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看《狂飙》中的安欣有什么感受?
作为一个在一线办案三十年的老警察,很不喜欢剧中这位无父无母,无妻无子,无情无义,无组织无纪律,自以为是,要求别人就用马列主义,要求自已就用自由主义的角色。
先说第一点:
安欣无组织无纪律。
停职期间为了破案,私自找李响借枪,这个是把兄弟往死里坑啊,一旦出事就不是脱衣服走人这么简单的了,就是不出事也是严重违规。
叫师傅曹队违规出具协查手续,故意不向分管领导汇报,我已经不知道怎么说了。
就是安欣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害死了他的徒弟。
他徒弟为了破案,违反办案纪律,独自前往那个什么县找王力,被歹徒抓到机会杀害。
从开局第一次,安欣在河边执勤故意不搭理局长,拒绝下河捞尸,我就不喜欢他。
拜托,警队是纪律部队,令行禁止是最基本要求,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撒娇的地方,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表现的地方。
警队需要英雄,但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不是打着正义的旗号,打着破案的旗号就可以随心所欲。
条例和纪律,既是约束民警,也是保护民警,更是强大战斗力的保障。
本剧中还有一个情节,安欣和李响去接陈书婷母子,在回程中安欣又自作主张和李响分开行动,结果差点小命不保,配枪丢失。
你他妈的感觉不安全,不会请示领导要求增援警力前来一起护送?你他妈的不会改变时间,线路,尽量在白天集体行动?
非要一个人深夜,大雨在山上赶路?出了事,对自己,对战友,对警队,对分局什么影响考虑过吗?
如果因为力量分散,李响在火车上被犯罪份子杀害,这责任谁来负?
再说安欣这人无情无义。
警察的职责不只是打击犯罪,同时也要劝人向善,制止犯罪。
当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因矛盾激化,扬言杀人时,我们要做的是对嫌疑人教育疏导,而不是张网以待,坐等犯罪发生。
挽救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啊。多挽救一个家庭,这个社会就多一分稳定。
而安欣在明知杨健购买了毒品,并猜到孟珏可能对他投毒时,并没有主动制止并对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挽救可能一念之差就前程尽毁的初恋情人。
安欣则是张网以待,并故意创造机会给孟珏投毒,虽说事先已经知道是假毒品,但是对孟珏来说,治安处罚是免不了的,作为体制内的她,可以说完蛋了。
无论于公于私来说,挽救一个孩子的母亲,挽救青梅竹马的恋人,挽救一个把自已当亲人的妹妹,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真的亳无必要吗?
第三,安欣从警二十年都学不会依法办案。
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在本剧中把安欣与省检查组割裂开来看。
你会发现没有省检查组支持的安欣,其实二十年来连高启强的毛都没有动到一根,更别说动赵立冬了。
而没有安欣,完全不影响省检查组摧毁高启强集团。充其量早几天晚几天的事。
相反,身为扫黑专案组副组长的安欣果断向组长出了一个馊主意。
那就是无间隔连续传唤唐小虎。
安大哥,安组长,你都从警二十年了,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不知道这是刑诉法明令禁止的吗?你不知道打官司你们一定败诉吗?
说这么多,只是希望作为正面形象,编剧应该更严谨一些,让正面人物更生动,更合理,在法律的框架内用合法的手段打击犯罪,这才是法律的胜利,正义的胜利。
如果用非法对非法,以违法对违法,那么安欣和高启强又有何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