本”成长。
第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在孩子玩的过程中,父母一定在用心陪伴。
就像我妹妹曾经不耐烦地说,我给孩子买了好几个识字APP的会员,这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我有什么办法吗?
没有孩子是天生不爱学习的,只不过低龄的孩子,玩也一种学习,他们是需要陪伴的。
我们家女儿,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每天做一些数学思维的启蒙,做一些识字启蒙,做一些控笔练习。
至于玩手机做什么,她基本上没有这个概念,家里有的是更好玩的事情,爸爸妈妈会陪着她享受更多好玩的瞬间。
每次吃完晚饭,她和爸爸出去跑步几圈就闹着要回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陪着她,她每次都恋恋不舍地合上书。
记得有一个做英语启蒙的朋友对我说,真正启蒙做得好的孩子,都是在拼父母,是父母在用心陪着。
所有横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
孩子的每一丝成长,也都是父母教育的功劳。
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拼父母,拼父母的格局,拼父母的耐心,拼父母的素养。
想要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依然是拼父母。
不用那么多方法,只需要你回答好这一个问题——
你能做什么,能让孩子觉得你比手机好玩?
作者:妙黛
微信公众号:妙黛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