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真的不行了吗?
并非不行,
而是回到了正常情况下应该有的水准。
中国女足最大的问题是:
所有国家都在全力发展女足的时候,中国女足在原地踏步。
作为一项标准的普世运动,足球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在中国普及过——无论男足还是女足。
无论是90年代的女足巅峰,亦或是亚洲杯的再度夺冠,都没能激起民众对于从事女子足球事业的热情。
在选材层面上,中国女足早就陷入了困境:
女足在中国整体的注册人数不超过3000人——作为对比,日本逾5万人,美国180万人,欧洲130万人。
时任中国女足水庆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女足国家队的选材也难也不难,因为各队女足人员还是比较少,(每支球队)能达到40~50人就是比较多的了。而日本女足(每支球队)最起码有二三百人可以选拔。
就这样的选材标准,
怎么选得出好苗子呢?
除了选材之外,联赛的问题就更大。
抛开迄今无论国家队还是联赛都在以各种方式吸血男足不说。
有多少人是真的关心过女足职业联赛的?
我都不说女足足协杯决赛,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和上海农商银行女足,这种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中国职业女足界天花板级的对决结果却在大连空场的比赛:
单说重新开始的女超联赛:
就这样的关注度(还是有绵阳这个极其异常的数据勉勉强强拉到千人的),
指望如何普及女足运动?
当然,无论男足还是女足联赛,问题都一样:
从来也就不想着如何在民间推广,吸引更多观众花钱去现场看比赛。
中超好歹还有场均20000的观众,女超哪怕是赠票都没什么人看。
再对比刚刚屠杀了我们的三喵,
同样的杯赛决赛,曼联女足和切尔西女足的决赛跟男足足总杯一样,是在英格兰队的主场温布利大球场上演的,观众人数是创纪录的77390人:
回到联赛,这是阿森纳女足和热刺女足的比赛现场:
有47367名观众入场,基本能够达到男足的一半了。
2022/23赛季,英女超的场均观众人数大约是在6000人。
千万不要说女足不如男足好看——英格兰同样如此,
不妨碍球迷花钱去支持女足。
职业联赛之外,草根足球的差距就更大。
这是第五级别的诺茨郡的女足队:
这是第六级别的吉英瑟莱足球俱乐部的女足队:
这是第九级别的法士利:
花了十年的时间,
英格兰女足依托男足工业,发展出了300万的女足足球人口,也几乎明确了女足男性化的运动发展方向。
同样的依托男足体系发展,
我们的女足发展更多只考量了经济上的指标,
而在平时的关注度、足球的普及,包括技战术方面(虽然确实中国男足也谈不上什么技战术风格),
一样都没挂钩上。
更加细节的是:
英国足球工业体系下各大俱乐部和高校对于女性运动的研究。
比如在全英排名第一的拉夫堡大学体育健康科学学院,就有大量关于如何提升女性参与足球运动、如何预防女性足球运动员伤病和健康管理相关专题的研究和普及:
西汉姆女足和与其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协议,除了为西汉姆女足团队提供高等教育之外,还要一起开展“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女足场内表现”的相关研究:
再比如伦敦大学玛利皇后学院就在牵头研究如何在女子足球男性化的当下通过对女性运动装备的改良来降低女子足球运动员ACL的概率:
与其把女足球员的薪水泡沫到全世界第一,
主管部门真的有想着如何普及足球、推广足球运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