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相亲市场是否已经彻底变成女方市场了?

发布时间:
2023-08-24 12:37
阅读量:
16

以我的切身经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北京相亲市场,女方占据完全的主动。

想当年,我毕业的时候,硕士研究生学历,监管机构工作,身高183。看上去很要优质对吧。单位里领导同事不断给介绍相亲,也参加了很多的相亲大集。您猜这么着。相亲人数在三位数,结果,从开始相亲,到最后结婚,整整被挑了6年。理由从穷到胖,从太土到太贫,不一而论。

逻辑很简单:

看上去是急着相亲的女生更多,但实际上,大家标准都很高,心底里面是有很高期望的,属于按图索骥,如同人大附,要掐尖选生源。硬件标准放在前面,打造优质人设是常态。高冷是常规表征,目光如炬,善于挑选优质男生则是专业能力的体现。

上去相亲大会的男生人很少,但实际上,男生很弱势,因为按照普世意义上的“男人优秀”标准,男生是知道自己老挫穷矮笨胖撸(不要想歪,是loser),所以不会去市场上自取其辱。如同学生家长,心里虽有期望,但反复被鄙视,一般来说都是信心不足的。低估自己或者说收敛低调是常态。只有最牛逼的兄弟们可以笑傲江湖,可实际上,最牛逼的兄弟们越是把女生感情当玩物,他们获得的关注和追随就越多,实况版马太福音,有的,让他更多。

从我的实际经历看。百人以上量级的相亲,我已经做到了高度重视,每一位相亲对象吃饭见面均是我本人全程买单。坦白来说,实践证明,最后能有第二回合给你机会买单的都很少。大部分都是见面之后,第二天就不会再联系了。这就是如同做一个项目,或者开拓客户。你每次都需要进行公关,每次都需要花时间和金钱、创意、安排去展现你的诚意,这对于一个男生来说,尤其是刚工作没几年的普通男生来说,是一个挺大的负担。去哪里见面要让女生方便一些,聊什么话题能让大家不冷场,这都很不容易。我自认为见多识广,擅长聊天。但很多时候就,仍然会为了把一个规定时间内的事情做好,而不断奋力撑住场子,不使得话题掉在地上。这对男生来说都是巨大考验,付出很多的交易成本,但是仍然难以匹配。巅峰时期,每年花在请妹子吃饭这件事儿上的经费过万,都是常态。我有时候想,这不是我在相亲,这是我在给领导同事大哥大姐们还人情呢。哈哈哈哈哈。虽然人都不愿意做分母,但相亲市场上,毫无疑问,男生就是分母。

当代女生的优秀其实很明显。以我所在的金融行业为例,女生高学历的是大多数,因为男生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都会被逐渐淘汰。上财经院校的硕士的女生,比如会计、金融,70%以上是女生,考研就干掉了一大波兄弟,造福了一大波姐妹(注意断句),这都是客观事实。所以,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你到了一定的环境里,就会发现,男女不能比,因为在二三十岁的这个年纪,女生的优秀、美丽、收入,足以让她成为现值最高的投资品种,而男生的未来不确定性,则让男生的NPV非常的难以定价。并且从静态看,简直就是没法和女生比。那么问题来了,当期实物资产价值这么高,当期NPV难以定价,这两者之间能交易么?大概率是很难,即便是交易达成,也是需要能男生的NPV肉眼可见的高,而这种男生,烧到什么程度呢?大概相当于正态分布的top 5% 里面去找。而当期实物资产市场价值最高点的女生,需要怎么做呢?肯定是立刻变现,马上交易。这就产生了一种错觉,让人们认为女生着急了。其实,北上广深的优质女生,市场价值这么高,可以匹配的投资项目这么少。大家愿意交换现金流的成功案例,就更少了。但这不代表就打折交易。因为打折交易是很难通过决策机构内部决策会的,做投资的朋友们都懂的,对吧。心理那一关就过不去啦。所以,ABCD男女理论,是对的,是我用实践证明了的。

北上广深的相亲市场,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市场状态。我们不能用局部交易的条件与结论,替代整个市场的交易状态。另外,对于所有的玩家来说,局部最优解,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最优解。不要试图去获得全局最优解,因为全局最优解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除非有外部变量给你限定,这就是那些高收费红娘们做的工作——用最硬的条件,筛选出条件最好的玩家,匹配成交。这个大概相当于创业板开户门槛吧。(虽然有时候,针对标准的变形,也是会骗人的)

最后,感谢最后收留了我的那个人。我们都坚持认为,是对方拯救了自己。

常见对话是:A:感谢你收留了我。B:不,是我应该感谢你收留了我。

END